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炭开采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笔者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从完善创新相关法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均衡生态与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采煤 生态环境 法规 恢复 方向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26-01
煤炭开采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 采煤活动使得地表发生变化,引起矿区生态环境因素改变;再次,采煤活动造成的部分生态环境因素改变有可能造成整个矿区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发展为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更有甚者还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采煤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1)采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非污染性为主,主要通过改变覆岩结构、地表形状、水系径流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物理因子为先导,继而引起矿区生态环境的变迁。(2)动态空间特性和复杂性。矿区空间是包括地面、地下和大气层的多层立体空间,具有复杂的内部构造,并且煤炭开发和生产作业的地理空间时刻在变动中,因此,矿区环境问题表现出动态的三维空间性和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防治的复杂性。(3)不可避免性和不可逆转性。开采工作面离开开切眼的距离为平均采深的1/2~1/4时,覆岩移 动波及地表时,必然破坏矿区原始生境。盡管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能够减小对生境的破坏度,但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矿区生态环境状态。
根据采煤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并逐步落实。
一、 完善创新相关法规。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煤炭业发展的实际,尽快完善、制定新的生态环境恢复的法律法规,约束采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求企业对破坏地必须进行恢复;成立专门的生态恢复企业,使生态恢复实现专门化、产业化;煤炭开采集中的地区要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协调、管理并监督当地的采煤企业做好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探索新的征地模式,理顺产权,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如企业征地时,只拥有土地的塌陷权,然后政府牵头,企业出资,把塌陷地治理成可以利用的土地,再交给当地农民耕种。这样有效缓解了农民和企业、政府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也降低了企业的征地成本,使农民、企业和政府都获利,成为三赢的局面。 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的核心,是恢复被损毁土地的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或者是恢复被损毁土地的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效益。对于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恢复,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进一步调动企业和农民治理采煤塌陷区的积极性。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分析采煤多生态影响的多种因素,建立生态评价体系。(1)采煤 在建设、生产、闭井等不同的开采阶段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在矿井建设阶段,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常规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的影响基本相似,但是在生产和闭井期,采煤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设置评价指标的非常规性。(2)短缺因子对整体生态环境有决定作用。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每个因素都在发生作用和产生影响,但按照“水桶原理”,矿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根据短缺因子(主导因子)进行设计,这样指标体系既可表征、描述、预警矿区生态环境的状态和趋势,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决定性和调控性 。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 分、土壤因素影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地等。(3)人为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前提,矿区环保部门的工作力度直接决定着环保政策的落实水平,矿区领导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及环保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实施的保障。所以,应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均衡生态与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恢复与重建应以生态保育和增加自然资本为前提。当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以生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效益优先。只有确立了生态优先原则,才能保证失衡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再发展过程。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只考虑生态上的恢复,而不考虑经济上的重建,很难为利益主体所接受,若不考虑经济利益,群众没有积极性,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难以成功,生态的失衡和利益的失衡关系密切。在优先考虑生态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兼顾经济学原则,考 虑利益主体的经济发展愿望和现实,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恢复就是生态目标和社会、经济目标之间的桥梁。我国的煤炭产量95%来自于井下开采,生态恢复的对象主要是采煤塌陷地,由于人多地少,强调土地的最终利用方向为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然而恢复为耕地代价高、周期长。目前,我国土地复垦率仅为1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的生态恢复应分阶段实施,必须综合分析研究塌陷区气候、地貌、生物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经济区位、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种植习惯等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的恢复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否则,生态系统的恢复也难以为续。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实现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所以,要把采煤技术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不仅重视采煤后的生态恢复,更要在采煤前对土地的破坏进行预测、在采煤中减少对土地的损毁,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四、确立目标生态系统。应该确定不同的恢复目标,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则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在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同时,要加强采煤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引进,。生态恢复研究是生态学、土壤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的一个交叉点,应用性很强,在未来的生态恢复中必须加强。把先进的“3S”技术与采矿技术、土壤重构技术、微生物复垦技术、景观重塑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废弃物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等结合起来,充分应用于塌陷地的预测、预防和治理等方面。
五、把握生态恢复方向。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复垦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进行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复垦。较典型的是塌陷区水陆交换互补的物质循环类型,该类型是充分利用塌陷区形成积水的特点,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和食性以及在水中所处的生态位,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类型。系统中的农作物和青饲料,可作为畜牧生产中鸡、鸭、猪、牛等养殖动物的饲料;畜牧业生产中的粪便废弃物,可作为养鱼或其他水产养殖的饵料,并可直接施入农田,经微生物分解而成为农作物或饲料作物的肥料,鱼池中的塘泥亦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食用菌生产中的菌渣及培养床的废弃物,可作为禽畜动物、鱼类的饲料添加剂以及作为农田作物的肥料,由此形成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复垦集旅游、观光、娱乐、文化等一体,为都市人口体验田园风光和休闲娱乐提供了空间,失地农民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从而促进采煤塌陷地区经济的转型。
作为煤炭工作者,我们要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彻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加强对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及矿区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注意采煤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源头上防范生态问题的产生,尽量减少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争取矿区生态经济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冯刘科,43,男,矿长,工程师,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惠源焦煤有限公司。
