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赶集,是外婆家古镇的盛会,一般乡里人都会隆重地对待这件事情。
  赶集的那天,方圆一二十里以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圩场。到圩场买些东西,补充一些日常用品,或者把自家富余的东西拿到圩场上交换,换点实用的东西,赚点钱,又或者是相约认识的朋友到圩场上走走,什么也不买,什么也不卖,只图个热闹。当然,小朋友们也是最开心的,在这一天里,他们能够吃上好吃的零食,看一会儿小人书,又或者是买好玩的玩具,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粉——尽管不是荤的,但还是吃得满头大汗,吃得卷卷舌头,感觉意犹未尽。
  村里人出发到圩场,时间不同,方式也不一样,场面还是挺“壯观”的。圩日那天,众乡亲不约而同地从各家各户走出门去,从山里村里的路口出发。质朴的乡民赶集宁可起早摸黑地收拾好,把东西准备妥当,也不愿意迟迟才动身,这样的利索,让人想起就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将息的劳动一样,他们追求的是规律和效率。那时候,东方微露晨曦,乡亲们就开始往圩场去了,有的坐着拖拉机,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挽着篮子,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拉扯着孩子,有的成群结队,反正,路上密密麻麻的人,听到的是笑声,看到的是笑容。
  到了圩场,这儿好比是一锅煮沸了的粥。川流不息的人群摩肩接踵。在菜市场里,几条大鱼跃得欢,葱、蒜、芹菜摆得整整齐齐,煎炸类的油葱饼香味飘得很远很远,还有棉花糖、炸糖丸等。那时候,菜市场卖的是自家种的蔬菜水果或地里采摘的野生植物和野菜,买家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正在犹豫,却被人群拥挤到别处。随着时间往午时,圩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更响亮了……“新鲜清甜的活鱼,刚从江里钓出来的。”“自家地里刚冒出的菜苗,新鲜着哪,您瞅瞅,能掐出水来,要不来点?”“土鸡野鸭自家养,鲜味好好味。”……
  人们随心所欲挑选自己想要的物品,小朋友们穿梭其中,当然,钱包没有那么鼓的话,遇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只能看着“眼馋”,心里或者想的是“要好好地赚钱,才能把好东西买回家里去”。
  集市上本来不是很拥挤,因临街店铺的主人把货物摆到店面以外了,使十来米宽的街道显得窄了许多。集市上人多的路段也只二百来米,可苦坏了推自行车的和进进出出的送货小三轮。大人们总要在一个个小摊前,拿起一件东西看看,问问价,“货比三家”。也有匆匆忙忙赶时间的也不讨价还价,买好就走。不过,农村人淳朴,绝对不会敲诈顾客,而且你砍的价格只要不低于成本,他们都是乐意卖的。
  那边有好多人围成一个圈,好像在看些什么,还不时发出阵阵哄笑和掌声,原来是耍猴呢!几只小猴子既可爱又搞笑,它们穿着红色的马褂,瘦削的脸上一双眼睛出奇地大,细长的尾巴在身后绕成了一个圈。它们不时地腾空翻跟斗,时而把前面的两只爪子叠放在一起,然后身体微微向下弯曲,这是在给人们作揖呢,人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挤出了人圈,这边又发现有人在卖小兔子、小黄鸭。兔子身上的皮毛像雪花一样洁白柔软。小黄鸭毛茸茸的,很萌,烦躁地叫唤着。随着人流往前挤,还会发现很多好吃好玩的。漂亮的布料衣服,新鲜的土特产,自家腌的咸菜、葡萄酒等等应有尽有……
  我最喜欢的就是赶集了。当然,很多时候,作为小孩子,我是没钱买任何东西的,跟随着父母的脚步,我只是好奇地看着山里人笼子里不知名的小鸟。还见过小小的狐狸、猫头鹰、穿山甲等,不过,这些名称全是从大人们嘴里说出来的,或者书上看过的图片。许多和我一样还不懂事的孩子,都围在山里人的身边,瞪着眼睛看那些奇怪的小动物……
  小时候,偶尔能吃上一碗原汁原味的豆腐脑,在百花冷饮里能吃上几个晶莹剔透的雪球,那就是最好的享受了。豆腐脑,味道甜丝丝的,细腻的口感,滑溜溜地融入口中;雪球,绿绿的是猕猴桃果汁,红的是西瓜汁,黄的是芒果汁,冰冻制成,让人垂涎欲滴。闭上眼,那醉人的香甜味似乎还留在唇齿间。
  运气好的话,父母还会带着孩子们到点心摊边,挑一些好吃的点心。集市上的点心都是一家家自制的“特产”,譬如松脆爽口的花生饼,韧性十足的灯芯糕,入口即融的莲蓉酥糖等。对乡下的人来说,“点心”还包括野果,那些并未完全熟透不知道名儿的酸甜可口的野果,熟得发紫发黑可以吃又可以酿酒的山捻子是孩子们特别爱吃的,买上一捧,剥开紫色的皮,轻轻地放到嘴里,吸一口里面的汁,回味无穷。
  在圩场上转悠,会有贴在显眼地方的海报吸引人们去关注。为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旧电影院门前、政府礼堂门前都张贴有告示,告诉人们近期有什么活动。圩日里常见的活动是电影下乡、戏班子舞台表演、街头政策宣传、节日舞狮、体育比赛等,最常见的体育比赛是篮球比赛,一般就选择在圩镇边的高中校园,人们可以自由地进入校园看热闹,观看激烈的赛事。遇上有大型活动的圩日,那时,集市上锣鼓喧天,声乐震天,热闹非凡,真正成为城乡交流的平台。
