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粗制和各种精制煤焦油在皮肤病学上的应用差不多有100年,尽管目前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抗代谢药物及其他现代高级药物应用颇多,但煤焦油仍然在皮肤科方面广泛应用,特别是银屑病和湿疹.作者指出在煤焦油所含有的许多成份中哪些具有治疗作用还不清楚.有鉴于此,作者以小白鼠皮肤做试验,发现煤焦油外涂加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有抑制DNA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制和各种精制煤焦油在皮肤病学上的应用差不多有100年,尽管目前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抗代谢药物及其他现代高级药物应用颇多,但煤焦油仍然在皮肤科方面广泛应用,特别是银屑病和湿疹.作者指出在煤焦油所含有的许多成份中哪些具有治疗作用还不清楚.有鉴于此,作者以小白鼠皮肤做试验,发现煤焦油外涂加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有抑制DNA作用.
其他文献
皮肤基底细胞癌一般是局限的,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发生侵蚀性溃疡,大多无远处转移的倾向,偶而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者更为罕见。
1955年Gianotti首先提出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此病,次年又描述了本病的主要特点是肢端皮炎,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和亚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好发于2~6岁的儿童。
本文介绍了美国公共卫生署路易斯安那州卡维尔医院中许多有关犰狳的研究活动,包括生产和供应麻风菌;繁殖犰狳用于研究麻风的基本课题;研究犰狳的分枝杆菌和奴卡氏菌菌丛以及在医学应用方面使用犰狳做模型的情况。
自Pinkus 1953年首先报道本病以来,普遍认为纤维上皮瘤特别好发在腰骶和背部。但是,本文作者在70例纤维上皮瘤患者中,发现其中31例的肿瘤部位不是腰骶和背。31例中女性10侧,男性21例。临床表现呈多形性,需与原位癌、类Paget基底细胞上皮瘤、脂溢性疣、传染性软疣、细胞痣(Naevus cellulaire)、乳头状瘤进行鉴别诊断。病程常很长,本组中最长者15年。
作者比较了1970~1974年5年内所收集的澳大利亚抗原HA(+)(B组)和HA(一)(A组)两组病例各27例。
为确定瘤型患者的淋巴细胞是否显示对非特异性致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降低,若是降低的话,是由于一种血清因子的存在,抑或是由于循环T淋巴细胞数的减少所致?作者以PHA作刺激原,用14碳―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外围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并用外围血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在4℃、18小时孵育后测定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细胞(即T淋巴细胞)的方法,对9例瘤型(LL)、23例界线类偏瘤型(BL)、8例界线
36个工人参加一次更换鼓风炉炉膛,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次从事这项工作。1~3周后,有10人皮肤上出现皮疹。皮疹主要在身体的遮盖部位,股和小腿多于臂和躯干,刺激症状很重,晚上更加厉害。皮疹从轻度红斑到丘疹性损害,许多人呈毛囊性损害。
作者观察了120名白癜风患者,根据皮损与皮节(dermatome)的关系进行分类:病损不按皮节分布者为A型,计76名;按皮节分布者为B型,计44名。通过神经末梢功能检查及治疗试验,推测两型的发病原理是不同的。检查皮损处神经末梢活动的方法是,用3%碘酒涂于白斑及其对称部位的正常皮肤(对照),待干后再涂等量淀粉及橄榄油的混合物。在涂有淀粉橄榄油处皮内注射0.05毫升0.05%毒扁豆硷溶液。
通过上皮排除(Transepithelial elimination)的生物学现象是Pinkus首先提起注意的,当时他列举了Frendenthal(1930)所指出皮肤淀粉样变中,真皮乳头内小淀粉颗粒常常撮入表皮从而带出皮肤的表面.在皮肤病的领域中,Mehregan报告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时提出了“通过上皮排除现象.”以后陆续报道了一些带有此种现象的皮肤病.Mehregan又提到湿疹样皮炎中,白
由于组织病理相同,增殖性红斑曾被描写为龟头上的鲍文氏病。有些作者则认为,两者系不同的疾病,即鲍文氏病比增殖性红斑更常伴有原发的或皮肤外的恶性肿瘤。但是伴发内脏癌肿与原位癌的转移是颇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