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以计算为基础的一门实践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以及生活实践技能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低年级阶段正处于学生各项认知能力的养成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以便能够引导学生从基础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计算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72-02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本文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计算方法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渗透以及计算实践的运用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完善,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让学生能够学会巧学活用,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学生对于运动有着热衷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扑克牌进行“加减”运算,通过扑克牌的点数来引导学生作为数字进行计算,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
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字的奇妙内涵。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家的这些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计算热情,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二、注重数学计算方法教育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计算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一项技能。教师想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例如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再如对比明理法: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计算认知技能。
三、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计算习惯
习惯对于学生的计算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计算结果。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为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善于开展相关计算实践活动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计算是一项实用技能,只有在生活中得以体现才能够发挥其价值。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学生开展相关的计算实践活动,以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班级男生、女生人数进行计算,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女生比男生少多少?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学习经历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计算实践,不断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字的有效运用、逐渐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总之,计算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的提升学生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计算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72-02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本文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计算方法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渗透以及计算实践的运用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完善,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让学生能够学会巧学活用,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学生对于运动有着热衷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扑克牌进行“加减”运算,通过扑克牌的点数来引导学生作为数字进行计算,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
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字的奇妙内涵。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家的这些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计算热情,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二、注重数学计算方法教育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计算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一项技能。教师想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例如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再如对比明理法: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计算认知技能。
三、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计算习惯
习惯对于学生的计算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计算结果。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为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善于开展相关计算实践活动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计算是一项实用技能,只有在生活中得以体现才能够发挥其价值。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学生开展相关的计算实践活动,以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班级男生、女生人数进行计算,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女生比男生少多少?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学习经历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计算实践,不断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字的有效运用、逐渐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总之,计算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的提升学生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