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着力城乡统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探索出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大足经验”和建设“数字校园”的“大足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重庆市教委的高度评价。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覃伦富。
记者:近年来,大足区基础教育发展形势喜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迅速壮大。我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创办分园等形式,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仅2011年,我们就新增公办幼儿园园舍面积1.35万平方米,新增民办幼儿园19所,新增入园幼儿2700余名。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快去除幼儿教育“小学化”步伐,着力提高幼教水平。二是义务教育成效显著。我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如今,义务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大足经验”在重庆市全面推广。三是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完善了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新建了大足二中,扩建了大足一中,并将这两所学校创建成了重庆市重点中学。同时,我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也实现了持续提升。四是职业教育初显特色。大足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已创建成了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职业高中。五是民办教育逐步规范。目前,我区有民办学校8所,拥有在校生1.3万余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认同度也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居重庆市前列。六是教育公平基本保障。我区确定了9所学校接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读,保障了他们享受均等教育的权利;同时,我们还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学而无忧。七是“五个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区55所学校已成功创建为市级“平安校园”;引入800万元投资完成了16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建成塑胶运动场41个;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蛋奶工程,惠及约6万名学生,还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爱心午餐,惠及约2.5万名学生;大足模式的数字校园建设成为重庆市典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均衡发展是当前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你刚才也提到大足区在这方面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如今,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存在着教育资源、教师素质、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都较为薄弱的问题,这也一直是我区统筹城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问题。为此,我区于2011年启动了30所特色村小建设工程。首先,在全区选取了离中心校较远、学生人数较多的30个村小,投入350万元,改造这部分村小的校舍、课桌椅、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使全区3000余名农村村小学生走进了焕然一新的教室。其次,提升村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出台了《大足区进一步加强村小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区全面推行“五个统筹”,执行“五项制度”,推动村小学生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什么是“五个统筹”和“五项制度”?
覃伦富:“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师资,即实行中心校教师轮流到村小支教,薄弱学科的中心校专任教师到村小走教,保证村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统筹排课,即实行薄弱学科中心校与村小统一排课,确保课程计划在村小落到实处;三是统筹备课,即实行村小薄弱学科教师先由中心校专任教师培训,再借用他们的教案上课,最大限度地提高村小薄弱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四是统筹教学,即实行薄弱学科各年级复式教学,确保村小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专业教师的良好教育,促进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五是统筹活动,即中心校和村小统一实行3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并把大课间操活动与“体育、艺术、科技2 2”和“唱、读、讲、传、习”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五项制度”指的是“出勤报告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领导巡查制度”、“下村听课制度”和“学习提高制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尽快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区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记者:我们了解到,大足区的“数字校园”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实现大足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2年,我区率先建成了重庆市第一个农村郊县教育城域网,使85%的中小学实现了网上交流与学习;2005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全覆盖;2006年,率先在农村区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使50%的班级实现了“班班通”;2009年,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并被我市确定为“数字校园”区域试点示范县;2012年2月,我区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重庆市“2011年度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目标考评”特等奖;2012年3月,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区县。2011年6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我区召开了重庆市首届“数字校园”建设现场会,推广“大足模式”。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大足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覃伦富: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研究实践中,我们经过探索、实践,摸索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安全、家校“五个互动”数字校园建设新模式。
一是“教学互动”,它包括教研互动、课堂互动、资源互动三部分。教研互动就是教研部门(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利用先进的远程教研系统和网络备课系统,打破地域限制,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学科远程教研,汇集各校优秀教师集体智慧,实现城乡学校、名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教案共享、共同发展。课堂互动是利用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村小同步教学,让农村学生共享城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以此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资源互动是利用区教委搭建的资源互动平台,在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资源的分析、研究、评价、交流实现全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管理互动”,即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交换、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为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撑,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是“信息互动”,即通过区教委和学校门户网站后台,实现重要教育信息同步联动。教委发布的重要信息、通知、文件与公告自动同步显示到学校网站、LED显示屏和手机上;学校上报的信息、新闻、重大活动自动上传到教委平台,实现信息及时双向互动。
四是“安全互动”,即通过建设学校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实现学校、教委、公安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和三级协同联动。这控制了突发事件、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师生安全,推动了平安校园的建设。
五是“家校互动”,即利用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家校互动功能,通过网络和手机终端,搭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并利用学校建立的亲情电话吧和视频聊天室,实现留守儿童与远在他乡的父母“零距离”接触,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记者:大足区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后,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
覃伦富: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先进的设施设备、优秀的教学资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转变。如今,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育更加优质发展,学生更具创新能力。二是教育信息化提高了农村学校资源配置水平,使城乡学校共享优质资源有了可能。教学互动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悄然变化,以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开始退出教学舞台;网络教研提升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拓宽了农村教师学习、进修、培训、科研的途径;城乡学校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确保了农村学校开齐课、上好课;信息的共享使教委、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便利,为学生营造了更加安全、方便、科学的学习环境。
记者:现在,原大足县、双桥区合并成为新的大足区,大足的教育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那么,面对这种机遇,你们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发展目标呢?
