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k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黑暗骑士》让无数观众记住了贝尔,但我却被你深深震撼——希斯·莱杰,那个堪称诡异却又带些偏执的小丑的扮演者。的确,影片本身亮点很多,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希斯·莱杰那近乎癫狂的表演,恐怕无法成就全球近10亿票房的神话。
  当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时,曾被你诡异的妆容和凄厉甚至嘶哑的语调吓得一连几天都毛骨悚然、胡思乱想,那时我惧怕小丑,可他仍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扰得我不得清净。
  但,当我渐渐长大,我也渐渐发觉了你的魅力!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里,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畸形反派能比你表演的小丑更血肉真实。当我知道,你曾将自己封锁在一间幽暗的小旅馆中一个月,再次示人时,竟将自己的声线练成小丑那般尖厉嘶哑,我更是对你无比敬佩!
  你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是那么娴熟自然,那么无可挑剔。因为,你完全不需要任何偽装,一个月的禁闭,让你领悟到了一个其实并不复杂的道理——表演你自己。对,那些完美无缺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其实是你在给表皮下孤独迷茫的自己,一个诠释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多变的性情,狂躁的性格,周密的犯罪计划,对于金钱和权力的挑战与鄙视,这样一个癫狂的小丑,可恨又可怜,他是孤独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而你又何尝不是?有人说你是入戏太深,说你是装疯卖傻,说你是“不疯魔,不成活”。其实,他们不懂,与其说你演活了小丑这个角色,不如说在圆滑世故、人世沉浮中执着地追逐人性的那个“小丑”,其实一直就住在你心里最深处最隐蔽的地方,或者说你就是那个执着的“小丑”!
  在这个世上,做小丑就该被取笑吗?错!你不该被质疑,因为你比谁都不折不扣,比谁都善始善终。虽然,你的生命短暂,但在那28年的岁月里,你怒放过!2006年,凭借《断背山》你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2009年,因小丑一角,你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经历过风华正茂、青春逼人的偶像盛世;体验过暗流汹涌、颓靡不振的低潮瓶颈;感叹过咸鱼翻身、缔造辉煌的事业回春,这些成长的勋章,是你努力所得,比起那些浑浑噩噩度日的人,你的人生从不暗淡。


  有人说,你把自己的灵魂给了魔鬼,而我却执拗地认为,你的内心住着的实则是天使,你只是不愿看到帷幕落下就曲终人散,于是你偏执地用自己的执念对抗现实的洪流。也许你赢了,你收获了掌声;但也许你又输了,梦想的巨大压力下你服用六种不同的止痛药和镇静药。
  这样的际遇对于一位风华绝代的演员来说是残酷的,但我又觉得,这种结局或许是你想要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以那個小丑的样子,以那个让世人最惊叹的样子,更好地在另一个不会被质疑的世界做着你自己——那个你想做的自己。
  只是,留给我的便只有——希斯·莱杰之后,世间再无小丑!
  【点评】这是一篇叙写心目中偶像的作品。作者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喜欢的偶像是希斯·莱杰;接着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感受,特别是希斯·莱杰这一“小丑”给自己带来的惊恐,在写法上宕开一笔,欲扬先抑;再通过长大后深入地了解,直接指出“小丑”的高超演技,并对其“善始善终”和“魔鬼与天使”的形象特点进行评论;结尾再次呼应开头。全文脉络清晰,感悟独特!
