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才能实现校企的有效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普遍面对的难题。我校经过几年的有益探索,建立了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工学结合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密切合作,在现有国情下,国家只是倡导职业院校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而对企业还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硬性规定,校企合作全靠学校与企业自行协商。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平衡点与结合点,建立了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使工学结合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实现了培养具备直接上岗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简介如下:
一、确立校企双赢的合作理念
工学结合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而校企合作必须双方都有意愿才能实现。在现有国情下,企业没有承担学校教学的义务,接受学生来企业实践和学习是企业的自愿。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要考虑学校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企业的意愿,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也要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实现校企双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企业有意愿,合作才有基础,才能稳定长久。
二、学校利益点的定位
学生的利益就是学校的根本利益。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以弥补学校之不足,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这是确定学校赢利点的根本原则。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接受能力和可操作性。通过社会调研与校企协商,学校的利益点确定为:
1. 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7]10号”文件解释;高技能人才是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因此,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企业必须保证按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生产车间真干、实干,真学、实学,达到既定目标。
2. 技能培训系统化。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学习,要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案》系统安排学生实践的岗位与时间,认真考核,有序轮岗,保证让学生学到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技能。不能由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随机安排、零散学习。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
3. 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对进驻企业工学结合学习的学生,企业包吃、包住,并发给一定的奖金和生活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企业利益点的协定
校企合作,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通过校企协商,企业的赢利点确定为:
1. 学生可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是追求利润的,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是对企业最具吸引力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学习难度,按照1/3-1/2时间进行带教培训,2/3-1/2时间可独立顶岗工作的思路,合理安排每个岗位实践学习的时间。学生独立顶岗工作期间,不仅能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为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创造一定的价值。企业可从中获利,一举两得,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赢。
2. 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校企二年的共同培养,学生毕业时已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可直接顶岗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企业可优先选骋优秀员工,通过二年的使用观察,能够较充分地了解和选拔优秀学生,比只在“双选会”上几分钟的而试,对应聘者的了解更全面、更充分、更详细。
3. 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企业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训在职员工,以提高在职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四、建立校企互动的交流机制
通过互动与交流,及时化解疑难,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巩固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校企关系,互惠的合作关系。
“校氽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末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交流建议与意见,根据需要修定相关制度与方案。如遇重大问题,及时会议协商。校领导与企业领导每学期至少交流一次;教务处长与人力资源部、生产部每月至少交流一次;系主任与生产部长、车间主任每月至少交流一次;任课专业教师与车间主任、带教师傅每周至少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出现的问题。根据技术发展与企业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做到与时俱进。
五、校企共同制定工学结合教学方案
由企业领导、企业专家、学校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工学结合教学指导方案》,使工学结合教学有章可循,规范实施。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实践的各个岗位及时问和必须达到的熟练程度,增强了企业及带教师傅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方案是校企双方协商制定的,已成共识,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方案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工学结合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密切合作,在现有国情下,国家只是倡导职业院校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而对企业还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硬性规定,校企合作全靠学校与企业自行协商。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平衡点与结合点,建立了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使工学结合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实现了培养具备直接上岗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简介如下:
一、确立校企双赢的合作理念
工学结合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而校企合作必须双方都有意愿才能实现。在现有国情下,企业没有承担学校教学的义务,接受学生来企业实践和学习是企业的自愿。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要考虑学校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企业的意愿,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也要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实现校企双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企业有意愿,合作才有基础,才能稳定长久。
二、学校利益点的定位
学生的利益就是学校的根本利益。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以弥补学校之不足,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这是确定学校赢利点的根本原则。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接受能力和可操作性。通过社会调研与校企协商,学校的利益点确定为:
1. 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7]10号”文件解释;高技能人才是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因此,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企业必须保证按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生产车间真干、实干,真学、实学,达到既定目标。
2. 技能培训系统化。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学习,要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案》系统安排学生实践的岗位与时间,认真考核,有序轮岗,保证让学生学到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技能。不能由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随机安排、零散学习。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
3. 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对进驻企业工学结合学习的学生,企业包吃、包住,并发给一定的奖金和生活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企业利益点的协定
校企合作,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通过校企协商,企业的赢利点确定为:
1. 学生可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是追求利润的,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是对企业最具吸引力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学习难度,按照1/3-1/2时间进行带教培训,2/3-1/2时间可独立顶岗工作的思路,合理安排每个岗位实践学习的时间。学生独立顶岗工作期间,不仅能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为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创造一定的价值。企业可从中获利,一举两得,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赢。
2. 建立优质人才基地。通过校企二年的共同培养,学生毕业时已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可直接顶岗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企业可优先选骋优秀员工,通过二年的使用观察,能够较充分地了解和选拔优秀学生,比只在“双选会”上几分钟的而试,对应聘者的了解更全面、更充分、更详细。
3. 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企业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训在职员工,以提高在职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四、建立校企互动的交流机制
通过互动与交流,及时化解疑难,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巩固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校企关系,互惠的合作关系。
“校氽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末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交流建议与意见,根据需要修定相关制度与方案。如遇重大问题,及时会议协商。校领导与企业领导每学期至少交流一次;教务处长与人力资源部、生产部每月至少交流一次;系主任与生产部长、车间主任每月至少交流一次;任课专业教师与车间主任、带教师傅每周至少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出现的问题。根据技术发展与企业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做到与时俱进。
五、校企共同制定工学结合教学方案
由企业领导、企业专家、学校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工学结合教学指导方案》,使工学结合教学有章可循,规范实施。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实践的各个岗位及时问和必须达到的熟练程度,增强了企业及带教师傅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方案是校企双方协商制定的,已成共识,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方案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