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教艺术起源于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祖先常常以自然力的形式出现,或被认为是自然力的创造者。图腾是原始人类区别于其他部落的根本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宗教起源。无论鸟崇拜、虎崇拜还是龙崇拜,都会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巫术、祭祀、舞蹈、雕塑等等,英国学者罗伯逊曾指出:“古代的宗教实是由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合理化的但又互相矛盾的神话所构成的一种不调和的混合物。”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宗教艺术自身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思想体系,引领着人类靠近美好的精神彼岸。因此,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等等,都表现出先民对自然和神灵的图腾崇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关键词:湖湘文化 传统美术 造型溯源
一、巫术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一)傩戏
傩面具作为实用功能是巫术的工具,作为审美功能则是雕刻和绘画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品。面具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同时也与原始人的狩猎活动和部落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州的傩戏,这种“傩”实际上是某一部落的崇拜物或者图腾,是一种由太阳和众多动物组合形成的一个复合形象,由于这种图腾能够预知一些农业的季节,当地村民都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每一个面具在装饰色彩与造型上都带有夸张性的原始色彩。面具作为一种宗教艺术的媒介传达方式,不仅能够把宗教的人文理念和宗教教义通过面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将情感化的崇拜特征加入到神性因素当中,使其发生更具外化的表现样式。
傩戏面具注重造型和色彩的整体效果。各种面具造型丰富多彩,性格各异。
民间艺人从抓性格特征出发,塑造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与丑角等各类不同个性的形象,虽然其中有的造型也采用写实和细腻的表现手法,但是从整体上看,线条粗矿奔放,色彩强烈大胆,造型的夸张奇诡仍然是它的主要面貌,有的面具经过长久的岁月,色彩驳落,显出如陶器和铜器般的古色斑斓,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的艺术魅力。
(二)原始岩画
原始岩画作为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之一,烙上了原始先民巫术观念的印迹。大量的原始岩画作于不易观赏、甚至很危险的地方,有的竟在旧画面上重叠着画。这只能解释为作画是一种巫术行为。原始人通过这种形象描绘施行巫术魔法,那些陡峭的险境被人认为更宜于发挥巫术的功能。大量的岩画以狩猎为题材,画着落于陷阱或身中数箭的野牛等动物,原始人认为这样能具有祈祷的效力,保佑狩猎的成功。
距今三万多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穴中的著名野牛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巫术与美术的联袂演出。阴山岩画的另一幅《猎羊图》极富浪漫色彩。作画的主人将画中的羊角任意拉长,并绕成一个封闭式的圆圈,宛若作茧自缚似的将羊身体围在其中,成了猎人弓矢之的,似乎这样就永远也逃不掉了。更有意味的是另一幅画《射猎》中的那个张弓搭箭的猎人,那弓伸出任意夸张而长得出奇的箭杆直刺到一个大动物身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箭头,它最形象不过地表明,他是作为一个饥肠辘辘者对于猎物的期待与渴求的内心世界所做出的身外投射。
充满巫术意味的原始岩画艺术,开了文明时代宗教与艺术相互融会贯通的先河。巫术是原始人站在自然之上,企图用巫术的仪式去迫使自然遵从人的意志,而当原始人在意识到巫术未能偿其所愿时,由此变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慌,这种对自然物的恐惧就集中体现在图腾的崇拜上,这种崇拜进而转化成宗教的祈祷。
二、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 18 世纪末英国学者约翰·朗的著作中,它源于北美印第安语的“totam”,但论及图腾崇拜与原始艺术关系的却首推弗雷泽的《图腾主义》和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这两本书。西方学者关于图腾制的起源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归纳起来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认为,图腾制是一种在早期人类文化中就已出现了的“精神祭礼”式的信仰观念,它的中心理论就是所谓由“人兽同形论”发展而来的“人兽同宗论”。图腾崇拜的最早形式是“祖先图腾”,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祖先图腾也正是所有原始图腾的共同特征,即它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又是动物。因此,西方学者如雷纳克等人不仅用巫术论去解释史前的岩画艺术,同时也以图腾论去解释史前岩画的功能和文化内涵。在他们看来,原始时期人们所创造的绘画形象大都是基于动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图腾形象,在此意义上讲,原始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与原始图腾崇拜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图腾崇拜只是崇拜现象的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如太阳,大地)可能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而后发展起来的则有对死者的崇拜(安葬)、对祖先的崇拜(祭祖)、对偶像的崇拜等等。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中发现了很多图腾遗迹。出土的彩陶上的许多动物纹样及其他象征纹饰是古代部族的图腾标志。
