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DITOR /Cici PHOTO /IC
Narrowness of baby
宝宝的世界是天真的,在他们的世界中,
从来没有小气与大方的明确界限,
他们只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快乐。
对于孩子们来说,抠门只是为了不让快乐失去。
宝贝现在1 岁多了,但是越来越小气,妈妈抱人家的孩子他也不乐意,自己有吃的也不肯分给其他小朋友吃,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他就算自己有了也要人家的。一旦做了违背她心愿的事情,她誓将哭闹进行到底。
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越来越抠门了?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解析小抠门
宝宝的世界是天真的,在他们的世界中,从来没有小气与大方的明确界限,他们只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快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抠门只是为了不让快乐失去。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非常强烈地渴望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样可以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太小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往往是在大人的指引下与人“分享”。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他的“独占”意识越来越强烈,表达自己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当孩子理解语言并会说简单的话时,分享就变得没有那么必要。他会发现自己玩得正欢的时候,会有一个陌生的宝宝来“抢”自己的玩具,而这样的“分享”经常是在大人的支持下发生的。其结果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再继续玩了。
1 岁半到两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他们觉得“我的就是我的”,但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会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哪怕是别人的也是我的,所以,这个时候宝宝就会显得自私、小气,甚至霸道。于是,一个个“小抠门”就这样产生了。
“抠门”成因
1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 、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 、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抠门。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作为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抠门”行为?
1 、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 、做孩子的楷模。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 、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 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 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Narrowness of baby
宝宝的世界是天真的,在他们的世界中,
从来没有小气与大方的明确界限,
他们只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快乐。
对于孩子们来说,抠门只是为了不让快乐失去。
宝贝现在1 岁多了,但是越来越小气,妈妈抱人家的孩子他也不乐意,自己有吃的也不肯分给其他小朋友吃,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他就算自己有了也要人家的。一旦做了违背她心愿的事情,她誓将哭闹进行到底。
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越来越抠门了?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解析小抠门
宝宝的世界是天真的,在他们的世界中,从来没有小气与大方的明确界限,他们只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快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抠门只是为了不让快乐失去。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非常强烈地渴望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样可以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太小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往往是在大人的指引下与人“分享”。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他的“独占”意识越来越强烈,表达自己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当孩子理解语言并会说简单的话时,分享就变得没有那么必要。他会发现自己玩得正欢的时候,会有一个陌生的宝宝来“抢”自己的玩具,而这样的“分享”经常是在大人的支持下发生的。其结果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再继续玩了。
1 岁半到两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他们觉得“我的就是我的”,但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会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哪怕是别人的也是我的,所以,这个时候宝宝就会显得自私、小气,甚至霸道。于是,一个个“小抠门”就这样产生了。
“抠门”成因
1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 、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 、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抠门。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作为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抠门”行为?
1 、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 、做孩子的楷模。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 、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 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 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