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想扶正当代大学教育,该认真读读贾植芳先生这本日记的不光是教授
这是贾植芳先生写于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的一部日记,叙述了作者在平反后回到原单位重操旧业最初三年间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活和交游情况。从一个知识分子对当时某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所想所感,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变幻、思想冲击、人际关系等。
贾植芳先生一生为人,有几个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怀抱理想,孜孜以求,生死以之;二是嫉恶如仇,胸襟开阔,世道人心,他心中自有分寸,三是好交游,乐于助人,特别是青年朋友,即便对素不相识者,也都有求必应。
但一气读完这本30多万字的日记后,脑子里却浮出另一种想法:换一个视角,可说是一本关于“怎样为人师表”的教科书。
为人师表,概括说来,无非道德文章四字。贾先生在现代文学史料与研究方面都是权威;早年的文学创作、翻译以及社会学方面的造诣,晚年做学问的严谨勤奋,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学生崇敬的教授。今日教授为数不少,与之相比,仅以“文章”论,也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
至于说到“道德”,则岂独斯文扫地而已,一些人早已作奸犯科、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了。拿这些所谓“师”们与贾先生比照,那是一种双重的侮辱:侮辱贾先生以及“师表”二字。
对自己的学生,贾先生既是严师,又是一位慈蔼的父亲。学问上耳提面命,生活上关怀备至。从20世纪50年代贾先生复旦任教起,他的家一直是学生的家。在贾先生家吃饭、留宿,永远不成问题。“卢倩昨夜来辞行,今早由此去京,她已在外院毕业,分配在轻工业学院工作,她来沪四年,形同家人,临别时流出泪来。”(1983年7月4日)这则日记所记,只是贾先生与学生关系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做过他学生的,想必都会感同身受。
一位朋友曾劝贾先生无论如何要写小说:他认为中国少一个教授不要紧,少一个作家关系大,说带一百个研究生不如写一部作品贡献大。贾先生说这是朋友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肺腑之言。以贾先生青年时代小说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才气和识见看,此话确实不假。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看:贾先生的学生,从上世纪50年代的章培恒、施昌东、范伯群……到80年代的李辉、陈思和,以及更晚毕业的当今文学理论界、教育界的精英,他们不都是贾植芳的另一种作品吗?
上个世纪80年代,教授、副教授还很稀缺,日记中就有不少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高级职称申请人写学术评语的记载。如今教授、副教授从数量上说,与二十年前相比已多出太多;而教授面目德行却已不可同日而语。若想扶正当代大学教育,该认真读读贾植芳先生这本日记的不光是教授。
《早春三年日记》贾植芳著大象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这是贾植芳先生写于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的一部日记,叙述了作者在平反后回到原单位重操旧业最初三年间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活和交游情况。从一个知识分子对当时某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所想所感,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变幻、思想冲击、人际关系等。
贾植芳先生一生为人,有几个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怀抱理想,孜孜以求,生死以之;二是嫉恶如仇,胸襟开阔,世道人心,他心中自有分寸,三是好交游,乐于助人,特别是青年朋友,即便对素不相识者,也都有求必应。
但一气读完这本30多万字的日记后,脑子里却浮出另一种想法:换一个视角,可说是一本关于“怎样为人师表”的教科书。
为人师表,概括说来,无非道德文章四字。贾先生在现代文学史料与研究方面都是权威;早年的文学创作、翻译以及社会学方面的造诣,晚年做学问的严谨勤奋,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学生崇敬的教授。今日教授为数不少,与之相比,仅以“文章”论,也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
至于说到“道德”,则岂独斯文扫地而已,一些人早已作奸犯科、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了。拿这些所谓“师”们与贾先生比照,那是一种双重的侮辱:侮辱贾先生以及“师表”二字。
对自己的学生,贾先生既是严师,又是一位慈蔼的父亲。学问上耳提面命,生活上关怀备至。从20世纪50年代贾先生复旦任教起,他的家一直是学生的家。在贾先生家吃饭、留宿,永远不成问题。“卢倩昨夜来辞行,今早由此去京,她已在外院毕业,分配在轻工业学院工作,她来沪四年,形同家人,临别时流出泪来。”(1983年7月4日)这则日记所记,只是贾先生与学生关系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做过他学生的,想必都会感同身受。
一位朋友曾劝贾先生无论如何要写小说:他认为中国少一个教授不要紧,少一个作家关系大,说带一百个研究生不如写一部作品贡献大。贾先生说这是朋友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肺腑之言。以贾先生青年时代小说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才气和识见看,此话确实不假。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看:贾先生的学生,从上世纪50年代的章培恒、施昌东、范伯群……到80年代的李辉、陈思和,以及更晚毕业的当今文学理论界、教育界的精英,他们不都是贾植芳的另一种作品吗?
上个世纪80年代,教授、副教授还很稀缺,日记中就有不少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高级职称申请人写学术评语的记载。如今教授、副教授从数量上说,与二十年前相比已多出太多;而教授面目德行却已不可同日而语。若想扶正当代大学教育,该认真读读贾植芳先生这本日记的不光是教授。
《早春三年日记》贾植芳著大象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