  临近下午四五点,到了散圩的时间。多数人卖完东西后换了其他所需用品陆陆续续回家,少数人到附近亲朋好友家吃饭——他们会留点东西不卖,那是送给亲朋好友的,这些东面往往与这餐饭价值相当,这样,吃的人心安理得又不欠人情,请的人也不吃亏,更重要的是长期来来往往,交流了感情,密切了关系。
  想起乡下的赶集,似乎回到了童年时的圩场。回忆中,我似乎在人群里穿过山货琳琅满目的摊点,穿过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铺面。这些赶集的日子呵,像乡愁一样,总在梦里浮现……
  (指导老师:郑丽娜)
  ★乡土人情图
  乡下的赶集,如今已不多见,作者能以此为题材,实属难得。在一众稿件之中,可谓异常耀眼,令人想起《边城》当中的茶峒集市,想起自己小时候跟随大人去集市的情形。一个集市仿佛一个大大的舞台,当地所有的饮食风土文化,都有所展现。在作者笔下,不加修饰地将这一切白描出来,让我们仿佛在看当地版本的《清明上河图》,贩夫走卒,各行各业,纷繁却不杂乱。其中所展现出的集市买卖情形,乡人走亲戚时的人情世故,细腻真实。可以说,这一篇《赶集》,可以作为一个乡村生活阅读指南了,城里的孩子,怕是要神往了。(寒云)
其他文献
5月13日 睛  细长的光斑投在母亲的脸上。  颠簸的车上,她睡着了。  我许久没有这么近又这么静地细细端详母亲的脸了。这张很平凡、很熟悉的脸似乎与多年前同一张脸相比,又苍老了一些。  她的眼角爬上了细小的皱纹,皮肤上有了许多小小的灰斑了,膚色也较以前有些暗沉了。时光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提醒着我,她慢慢变老了。  她给我的爱与其他母亲对她们孩子的爱好似更轻,又好似更重。  她所给我的是近乎完全的自由
期刊
22世纪中叶,维苏威火山将再度喷发,爆发力会比原来的喷发力量高数千倍,岩浆可以将一个岛屿淹没,爆发力可以摧毁数百个大城市。于是,拯救维苏威 In the mid-22nd century, th
这世间,有道不尽的千丝万缕。总有谁会在谁的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总有谁是谁心中擦肩而去的甲乙丙丁。  ——题记  轻推进办公室的门,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我知道的,这门总轻闩着,似乎在等待着谁的归来。桌上仍是熟悉的摆设,却积上厚厚的尘了。那个不起眼的角落,立着一张相片。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下,在案盏上踱步。照片上的脸,有些看不清了。它无声地立着,却唤醒无尽的离思。  于是,回忆的洪流开始翻滚。  
期刊
我的爸爸是个“拳击手”,每天晚上都会在我家上演一出精彩的拳击赛.爸爸是主角,我和妈妈是观众.开赛的时候,爸爸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姿态.开始了!什么左勾拳、右勾拳、直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外婆从小就视我为掌上明珠,呵护有加,一点也不见外。可她对外人的态度与做法却远在我的意料之外。  要说外人,与外婆相距百里之遥又非亲非故的陈老板,可算是八百杆子也打不着的一个绝对的外人,那他怎么跟我外婆扯上关系了呢?原来是国家的富民政策穿针引线,才使他们俩从生人逐渐变成了熟人、友人、亲人。  这个故事还要从土地流转说起。去年冬天,村委会动员公路沿线的农户将承包地流转出去,给东台市三仓镇的西瓜种植经纪
期刊
雨水打在落地窗上,发出细微声响,留下一个椭圆的水痕,不等这个水痕散开去,就又有一个椭圆叠上来。椭圆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玻璃上就有一道道水痕,滑下去,滑下去。无数的水痕落下去,又有更多的水痕淌下来。  我抿着唇,假装漠不关心却又始终心烦意乱。悔意从我心口某个刚刚裂开的口子中渗出,一点一点,侵蚀着我的思想。我蹙着眉,早知道,刚才我就不该那样……  铅灰色的云块在空中渐渐聚集,远处传来闷雷声,窗外是尖锐
期刊
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查询,2000年至2004年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相关文章有近60篇.在有关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著作中也有关于精神实质问题的论述.本文将几年来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研究作一回顾,并提出深入研究该问题的一些想法.
秋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她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农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稻田翻滚着金色的波浪,谷穗笑得弯下了腰,辣椒青青,豆角长长,红薯在和我们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