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依据G大学NSSE-CHINA调查问卷2011年、2012年的数据,对学生就读经验进行量化分析,反观G大学教师素质的发展现状,针对“专业指导素质不高”等七个方面的现实问题,探析教师素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NSSE-CHINA 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50-03
一、NSSE概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体系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与变化,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是我们评估大学教学质量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目前在国际上,学习性投入被认为是评估大学教育质量较具说服力的“过程性”指标。[1]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即“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NSSE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乔治·库教授设计,在1999年12月由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发起,针对美国四年制本科院校学生投入高层次学习和发展进行年度调查,目的是提高高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视,提升教学质量。[2]NSSE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基本理论是假设学生在某门功课上花的时间越多,就学得越多;学生的学习投入越高,身心发展就越大。[3]其从学生投入各项学习活动的程度来体现大学教育质量。2000年调查实施后,其成果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影响力逐年增加。继美国之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使用NSSE展开了相关调查。目前NSSE已成为同类研究中设计最为严密、提供信息最为丰富的一项调查。2007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海迪·罗斯启动了NSSE的汉化工作,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具体主持工作。2009年NSSE-CHINA首次在中国投入使用,并根据首轮调查结果进行了完善补充,最终形成了目前的NSSE-CHINA问卷。运用NSSE-CHINA作为调查工具,从学生就读视角出发,可以反观大学教师素质的发展现状,并对教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对策。
二、调查样本
NSSE-CHINA在中国多所自愿参与调研的四年制本科院校中,采用完全随机抽取样本的方式,建立起了包含985院校、211院校、地方院校的常模,并针对具体高校最终生成了一系列数据评估报告,包含了学校报告、学校指标报告、全国报告和NSSE技术与规范报告。[4]2011年,NSSE-CHINA在G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共1400份(绿色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18份,总体回收率为79.86%。2012年在G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共1400份(绿色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5份,总体回收率为71.79%。本文用于分析的数据即基于G大学2011年、2012年的NSSE-CHINA问卷调查数据。这两次调查样本数量充足且具有代表性,我们运用其调查结果作为探讨教师素质问题的工作也是有效的。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可为高校提供学生参与视角下的教师素质评价情况。高校可针对学生评价,探析影响教师素质提高的因素,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从而更好地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为教学服务。
三、G大学教师素质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指导素质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G大学与其他211高校相比,学生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这反映出教师忽视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的专业阅读量与其专业知识积淀成正比,专业阅读量的缺乏易导致学生在学术论文或报告中不能形成个人观点。
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指标上,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未能在课程设计中很好体现对于专业观点、经验或理论基本要素的分析,妨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未能有效综合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信息,从而无法做出更新的、综合的解释。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技能,容易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无法将知识迁移运用到工作情境。如何提高专业指导素质是G大学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缺乏课堂引导能力
调查数据显示,G大学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足,对于需要思考回答没有准确答案的课堂提问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数教师没有布置就某一研究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报告的学习任务,导致课堂内外鲜有小组学习与合作的机会,学生间在课业上相互帮助的频率很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质量不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较少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烈,并未把课余时间用在自习、听取讲座、与同学讨论学术观点和学习问题上。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相对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将更多的个人时间投入到学业中。
(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能力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G大学学生参加各类讲座、学术报告的兴趣不大,参加频率偏低;参观展览、观看文艺类演出的次数也不高。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这也表明该校教师缺乏有效组织学生主动拓宽知识面的能力,无法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拓宽知识的兴趣。
(五)忽视学生的非知识能力
调查发现,G大学的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缺乏在现实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偏重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对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兼职打工、勤工俭学等实践学习环节的支持度不够,未能开设与实践学习相关的辅导课程,忽视培养学生的非知识能力。
(六)不能有效协助学生建构自我概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G大学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概念缺失的情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程度成正比。健康的自我概念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直接关系。[5]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缺乏坚定的学习品质,面对学习难题不能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学习意义感不强,对所学是否有意义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建构自我概念,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较弱
调查显示,G大学学生认为与教师的交流频率过低,教师对学业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除了课业问题,学生极少能与教师探讨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在与其他211高校的横向比较中可以看出,G大学教师无法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班主任与辅导员无法形成与学生的双向理解,办公室行政人员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体谅和理解。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G大学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较弱。
四、影响教师素质发展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能力为本职工作;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融入社会,对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的有用之人。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领悟教育真谛的过程中,才会主动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授课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重视知识与非知识两个层面的教育,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正面的自我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专业知识水平
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成果不断推陈出新,迫使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用深厚的学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真正学有所成。虽然G大学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还存在部分教师未能实现与时俱进,造成专业指导能力欠缺、课堂引导力欠缺、无法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情况。
