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能有效地解决好学困生的问题,素质教育也不能深入的发展和推广。因此,深入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解决学困生问题,消灭学困生现象,是当前教育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学困生”的界定与分类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所谓美术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智力正常,在同类群体中,美术学习水平较低,在美术学习中感到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美术教学要求的学生。根据“学困生”的现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㈠基础薄弱型;
学习基础差是这类学生学习上的主要障碍。高中美术“学困生”有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近乎为零的为数不少。这意味着美术知识、美术欣赏、美术技法都要从头开始,这种科目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没有艺术细胞”,从而主动成为学困生。
㈡动力缺失型;
当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一切有家长代劳,很少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机械的做了一些比较成功的事,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思维,很难产生成就感,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得过目过。
㈢学法不当型;
“教是为了不教”是人们提倡的教育新思想,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因素之一。美术课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美术学习方法,虽然很用功,学习效果却不好,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㈣品德缺陷型。
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自我控制能力差,且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道德品行不端,以致演变成为“问题学生”。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主要原因不外乎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
(一) ㈠外部原因
⒈重知识教育、重应试能力、重考试分数的高中教育
长期积淀的“劳心者治人”及教育中“优胜劣汰”的观念,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如大学生就业难、读书无用论之风,也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⒉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愈加迫切,也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一些家长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或者对于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学习的内在需要得不到强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⒊学校教育的不当举措。
一方面,高考指挥棒使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偏爱学习上的“尖子生”,而对美术学困生则关心较少。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学业绩和教学效果的追求,美术教师常常心情迫切,甚至急于求成。
(二) ㈡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学生自身的原因。不管“学困生”属于哪一种类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存在心理缺陷。
一是抑郁、自卑。“学困生”的心理大多表现为厌烦、压抑,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无可奈何的状态,对学习无任何兴趣可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在学习上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二是迷惘、矛盾。一部分 “学困生”,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学习基础未打好,或学习技能差、方法不对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因而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他们也在暗地里下功夫努力可收效并不是很大,处于深切的矛盾之中。
三是消极、懈怠。有些“学困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管不住自己,认为自己学习虽不好,但还有其它的长处;自己尽管差劲,但回头看看还有比自己更差的同学殿后因而甘居下游,不思进取,无意改变现状。
四是逆反、偏激。由于“学困生”常常受到种种程度不同的歧视,因而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由此滋生出对他入的嫉妒心理。面对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过激行为。
五是焦虑、放纵。实际上,许多“学困生”也想在学习上能有“翻身”之日,于是在无形中给白己加压,进而产生焦虑情绪。一些“学困生”生怕自己赶不上人家,导致心神不宁,学习状况非但未能好转,反而呈下降趋势,于是反向发展、原谅并放纵自己。
三、 “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从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㈠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做到对好学生爱,对后进生也爱。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的差异水平,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美术技能的练习课上,教师应以欣赏的心态面对“学困生”,平和的语调、微笑的表情,都是学困生进步的一种力量。另外,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只要他们举手,就让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感到教师心中有他。
(二)㈡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将一个个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到只要稍加努力就可达到目标,就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使得自信心不断增强。
(三) 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认知的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对于高中美术生来说,“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正是他们所普遍缺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技能、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已有技巧和新技能之间寻找契合点,新能力是在旧能力基础上的累积。
例如,美术作品鉴赏可以和历史课加以贯通,因为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当时社会的写照,是另一种历史,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个侧面。
(四)㈣运用科学评价,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肯定的审视学生的作品,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与学生自身的昨天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肯定优点和成绩。美术学习结果的存异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发展性评价,鼓励、引导“学困生”促进他们自我完善。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五)㈤坚持“分层次教学”,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高中美术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教师来说,不能搞一刀切,这样会造就更多的“学困生”。而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实行阶梯目标,对优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差生变优、优者更优。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每个学校都有“学困生”,教育质量的好坏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素质程度。“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
一、“学困生”的界定与分类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所谓美术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智力正常,在同类群体中,美术学习水平较低,在美术学习中感到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美术教学要求的学生。根据“学困生”的现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㈠基础薄弱型;
学习基础差是这类学生学习上的主要障碍。高中美术“学困生”有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近乎为零的为数不少。这意味着美术知识、美术欣赏、美术技法都要从头开始,这种科目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没有艺术细胞”,从而主动成为学困生。
㈡动力缺失型;
当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一切有家长代劳,很少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机械的做了一些比较成功的事,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思维,很难产生成就感,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得过目过。
㈢学法不当型;
“教是为了不教”是人们提倡的教育新思想,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因素之一。美术课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美术学习方法,虽然很用功,学习效果却不好,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㈣品德缺陷型。
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自我控制能力差,且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道德品行不端,以致演变成为“问题学生”。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主要原因不外乎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
(一) ㈠外部原因
⒈重知识教育、重应试能力、重考试分数的高中教育
长期积淀的“劳心者治人”及教育中“优胜劣汰”的观念,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如大学生就业难、读书无用论之风,也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⒉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愈加迫切,也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一些家长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或者对于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学习的内在需要得不到强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⒊学校教育的不当举措。
一方面,高考指挥棒使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偏爱学习上的“尖子生”,而对美术学困生则关心较少。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学业绩和教学效果的追求,美术教师常常心情迫切,甚至急于求成。
(二) ㈡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学生自身的原因。不管“学困生”属于哪一种类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存在心理缺陷。
一是抑郁、自卑。“学困生”的心理大多表现为厌烦、压抑,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无可奈何的状态,对学习无任何兴趣可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在学习上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二是迷惘、矛盾。一部分 “学困生”,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学习基础未打好,或学习技能差、方法不对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因而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他们也在暗地里下功夫努力可收效并不是很大,处于深切的矛盾之中。
三是消极、懈怠。有些“学困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管不住自己,认为自己学习虽不好,但还有其它的长处;自己尽管差劲,但回头看看还有比自己更差的同学殿后因而甘居下游,不思进取,无意改变现状。
四是逆反、偏激。由于“学困生”常常受到种种程度不同的歧视,因而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由此滋生出对他入的嫉妒心理。面对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过激行为。
五是焦虑、放纵。实际上,许多“学困生”也想在学习上能有“翻身”之日,于是在无形中给白己加压,进而产生焦虑情绪。一些“学困生”生怕自己赶不上人家,导致心神不宁,学习状况非但未能好转,反而呈下降趋势,于是反向发展、原谅并放纵自己。
三、 “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从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㈠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做到对好学生爱,对后进生也爱。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的差异水平,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美术技能的练习课上,教师应以欣赏的心态面对“学困生”,平和的语调、微笑的表情,都是学困生进步的一种力量。另外,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只要他们举手,就让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感到教师心中有他。
(二)㈡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将一个个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到只要稍加努力就可达到目标,就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使得自信心不断增强。
(三) 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认知的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对于高中美术生来说,“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正是他们所普遍缺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技能、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已有技巧和新技能之间寻找契合点,新能力是在旧能力基础上的累积。
例如,美术作品鉴赏可以和历史课加以贯通,因为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当时社会的写照,是另一种历史,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个侧面。
(四)㈣运用科学评价,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肯定的审视学生的作品,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与学生自身的昨天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肯定优点和成绩。美术学习结果的存异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发展性评价,鼓励、引导“学困生”促进他们自我完善。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五)㈤坚持“分层次教学”,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高中美术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教师来说,不能搞一刀切,这样会造就更多的“学困生”。而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实行阶梯目标,对优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差生变优、优者更优。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每个学校都有“学困生”,教育质量的好坏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素质程度。“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