[关键词]采煤 生态环境 法规 恢复 方向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26-01
煤炭开采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 采煤活动使得地表发生变化,引起矿区生态环境因素改变;再次,采煤活动造成的部分生态环境因素改变有可能造成整个矿区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发展为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更有甚者还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采煤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1)采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非污染性为主,主要通过改变覆岩结构、地表形状、水系径流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物理因子为先导,继而引起矿区生态环境的变迁。(2)动态空间特性和复杂性。矿区空间是包括地面、地下和大气层的多层立体空间,具有复杂的内部构造,并且煤炭开发和生产作业的地理空间时刻在变动中,因此,矿区环境问题表现出动态的三维空间性和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防治的复杂性。(3)不可避免性和不可逆转性。开采工作面离开开切眼的距离为平均采深的1/2~1/4时,覆岩移 动波及地表时,必然破坏矿区原始生境。盡管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能够减小对生境的破坏度,但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矿区生态环境状态。
根据采煤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并逐步落实。
一、 完善创新相关法规。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煤炭业发展的实际,尽快完善、制定新的生态环境恢复的法律法规,约束采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求企业对破坏地必须进行恢复;成立专门的生态恢复企业,使生态恢复实现专门化、产业化;煤炭开采集中的地区要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协调、管理并监督当地的采煤企业做好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探索新的征地模式,理顺产权,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如企业征地时,只拥有土地的塌陷权,然后政府牵头,企业出资,把塌陷地治理成可以利用的土地,再交给当地农民耕种。这样有效缓解了农民和企业、政府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也降低了企业的征地成本,使农民、企业和政府都获利,成为三赢的局面。 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的核心,是恢复被损毁土地的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或者是恢复被损毁土地的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效益。对于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恢复,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进一步调动企业和农民治理采煤塌陷区的积极性。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分析采煤多生态影响的多种因素,建立生态评价体系。(1)采煤 在建设、生产、闭井等不同的开采阶段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在矿井建设阶段,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常规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的影响基本相似,但是在生产和闭井期,采煤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设置评价指标的非常规性。(2)短缺因子对整体生态环境有决定作用。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每个因素都在发生作用和产生影响,但按照“水桶原理”,矿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根据短缺因子(主导因子)进行设计,这样指标体系既可表征、描述、预警矿区生态环境的状态和趋势,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决定性和调控性 。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 分、土壤因素影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地等。(3)人为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前提,矿区环保部门的工作力度直接决定着环保政策的落实水平,矿区领导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及环保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实施的保障。所以,应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均衡生态与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恢复与重建应以生态保育和增加自然资本为前提。当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以生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效益优先。只有确立了生态优先原则,才能保证失衡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再发展过程。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只考虑生态上的恢复,而不考虑经济上的重建,很难为利益主体所接受,若不考虑经济利益,群众没有积极性,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难以成功,生态的失衡和利益的失衡关系密切。在优先考虑生态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兼顾经济学原则,考 虑利益主体的经济发展愿望和现实,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恢复就是生态目标和社会、经济目标之间的桥梁。我国的煤炭产量95%来自于井下开采,生态恢复的对象主要是采煤塌陷地,由于人多地少,强调土地的最终利用方向为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然而恢复为耕地代价高、周期长。目前,我国土地复垦率仅为1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的生态恢复应分阶段实施,必须综合分析研究塌陷区气候、地貌、生物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经济区位、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种植习惯等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的恢复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否则,生态系统的恢复也难以为续。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实现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所以,要把采煤技术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不仅重视采煤后的生态恢复,更要在采煤前对土地的破坏进行预测、在采煤中减少对土地的损毁,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四、确立目标生态系统。应该确定不同的恢复目标,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则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在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同时,要加强采煤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引进,。生态恢复研究是生态学、土壤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的一个交叉点,应用性很强,在未来的生态恢复中必须加强。把先进的“3S”技术与采矿技术、土壤重构技术、微生物复垦技术、景观重塑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废弃物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等结合起来,充分应用于塌陷地的预测、预防和治理等方面。
五、把握生态恢复方向。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复垦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进行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复垦。较典型的是塌陷区水陆交换互补的物质循环类型,该类型是充分利用塌陷区形成积水的特点,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和食性以及在水中所处的生态位,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类型。系统中的农作物和青饲料,可作为畜牧生产中鸡、鸭、猪、牛等养殖动物的饲料;畜牧业生产中的粪便废弃物,可作为养鱼或其他水产养殖的饵料,并可直接施入农田,经微生物分解而成为农作物或饲料作物的肥料,鱼池中的塘泥亦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食用菌生产中的菌渣及培养床的废弃物,可作为禽畜动物、鱼类的饲料添加剂以及作为农田作物的肥料,由此形成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复垦集旅游、观光、娱乐、文化等一体,为都市人口体验田园风光和休闲娱乐提供了空间,失地农民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从而促进采煤塌陷地区经济的转型。
作为煤炭工作者,我们要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彻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加强对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及矿区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注意采煤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源头上防范生态问题的产生,尽量减少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争取矿区生态经济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冯刘科,43,男,矿长,工程师,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惠源焦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