覃伦富:处于成渝经济区腹地“成渝之心”的大足建区以后,经济社会一定会强劲发展,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另外,统筹城乡教育的先行先试权,为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的人、财、物等体制性障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鉴于此,大足的教育定将迎来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适时提出了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二五”规划为主线,统筹兼顾,围绕“三线一区”(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绿线、安全工作为警戒红线、师德师风为保障黄线,以经费管理为工作禁区)工作重点,高起点做好全区教育规划,高水平转变教育发展方式,高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快速持续发展,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区域性教育中心框架,基本建成重庆基础教育“高地”的奋斗目标。
记者:为实现这个目标,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覃伦富:第一,统筹整合办学资源。我们按照“新建学校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区域性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场镇集中、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通过撤并、搬迁、新建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村教育资源闲置的矛盾,使各类教育协调、均衡、优质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把工作重点摆在破解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儿童“人园难”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较突出的问题上。首先,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我区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落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和资助工作,合理规划区域内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置。同时,还新建、改扩建、迁建了中心幼儿园等部分街镇和城区幼儿园;加大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中心幼儿园或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全区全覆盖。其次,进一步引导幼儿园规范管理。我们全面落实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订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提高保教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制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动态监管,逐步扭转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
第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我们以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重点改善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建立均衡发展合作机制,以“领雁工程”、“帮扶工程”、“支教走教”等多种形式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加快缩小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差距。
第四,优质发展普高教育。根据新的大足区高中学校情况,我们提出了“一面旗帜,四轮驱动”(为大足中学创重庆市示范高中,提档升级,双桥中学、一中、二中、城南中学这四所中学,加油助威)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同时,我们还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办法,推进教育质量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确保高考成绩稳步增长。
第五,特色发展职业教育。我们立足大足石刻、旅游特色,创建了重庆市大足石刻艺术学校,继续重点打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骨干专业,逐步构建具有大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至成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第六,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今后,我们还将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管理和评估工作,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制度,依法推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
(责任编辑 罗登廉)
记者:近年来,大足区基础教育发展形势喜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迅速壮大。我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创办分园等形式,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仅2011年,我们就新增公办幼儿园园舍面积1.35万平方米,新增民办幼儿园19所,新增入园幼儿2700余名。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快去除幼儿教育“小学化”步伐,着力提高幼教水平。二是义务教育成效显著。我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如今,义务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大足经验”在重庆市全面推广。三是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完善了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新建了大足二中,扩建了大足一中,并将这两所学校创建成了重庆市重点中学。同时,我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也实现了持续提升。四是职业教育初显特色。大足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已创建成了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职业高中。五是民办教育逐步规范。目前,我区有民办学校8所,拥有在校生1.3万余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认同度也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居重庆市前列。六是教育公平基本保障。我区确定了9所学校接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读,保障了他们享受均等教育的权利;同时,我们还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学而无忧。七是“五个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区55所学校已成功创建为市级“平安校园”;引入800万元投资完成了16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建成塑胶运动场41个;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蛋奶工程,惠及约6万名学生,还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爱心午餐,惠及约2.5万名学生;大足模式的数字校园建设成为重庆市典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均衡发展是当前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你刚才也提到大足区在这方面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如今,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存在着教育资源、教师素质、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都较为薄弱的问题,这也一直是我区统筹城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问题。为此,我区于2011年启动了30所特色村小建设工程。首先,在全区选取了离中心校较远、学生人数较多的30个村小,投入350万元,改造这部分村小的校舍、课桌椅、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使全区3000余名农村村小学生走进了焕然一新的教室。其次,提升村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出台了《大足区进一步加强村小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区全面推行“五个统筹”,执行“五项制度”,推动村小学生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什么是“五个统筹”和“五项制度”?
