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就是不断地变化问题、简化问题,把数学解题看成是问题化归的过程.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是一个有向的、有目标的搜寻过程,即在学生不知道相关解法,甚至只是部分掌握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观察、猜想、证明、归纳,学会解决不熟悉的新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就是“不断地变化问题、简化问题,把数学解题看成是问题化归的过程”.
一、基本流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从问题出发,以数学思维方法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的教学,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明确问题,连接未知与已知→形成假设,明晰认知策略→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协作交流,揭示规律——变练演编,深化提高→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如下图:
二、教学策略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抓住“问题”这条主线,由教师创设
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带着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钥匙,使课堂形成产
生问题、探究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和谐氛围.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必须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达方式,提出的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容易,学生会缺少成就感;太难,力不能及,学生难以探索,又易产生失败感.②提出问题的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③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要注意将日常生活中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等实际问题设计成教学中的数学问题.④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意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悱”的境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2.注重自主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形成假设,广泛地应用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演绎、归纳、类比、联想等各种思维方法去自主探究,这一环节可给一些提示,并适当延长时间.
3.进行变式训练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创设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情境,加强多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彻底克服“题海战”式训练方式.
①横比纵联多变.学习数学应善于依据数学知识或题目的内在联系归类找规律,要通过对一道题进行变化引出一串题,特别是通过习题变考题打消考题的神秘性,使学生发现题目间的联系,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如在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了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用以下一组变式进行练习:
设z=2x+y,始终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x-4y≤-3,
3x+5y≤25,
x≥1,
试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作出可行域,对直线进行平行移动,观察结果,得到:
【结论一】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变式一:将练习中的z改为z=6x+10y,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样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效果得到:
【结论二】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也可能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即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个.
变式二:将练习中的z改为z=2x-y,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观察出变式二中的目标函数z取得最大值时,目标函数所表示的直线的纵截距最小;反之,z有最小值时,目标函数所表示的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由此归纳出结论三.
【结论三】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要注意分析线性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
②巧解妙法.做题就不能停留在作出来就行的标准上,而应力求用最简捷的
思路和创造性思维解题,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探索性训练.数学学习,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通过做题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具有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④克服思维负效应.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人类思维在缺陷方面的共性非常突出,比如这届学生在哪出错,下届学生也同样出现障碍.如果将学生常见思维障碍适时地列举出来,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弯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揭示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和统一性等美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兴趣,注重对注意力、意志力、灵活性、动机、态度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之,“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课本上没有的问题,自主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协作,通过互相讨论和帮助实现各种想法和做法的“优势互补”,从而圆满地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适时地、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系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蒋文楠:科教文汇,2008(4):8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是一个有向的、有目标的搜寻过程,即在学生不知道相关解法,甚至只是部分掌握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观察、猜想、证明、归纳,学会解决不熟悉的新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就是“不断地变化问题、简化问题,把数学解题看成是问题化归的过程”.
一、基本流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从问题出发,以数学思维方法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的教学,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该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明确问题,连接未知与已知→形成假设,明晰认知策略→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协作交流,揭示规律——变练演编,深化提高→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如下图:
二、教学策略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抓住“问题”这条主线,由教师创设
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带着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钥匙,使课堂形成产
生问题、探究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和谐氛围.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必须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达方式,提出的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容易,学生会缺少成就感;太难,力不能及,学生难以探索,又易产生失败感.②提出问题的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③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要注意将日常生活中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等实际问题设计成教学中的数学问题.④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意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悱”的境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2.注重自主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形成假设,广泛地应用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演绎、归纳、类比、联想等各种思维方法去自主探究,这一环节可给一些提示,并适当延长时间.
3.进行变式训练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创设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情境,加强多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彻底克服“题海战”式训练方式.
①横比纵联多变.学习数学应善于依据数学知识或题目的内在联系归类找规律,要通过对一道题进行变化引出一串题,特别是通过习题变考题打消考题的神秘性,使学生发现题目间的联系,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如在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了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用以下一组变式进行练习:
设z=2x+y,始终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x-4y≤-3,
3x+5y≤25,
x≥1,
试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作出可行域,对直线进行平行移动,观察结果,得到:
【结论一】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变式一:将练习中的z改为z=6x+10y,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样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效果得到:
【结论二】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也可能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即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个.
变式二:将练习中的z改为z=2x-y,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观察出变式二中的目标函数z取得最大值时,目标函数所表示的直线的纵截距最小;反之,z有最小值时,目标函数所表示的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由此归纳出结论三.
【结论三】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要注意分析线性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
②巧解妙法.做题就不能停留在作出来就行的标准上,而应力求用最简捷的
思路和创造性思维解题,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探索性训练.数学学习,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通过做题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具有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④克服思维负效应.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人类思维在缺陷方面的共性非常突出,比如这届学生在哪出错,下届学生也同样出现障碍.如果将学生常见思维障碍适时地列举出来,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弯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揭示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和统一性等美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兴趣,注重对注意力、意志力、灵活性、动机、态度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之,“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课本上没有的问题,自主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协作,通过互相讨论和帮助实现各种想法和做法的“优势互补”,从而圆满地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适时地、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系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蒋文楠:科教文汇,2008(4):8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