(一)太阳崇拜
原始人类在对大自然的崇拜中,以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为主,原始岩画最早作了形象的记录。岩画中又以对太阳的描绘为最多。而对火山爆发、丛丛密林、毒蛇猛兽遍地,原始先民是极其恐惧和困惑的,他们靠着简单的工具维持生存,极其艰难困苦,他们直观地感觉到太阳普照大地,给万物以生机,于是把它奉为主宰万物的神灵。我國云南的许多岩画都刻有太阳的图像,元江岩画也有光芒四射的太阳,沧源岩画在所绘的太阳中,还站立着一个人,手持极像弓箭的器物,而双足却站在太阳的圈外。值得注意的是,太阳的图像不仅被刻画在岩石上和彩陶上,同时还绘制在各种祭器上和衣服纹饰上。据通道县文化馆深谙侗族文化的张伯如老人说,凡是织锦中的圆圈图案都是太阳图腾的遗存。这说明古代先民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延续了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并具有广阔的地域性。
(二)人面鱼纹
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出土的彩陶盆下,有一种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画着倒钉形的鼻子,眯成一线的双眼,头戴尖顶形饰物,耳、嘴两侧亦绘鱼纹或简化鱼纹,其旁,再以较写法的笔法画出大鱼纹或网纹。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人面纹与某种原始信仰(崇拜)有关,“图腾”说,即推测半坡氏族可能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鱼,或者是长着人头的鱼,于是将鱼当作图腾来崇拜。这种人鱼叠合相亲的纹饰,反映出当时人类与鱼类间的特殊关联,反映出在科学技术低下的遥远年代,人类对自然界中万物的理解,实际上是“凭着人化的自然”而产生的“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人性”的标记。在“人化的自然”中,原始人类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支配地位,他们一方面用人格化的方式去同化大自然,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物化以契合大自然的意念。正是这种人化(同化)与物化(异化)的对立统一,派生出人类与动物、植物等合体、同源、混血、互感的图腾意识。
具有图腾意识的“人面鱼纹”不独残留在原始的废墟中,在现当代的美术创作中亦时有所见。安徽阜阳剪纸《鱼娃娃》,是一幅十分典型的“人鱼合体”美术作品,在形式上与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也很相似。陕西洛川刺绣遮裙带中有一种娃娃叠合双鱼头纹样,与“人面鱼纹”如出一辙。特别是陕北、陇东(甘肃东部)一带的民间剪纸中,至今仍有许多种人鱼叠合的传统纹样,如《人头鱼》、《鱼娃》、《人鱼》等。这种“人格化鱼”的纹样在当地农村常常被作为传统图案绣在儿童的裹兜、妇女的遮裙带上。其内涵表现出原始氏族社会图腾意识的孑遗。
参考文献
[1]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
[2] 左汉中.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剪纸木版画[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唐云(1988.11~),女,湖南常德,就职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非遗传承保护
靳小水(1988.10~),男,河南南阳,就职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湖湘视觉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XJK16BXQ11】
关键词:湖湘文化 传统美术 造型溯源
一、巫术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一)傩戏
傩面具作为实用功能是巫术的工具,作为审美功能则是雕刻和绘画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品。面具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同时也与原始人的狩猎活动和部落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州的傩戏,这种“傩”实际上是某一部落的崇拜物或者图腾,是一种由太阳和众多动物组合形成的一个复合形象,由于这种图腾能够预知一些农业的季节,当地村民都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每一个面具在装饰色彩与造型上都带有夸张性的原始色彩。面具作为一种宗教艺术的媒介传达方式,不仅能够把宗教的人文理念和宗教教义通过面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将情感化的崇拜特征加入到神性因素当中,使其发生更具外化的表现样式。
傩戏面具注重造型和色彩的整体效果。各种面具造型丰富多彩,性格各异。
民间艺人从抓性格特征出发,塑造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与丑角等各类不同个性的形象,虽然其中有的造型也采用写实和细腻的表现手法,但是从整体上看,线条粗矿奔放,色彩强烈大胆,造型的夸张奇诡仍然是它的主要面貌,有的面具经过长久的岁月,色彩驳落,显出如陶器和铜器般的古色斑斓,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的艺术魅力。
(二)原始岩画
原始岩画作为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之一,烙上了原始先民巫术观念的印迹。大量的原始岩画作于不易观赏、甚至很危险的地方,有的竟在旧画面上重叠着画。这只能解释为作画是一种巫术行为。原始人通过这种形象描绘施行巫术魔法,那些陡峭的险境被人认为更宜于发挥巫术的功能。大量的岩画以狩猎为题材,画着落于陷阱或身中数箭的野牛等动物,原始人认为这样能具有祈祷的效力,保佑狩猎的成功。
距今三万多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穴中的著名野牛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巫术与美术的联袂演出。阴山岩画的另一幅《猎羊图》极富浪漫色彩。作画的主人将画中的羊角任意拉长,并绕成一个封闭式的圆圈,宛若作茧自缚似的将羊身体围在其中,成了猎人弓矢之的,似乎这样就永远也逃不掉了。更有意味的是另一幅画《射猎》中的那个张弓搭箭的猎人,那弓伸出任意夸张而长得出奇的箭杆直刺到一个大动物身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箭头,它最形象不过地表明,他是作为一个饥肠辘辘者对于猎物的期待与渴求的内心世界所做出的身外投射。