覃伦富:“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师资,即实行中心校教师轮流到村小支教,薄弱学科的中心校专任教师到村小走教,保证村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统筹排课,即实行薄弱学科中心校与村小统一排课,确保课程计划在村小落到实处;三是统筹备课,即实行村小薄弱学科教师先由中心校专任教师培训,再借用他们的教案上课,最大限度地提高村小薄弱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四是统筹教学,即实行薄弱学科各年级复式教学,确保村小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专业教师的良好教育,促进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五是统筹活动,即中心校和村小统一实行3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并把大课间操活动与“体育、艺术、科技2 2”和“唱、读、讲、传、习”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五项制度”指的是“出勤报告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领导巡查制度”、“下村听课制度”和“学习提高制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尽快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区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记者:我们了解到,大足区的“数字校园”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实现大足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2年,我区率先建成了重庆市第一个农村郊县教育城域网,使85%的中小学实现了网上交流与学习;2005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全覆盖;2006年,率先在农村区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使50%的班级实现了“班班通”;2009年,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并被我市确定为“数字校园”区域试点示范县;2012年2月,我区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重庆市“2011年度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目标考评”特等奖;2012年3月,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区县。2011年6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我区召开了重庆市首届“数字校园”建设现场会,推广“大足模式”。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大足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覃伦富: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研究实践中,我们经过探索、实践,摸索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安全、家校“五个互动”数字校园建设新模式。
一是“教学互动”,它包括教研互动、课堂互动、资源互动三部分。教研互动就是教研部门(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利用先进的远程教研系统和网络备课系统,打破地域限制,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学科远程教研,汇集各校优秀教师集体智慧,实现城乡学校、名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教案共享、共同发展。课堂互动是利用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村小同步教学,让农村学生共享城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以此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资源互动是利用区教委搭建的资源互动平台,在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资源的分析、研究、评价、交流实现全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管理互动”,即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交换、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为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撑,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是“信息互动”,即通过区教委和学校门户网站后台,实现重要教育信息同步联动。教委发布的重要信息、通知、文件与公告自动同步显示到学校网站、LED显示屏和手机上;学校上报的信息、新闻、重大活动自动上传到教委平台,实现信息及时双向互动。
四是“安全互动”,即通过建设学校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实现学校、教委、公安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和三级协同联动。这控制了突发事件、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师生安全,推动了平安校园的建设。
五是“家校互动”,即利用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家校互动功能,通过网络和手机终端,搭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并利用学校建立的亲情电话吧和视频聊天室,实现留守儿童与远在他乡的父母“零距离”接触,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记者:大足区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后,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
覃伦富: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先进的设施设备、优秀的教学资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转变。如今,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育更加优质发展,学生更具创新能力。二是教育信息化提高了农村学校资源配置水平,使城乡学校共享优质资源有了可能。教学互动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悄然变化,以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开始退出教学舞台;网络教研提升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拓宽了农村教师学习、进修、培训、科研的途径;城乡学校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确保了农村学校开齐课、上好课;信息的共享使教委、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便利,为学生营造了更加安全、方便、科学的学习环境。
记者:现在,原大足县、双桥区合并成为新的大足区,大足的教育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那么,面对这种机遇,你们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发展目标呢?
覃伦富:处于成渝经济区腹地“成渝之心”的大足建区以后,经济社会一定会强劲发展,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另外,统筹城乡教育的先行先试权,为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的人、财、物等体制性障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鉴于此,大足的教育定将迎来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适时提出了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二五”规划为主线,统筹兼顾,围绕“三线一区”(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绿线、安全工作为警戒红线、师德师风为保障黄线,以经费管理为工作禁区)工作重点,高起点做好全区教育规划,高水平转变教育发展方式,高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快速持续发展,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区域性教育中心框架,基本建成重庆基础教育“高地”的奋斗目标。
记者:为实现这个目标,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覃伦富:第一,统筹整合办学资源。我们按照“新建学校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区域性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场镇集中、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通过撤并、搬迁、新建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村教育资源闲置的矛盾,使各类教育协调、均衡、优质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把工作重点摆在破解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儿童“人园难”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较突出的问题上。首先,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我区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落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和资助工作,合理规划区域内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置。同时,还新建、改扩建、迁建了中心幼儿园等部分街镇和城区幼儿园;加大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中心幼儿园或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全区全覆盖。其次,进一步引导幼儿园规范管理。我们全面落实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订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提高保教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制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动态监管,逐步扭转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
第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我们以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重点改善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建立均衡发展合作机制,以“领雁工程”、“帮扶工程”、“支教走教”等多种形式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加快缩小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差距。
第四,优质发展普高教育。根据新的大足区高中学校情况,我们提出了“一面旗帜,四轮驱动”(为大足中学创重庆市示范高中,提档升级,双桥中学、一中、二中、城南中学这四所中学,加油助威)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同时,我们还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办法,推进教育质量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确保高考成绩稳步增长。
第五,特色发展职业教育。我们立足大足石刻、旅游特色,创建了重庆市大足石刻艺术学校,继续重点打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骨干专业,逐步构建具有大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至成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第六,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今后,我们还将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管理和评估工作,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制度,依法推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