  (点评教师 陈志俭)
  ☆本文适用考场仿真试题
  请以“活得_____”/“最真的我”/“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其他文献
不到20岁时,有一次,我给米斯郡的一本小说杂志投稿,那里有两个编辑,一个是海曼·布鲁特,另一个是凯利·吉尔伯特。我不知道把稿子寄给谁才好,就抄了两份,给两个编辑各寄了一份。  大约一个月后,海曼·布鲁特打电话给我,冷冷地说了一句话:“以后不要给我寄稿子了。”连再见也没说,就挂了电话。我觉得非常委屈和愤怒,告诉父亲:“如果这个人以后再打电话找我,就说我已经搬家了。”大约两个月后,我收到了刊登着我的小
期刊
杭州有一家面館,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家老店,店面狭小,装修也简单。但是,味道足够好。好得吸引了摄制组到来,引发吃货们蜂拥而至。  许多人猜测,老板要发大财了。可这位老板,依旧守着小小面馆,遵循着从前的老规矩:只营业半天,一年还要放两个月暑假。这样的人真的不多了,但凡生意人,无一不心急火燎奋战在商海浮沉里,唯恐自己闲下一秒钟便错过一个亿。  但他就是愿意闲下来。闲下来做什么呢?他没说,但我们
期刊
国家博物馆应上级部门要求,负责给北京市的中学生上课外历史课,所以几乎全北京市的中学我们讲解员都接触过。  有一次,北京东郊的某个中学来国博上課,因为他们学校离市区非常远,所以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小时,可是这个学校到了以后,老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提前一个小时返校。他说:“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  这句话一瞬间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
期刊
1981年,我参加高考,当时的高考录取率大概只有3%,按我平时的成绩肯定是考不上的。结果那年高考,我们班上54名同学只考上了三人,其中有我。  我是第二名,比录取分数高出不多,属于险胜。尽管如此但依然惊动了老师和同学,而且马上流传开一种很恶毒的说法,说我在考试时“做了手脚”。  这是放屁!  但是,我也在想,为什么我平时成绩一般,高考又考得那么好?完全用运气来说有点说不通,因为高考三天,后面两天我
期刊
当那个人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的镜头里时,我积攒了20年的恨意瞬间崩塌。  他是我的父亲,一个我6岁时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的人。也许恨更能加深记忆,以至于在看到他的瞬间,那些残留的片段立刻清晰起来。  我幼小的时候,父亲在老家小城的海边开了一家影楼。虽然每天忙着照顾生意,但他却从未忘掉我喜欢吃大白兔奶糖的嗜好,因此,每天我总能从他的衣兜里掏出几块,全然不顾母亲“吃多了会蛀牙”的警告。不忙的时候,他会耐
期刊
时事引读>>·原创·  2017年5月21日,在马里兰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一个来自云南昆明的名叫Shuping Yang的女留学生作为全校学生代表上台发表毕业演讲。可她演讲的内容让台下的中国同学蒙了。她表示,自己在国内每天出门都要戴口罩,到美国才呼吸到“又香甜又新鲜近乎奢华”的空气。而且中国没有自由和民主,只有到了美国才能体会到。这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马里兰大学的其他中国学生纷纷站出来,发表
期刊
尊敬的人类,您好!  我想我有必要写点什么,就当是给我以及和我一起罹难的30余位同伴的悼文吧。  在被人扔进护城河里的那一刻,我留给人类最后的声音,不是开锁的嘀嘀声,也不是清脆的车铃声,而是坠河的“扑通”声。以这种方式结束职业生涯,是我最无法容忍的。  我想我有必要重申:我是一辆单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不是路边的石子。  我终于重见天日。就在前几天,北京东城区光明桥下的护城河,由于开闸泄水,我们的
期刊
辞去美国的教职加入复旦已经四年,从大陆高校最成功的通识教育到现在的两级管理改革,我亲身感受了复旦大学在中国教育改革上的种种大胆和正确的尝试。但是,我想大家是想听听批评与建设性的意见。因此,下面我会结合我自己在美国的学习与教学经验,谈一些我们可能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在美国,我在哲学系,我们系和英语系(两个系共近40名教师)各自只有一名系主任,两个系共用一名秘书,一切井井有条。回到中国,看到我们学院
期刊
最近收到一封从中国到柏林求学的18岁女生的来信。  “18岁是人生重要轉折点,选择和决定极其关键。然而这时的我们都太迷茫,多数时候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假设世界上所有18岁的女孩都是您的孩子,您对她们最珍贵的忠告将是什么呢?”  亲爱的小妹妹,看完你的来信,我深深地感受到你的迷茫,这又何尝不是我18岁的感受?那年我刚拍完第一部戏《窗外》,正拿不定主意将来要走哪条路。当时唯一的出路是考进大学,但我又不
期刊
古有士子登恩科,今有学生应高考。千年时光,沧海桑田,写文、作文的考查形式却是一直不变,真可谓莘莘学子“寤寐思服”的对象,不论古今。才子曹植曾在七步之内作出名诗,现在学生的考场作文又何尝不是一场有限时间之内的思想碰撞、灵感迸发呢?那么,如何能够最广泛地总结作文素材,最巧妙地猜测命题意图,最高效地利用考场时间呢?我将用三个方面来讲述自己的经验,让你做到“事例稳、猜题准、行文狠”。  古今结合,多方面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