充满巫术意味的原始岩画艺术,开了文明时代宗教与艺术相互融会贯通的先河。巫术是原始人站在自然之上,企图用巫术的仪式去迫使自然遵从人的意志,而当原始人在意识到巫术未能偿其所愿时,由此变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慌,这种对自然物的恐惧就集中体现在图腾的崇拜上,这种崇拜进而转化成宗教的祈祷。
二、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 18 世纪末英国学者约翰·朗的著作中,它源于北美印第安语的“totam”,但论及图腾崇拜与原始艺术关系的却首推弗雷泽的《图腾主义》和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这两本书。西方学者关于图腾制的起源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归纳起来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认为,图腾制是一种在早期人类文化中就已出现了的“精神祭礼”式的信仰观念,它的中心理论就是所谓由“人兽同形论”发展而来的“人兽同宗论”。图腾崇拜的最早形式是“祖先图腾”,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祖先图腾也正是所有原始图腾的共同特征,即它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又是动物。因此,西方学者如雷纳克等人不仅用巫术论去解释史前的岩画艺术,同时也以图腾论去解释史前岩画的功能和文化内涵。在他们看来,原始时期人们所创造的绘画形象大都是基于动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图腾形象,在此意义上讲,原始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与原始图腾崇拜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图腾崇拜只是崇拜现象的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如太阳,大地)可能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而后发展起来的则有对死者的崇拜(安葬)、对祖先的崇拜(祭祖)、对偶像的崇拜等等。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中发现了很多图腾遗迹。出土的彩陶上的许多动物纹样及其他象征纹饰是古代部族的图腾标志。
(一)太阳崇拜
原始人类在对大自然的崇拜中,以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为主,原始岩画最早作了形象的记录。岩画中又以对太阳的描绘为最多。而对火山爆发、丛丛密林、毒蛇猛兽遍地,原始先民是极其恐惧和困惑的,他们靠着简单的工具维持生存,极其艰难困苦,他们直观地感觉到太阳普照大地,给万物以生机,于是把它奉为主宰万物的神灵。我國云南的许多岩画都刻有太阳的图像,元江岩画也有光芒四射的太阳,沧源岩画在所绘的太阳中,还站立着一个人,手持极像弓箭的器物,而双足却站在太阳的圈外。值得注意的是,太阳的图像不仅被刻画在岩石上和彩陶上,同时还绘制在各种祭器上和衣服纹饰上。据通道县文化馆深谙侗族文化的张伯如老人说,凡是织锦中的圆圈图案都是太阳图腾的遗存。这说明古代先民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延续了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并具有广阔的地域性。
(二)人面鱼纹
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出土的彩陶盆下,有一种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画着倒钉形的鼻子,眯成一线的双眼,头戴尖顶形饰物,耳、嘴两侧亦绘鱼纹或简化鱼纹,其旁,再以较写法的笔法画出大鱼纹或网纹。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人面纹与某种原始信仰(崇拜)有关,“图腾”说,即推测半坡氏族可能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鱼,或者是长着人头的鱼,于是将鱼当作图腾来崇拜。这种人鱼叠合相亲的纹饰,反映出当时人类与鱼类间的特殊关联,反映出在科学技术低下的遥远年代,人类对自然界中万物的理解,实际上是“凭着人化的自然”而产生的“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人性”的标记。在“人化的自然”中,原始人类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支配地位,他们一方面用人格化的方式去同化大自然,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物化以契合大自然的意念。正是这种人化(同化)与物化(异化)的对立统一,派生出人类与动物、植物等合体、同源、混血、互感的图腾意识。
具有图腾意识的“人面鱼纹”不独残留在原始的废墟中,在现当代的美术创作中亦时有所见。安徽阜阳剪纸《鱼娃娃》,是一幅十分典型的“人鱼合体”美术作品,在形式上与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也很相似。陕西洛川刺绣遮裙带中有一种娃娃叠合双鱼头纹样,与“人面鱼纹”如出一辙。特别是陕北、陇东(甘肃东部)一带的民间剪纸中,至今仍有许多种人鱼叠合的传统纹样,如《人头鱼》、《鱼娃》、《人鱼》等。这种“人格化鱼”的纹样在当地农村常常被作为传统图案绣在儿童的裹兜、妇女的遮裙带上。其内涵表现出原始氏族社会图腾意识的孑遗。
参考文献
[1]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
[2] 左汉中.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剪纸木版画[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唐云(1988.11~),女,湖南常德,就职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非遗传承保护
靳小水(1988.10~),男,河南南阳,就职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湖湘视觉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XJK16BXQ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