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质量实施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密不可分。灵活、合理开发与利用好本地社会资源,能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社会资源相关概念阐释及其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一)相关概念阐释
社会指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社会资源是指在这个关系总和中存在的各类资源总和。当社会资源被运用于教学之中,并成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时,该类社会资源即成为了该课程的课程资源,即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包括某区域的人口、民族、风俗习惯等人文资源,一般来说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多来源于学生的感性认知。社会课程资源还包括各式具有特殊功能的区域、场馆等,强调的是学生生活所处的时空。
(二)社会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契合新课改理念,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社会资源,学生可以感受、体验和理解外部世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并以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人生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设计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一)真实性
在社会资源的选择上,教师要遵循资源的真实性原则。只有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资源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一课教学中,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庄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情况资料,如11条存在多年的 “断头路”问题得以解决、庄河北站开通直达沈阳等地的高铁、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4座……这些实事是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看到这些资料时,学生会有更多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更能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事实为依据,站在真实客观的角度上对社会教学资源进行审核,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开放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通过多种途经开发与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这一单元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介绍家乡的自然风貌、土特产品、身边人的生活状况,感受家乡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实地参观、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周边的环境,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从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来说,社会生活中一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资源都可以用于教学。
(三)时代性
社会教学资源应该紧跟时代,从“新”选择。具有时代感的社会教学资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的社会教学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能运用新的社会教学资源,应自觉关注时事新闻,主动提升专业素养。
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我国空间站建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17类进口抗癌药纳入医保体系等事例……这些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使其了解国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可利用的地域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还包括学校所在地的博物馆、名胜古迹、历史事件及传统民俗中所蕴含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同。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庄河市打拉腰村,参观“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纪念塑像”。八路军在此地登录后,解除伪满军的武装,歼灭、收降日军残余,为解放东北做出了重大贡献,引导学生懂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带有地域色彩的社会资源还有很多,比如庄河市曾经有一位因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战斗英雄——都元和,为纪念该英雄而建立的“都元和烈士墓园”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之路。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观摩、学习,利用附近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区文化,培养学生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到社区通过观摩、动手操作等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一起,感受剪纸的制作过程。庄河剪纸艺术表现题材、形式与本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审美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庄河流传着一个悠久的习俗——点属相灯,象征着吉祥如意。每逢此时,到庄河市兰店乡磨石房村陈东柱兄弟二人家买属相灯的人便络绎不绝。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巧妙地整合这些社区资源,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不同时空的社会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资源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一课时,我运用PPT展示了四川汶川地震、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然后,播放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逆行武汉的感人视颏和图片,只要有一丝生存希望,就绝不放弃,引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具有巨大的教学潜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探索社会资源的教育潜力,需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三方的配合。
(责任编辑:赵静)
一、社会资源相关概念阐释及其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一)相关概念阐释
社会指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社会资源是指在这个关系总和中存在的各类资源总和。当社会资源被运用于教学之中,并成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时,该类社会资源即成为了该课程的课程资源,即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包括某区域的人口、民族、风俗习惯等人文资源,一般来说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多来源于学生的感性认知。社会课程资源还包括各式具有特殊功能的区域、场馆等,强调的是学生生活所处的时空。
(二)社会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契合新课改理念,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社会资源,学生可以感受、体验和理解外部世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并以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人生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设计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一)真实性
在社会资源的选择上,教师要遵循资源的真实性原则。只有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资源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一课教学中,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庄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情况资料,如11条存在多年的 “断头路”问题得以解决、庄河北站开通直达沈阳等地的高铁、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4座……这些实事是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看到这些资料时,学生会有更多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更能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事实为依据,站在真实客观的角度上对社会教学资源进行审核,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开放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通过多种途经开发与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这一单元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介绍家乡的自然风貌、土特产品、身边人的生活状况,感受家乡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实地参观、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周边的环境,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从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来说,社会生活中一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资源都可以用于教学。
(三)时代性
社会教学资源应该紧跟时代,从“新”选择。具有时代感的社会教学资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的社会教学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能运用新的社会教学资源,应自觉关注时事新闻,主动提升专业素养。
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我国空间站建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17类进口抗癌药纳入医保体系等事例……这些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使其了解国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可利用的地域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还包括学校所在地的博物馆、名胜古迹、历史事件及传统民俗中所蕴含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同。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庄河市打拉腰村,参观“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纪念塑像”。八路军在此地登录后,解除伪满军的武装,歼灭、收降日军残余,为解放东北做出了重大贡献,引导学生懂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带有地域色彩的社会资源还有很多,比如庄河市曾经有一位因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战斗英雄——都元和,为纪念该英雄而建立的“都元和烈士墓园”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之路。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观摩、学习,利用附近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区文化,培养学生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到社区通过观摩、动手操作等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一起,感受剪纸的制作过程。庄河剪纸艺术表现题材、形式与本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审美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庄河流传着一个悠久的习俗——点属相灯,象征着吉祥如意。每逢此时,到庄河市兰店乡磨石房村陈东柱兄弟二人家买属相灯的人便络绎不绝。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巧妙地整合这些社区资源,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不同时空的社会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资源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一课时,我运用PPT展示了四川汶川地震、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然后,播放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逆行武汉的感人视颏和图片,只要有一丝生存希望,就绝不放弃,引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具有巨大的教学潜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探索社会资源的教育潜力,需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三方的配合。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