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互联网 教育”,要从理念开始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网龙,业内外鲜有不知其名者。自1999年以游戏起家后,凭借《魔域》《征服》《英魂之刃》等多款自主研发的著名游戏,网龙很快就成为较早走出国门并且成功运营的民族网游企业的先驱者。
  其在2003年以2050万美元出售网游资讯门户网站17173.com和2013年以19亿美元出售“91无线”的两次成功案例,更是至今被业内津津乐道。
  而从2010年成立教育业务子品牌“网龙华渔教育”开始,网龙开启了涉足教育领域的步伐。通过不断内生发展、外延收购,逐步增厚在教育领域的资源资本,目前其教育版图已覆盖超过190个国家,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超过1200万教师和130余万间教室。网龙已经成为了“互联网 教育”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的成功典范。
  适逢由网龙华渔教育作为执行院长单位并承担运行的中国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成立之际,网龙网络公司CEO熊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做教育,知易行难
  从游戏到教育,熊立感触最深的是“知易行难”。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在手机上的应用是各行各业中最广泛的,而传统行业跟互联网的结合相对来说比较少,这就包括教育。”熊立说,“网龙作为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具有创新、设计的特质,可以把过去十几年积累的理念、知识、经验,以及运营方式,甚至是工具和源代码,直接拿来去做互联网教育。尽管如此,真正做起来时感受到的压力还是很大。”
  据了解,从教学内容的创造到教学工具的完善,网龙正在逐步打造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立志通过构建教育生态系统进而打造面向全球的终生学习社区, 并将“未来教室”引入世界各地的学校。
  并购是手段,重在互补
  纵观网龙在海外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主要方式是通过投资并购,从2014年开始先后收购了多家海内外知名的教育机构:(据不完全统计)
  ● 2014年,网龙收购香港科技企业创奇思旗下移动方案业务;
  ● 2015年6月,网龙收购驰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5年11月,网龙收购主营交互电子白板的英国上市公司普罗米休斯(Promethean);
  ● 2016年,网龙战略性投资加拿大全息影像技术公司ARHT Media;
  ● 2017年,网龙收购专为K12儿童提供创新教育游戏的美国公司JumpStart;
  ● 2018年4月,网龙斥资1.375亿美元收购全球教育网络平台Edmodo;
  ● 2018年11月,网龙入股安徽爱多分,这家公司业务以语音识别和图象识别为主。
  对于这一系列的全球化投资并购,熊立坦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可以帮助网龙将整体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完善和完整。
  “我们把擅长的部分与引入的部分进行结合,把优势继续放在产品的设计和内容制作上,而不是自己本身并不擅长的领域。”本着这样的理念,网龙凭借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及知识积累,通过合作、并购,或者投资合资,从硬件、软件、社交平台、资源各方面互补,打造出国内完整的教育细分市场服务平台体系,通过整合开放教育云平台及覆盖全球的教育资源库,形成专门针对K12 阶段研发的智能“教与学”整体解决方案。
  愿做先驱者,也愿布道于人
  谈及中国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的成立,网龙华渔教育作为执行院长单位并承担运行,熊立感到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我们希望借助研究院,能更多地深入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熊立说,“坦率讲,未来教育和数字教育在中国已经讲了很多年。教育信息化2.0也提了挺长时间,但如果真的回到学校教室中,大家可能会发现整个K12的课堂变化其实并不大。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方法,还有传统的影子在里面。近二十年,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对于数字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随着技术翻天覆地的发展,我们对于教育的理念、观念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相对比较传统和缓慢发展的过程中。这两者间的发展其实有偏差,技术走得更快,理念相对走得更慢。对用户来讲,也需要从理念上接受,从行为上去学习,最后在课堂上才能真正把我们所提供的数字教育产品,能够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熊立表示,2010年华渔正式成立的时候,定位的初心是打造面向全球的終生学习社区,这应该说是一个愿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很远大,做起来的时候会发现很具挑战性。”
  为了这个愿景,网龙将通过几个步骤来实现:第一, 成为最大的数字内容生产商,把传统线下的教学内容线上化,把纸质的变成电子化的;第二,在内容技术上探索,给老师提供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种工具, 例如101教育PPT备授课软件;第三,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前,先打造学习社区,或者教育网络,这个网络将连接线上和线下。
  熊立畅言:“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高质量和公平的学习机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全新的教育时代正在到来。网龙非常注重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将始终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他文献
“我们每年的平台运营分钟数是在7亿分钟,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0万吨,换做植树的话,相当于种了8000多万棵树。”这是写在会畅通讯官网上的一句话。 对整个运营平台上的数据进行碳排放模拟数据计算的方式,起始于2012年会畅通讯的一次服务。 2012年,当年一家美国制药公司要召开一场500多人的大会,会畅通讯给这家制药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线下和线上方式同时举行。会后这家美国公司要求会畅通讯提供给他们一
大型机/Linux联盟9月份迎来第20个年头,证明了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基于大型机的Red Hat OpenShift就是有力的佐证。  这些年来,大型机多次被宣布“已死”、“变形”和“转型”,因此有时很难相信“大铁块”(大型机的别称)在企业界仍有一席之地。  不过很显然,大型机仍有一席之地,而且举足轻重。  以近期的新闻为例:据IBM声称,20大跨国银行中75%在运行最新的z15大型机;
工业物联网(IIoT)将交通、电力和医疗等行业的机器和设备连接起来。潜力很大,但风险也高。  大家都听说过物联网——智能温控器、连接互联网的冰箱、联网灯泡,但还有一个被称为工业物联网的子集,它对企业、安全甚至生命的日常影响更为显著。  缩略词IIoT指的是工业物联网。广义上说,它是指在交通、能源和工业部门的机械和车辆上应用仪表、联网传感器和其他设备。  这意味着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工业物联网
人工智能有碳足迹并不奇怪,所谓碳足迹指的是开发和消费人工智能时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事实上,训练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如此之多的计算能力,以至于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环境成本大于效益。然而,我认为他们不仅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好处,而且还忽视了提高模型训练效率的很多好方法。  温室气体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整个社会无意中承担的成本,例如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所带来的成本,但我们所有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戴尔易安信希望为客户提供一些未来技术突破性发展的预测,帮助他们探索并把握新的业务机会。在过去的一年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5G、云计算、AR/VR以及区块链,是戴尔易安信团队内部讨论和与客户交流中最常提及的话题。对技术发烧友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些技术对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的。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帮助他
物联网需要边缘计算。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将有416亿台联网的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将产生79.4 ZB的数据。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企业开始投资位于网络边缘上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包括物联网网关和超融合基础设施。  将处理和分析移到网络边缘可为物联网带来新的优势。例如,减少关键应用程序的延迟,在降低网络负载的同时提高警报速度等。  我们与三名来自不同行业的物联网早期采
作为敏捷投资战略的一部分,为响应前所未有的客户需求,全球云服务提供商正在迅速改变其业务模式,以提供新的云基础架构、应用程序和托管服务。  据IDC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云服务需求正在改变以业务为导向的解决方案的交付模式,为此服务提供商正不断增加对新产品的投资力度,以满足客户对新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双重需求,并通过云服务提供托管服务和专业服务。调查发现,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APeJ
“数字驱动产业创新年会暨2019中国优秀CIO颁奖典礼”现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致开幕词國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发表主题演讲  数字驱动增长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化团队毫无疑问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数字化项目更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转型催化剂,而CIO们正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1月12日,由计世传媒集团、《计算机世界》报和《新金融世界
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组织机构必须要让开发人员更容易释放人工智能的潜能。  在业务用例和垂直行业中,工程师和领导者正在持续讨论人工智能可以带来的价值——通常,这样的机遇似乎无穷无尽。它们可以预测你的兴趣、你认识的人或你的下一份工作。  但是,我们时常会忽略执行大型人工智能驱动系统时所必须采取的步骤。人工智能的部署在人才、计算资源和时间方面成本高昂。然而要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创新浪潮的潜力,开发人员必
公有云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工具。为了推动创新、增强灵活性和提升收益,IT领导者提出了向公有云服务迁移的建议。  公有云服务是首席信息官们的战略武器,它们不仅能够终结数据中心的运营,还能够让首席信息官们更加专注于旨在提高利润的战略项目。  Gartner的分析师Ed Anderson今年1月在博客中撰文称,“随着企业追求新的IT架构和运营理念,它们为数字业务的新机遇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构建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