(三)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
我们通过访谈发现,G大学大部分教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并未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不能通过有效的授课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如何在课外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导致无法在课业上、在人生规划上较好地引导学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自我概念。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的缺位使得教师在提升素质时处于被动位置。
五、教师素质发展的对策探析
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质,还应具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如何体现教师素质的专业性和复合性,实现教师素质专业性与复合型的统一,是教师素质提升与发展的核心。基于G大学教师素质发展的现实,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元教育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其在专业领域中所拥有的教育理念、付出的教育行动、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都是教师素质发展应观照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行动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索,能够推动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使教师对教育、学生、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这种不断加深的认识就是教师素质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存在的传统教育观念仅仅将这些问题简单化、概念化了,撕裂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长期以来,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缺乏主动性,教师总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教育思想的培训,主体精神、主动精神的缺乏阻碍了教师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大力推动教师素质的元教育建设,使教师愿意主动地去理解教育,使教师素质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学校应该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观摩教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可以使听课人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2.师徒结对。在同一专业领域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小组,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3.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进行及时的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与不足,避免下次失误。4.引导探索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方法,造成课堂引导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探索适合本学科专业、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设计,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强化教师的沟通技巧
调查发现,由于G校大部分“学而优则教”的教师在其学生阶段将时间过多地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忽略了自身非知识能力的建构,从而造成入职后仅仅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缺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减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拓展训练,强化教师的沟通技巧,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改善自身沟通能力,最终实现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
[ 注 释 ]
[1] 邓玮烨,李汉邦,肖万里.2011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报告解读[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8.
[2] 盛清,高文武,李增娇,张佳玉,陈洁.美国NSSE“全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的概述及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J].科学教育,2012(2):1.
[3] 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28.
[4] 蒋华林,李华,等.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46.
[5] 张立迎,甄淼淼.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3.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NSSE-CHINA 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50-03
一、NSSE概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体系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与变化,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是我们评估大学教学质量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目前在国际上,学习性投入被认为是评估大学教育质量较具说服力的“过程性”指标。[1]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即“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NSSE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乔治·库教授设计,在1999年12月由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发起,针对美国四年制本科院校学生投入高层次学习和发展进行年度调查,目的是提高高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视,提升教学质量。[2]NSSE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基本理论是假设学生在某门功课上花的时间越多,就学得越多;学生的学习投入越高,身心发展就越大。[3]其从学生投入各项学习活动的程度来体现大学教育质量。2000年调查实施后,其成果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影响力逐年增加。继美国之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使用NSSE展开了相关调查。目前NSSE已成为同类研究中设计最为严密、提供信息最为丰富的一项调查。2007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海迪·罗斯启动了NSSE的汉化工作,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具体主持工作。2009年NSSE-CHINA首次在中国投入使用,并根据首轮调查结果进行了完善补充,最终形成了目前的NSSE-CHINA问卷。运用NSSE-CHINA作为调查工具,从学生就读视角出发,可以反观大学教师素质的发展现状,并对教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对策。
二、调查样本
NSSE-CHINA在中国多所自愿参与调研的四年制本科院校中,采用完全随机抽取样本的方式,建立起了包含985院校、211院校、地方院校的常模,并针对具体高校最终生成了一系列数据评估报告,包含了学校报告、学校指标报告、全国报告和NSSE技术与规范报告。[4]2011年,NSSE-CHINA在G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共1400份(绿色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18份,总体回收率为79.86%。2012年在G大学发放调查问卷共1400份(绿色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5份,总体回收率为71.79%。本文用于分析的数据即基于G大学2011年、2012年的NSSE-CHINA问卷调查数据。这两次调查样本数量充足且具有代表性,我们运用其调查结果作为探讨教师素质问题的工作也是有效的。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可为高校提供学生参与视角下的教师素质评价情况。高校可针对学生评价,探析影响教师素质提高的因素,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从而更好地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为教学服务。
三、G大学教师素质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指导素质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G大学与其他211高校相比,学生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这反映出教师忽视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的专业阅读量与其专业知识积淀成正比,专业阅读量的缺乏易导致学生在学术论文或报告中不能形成个人观点。
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指标上,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未能在课程设计中很好体现对于专业观点、经验或理论基本要素的分析,妨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未能有效综合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信息,从而无法做出更新的、综合的解释。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技能,容易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无法将知识迁移运用到工作情境。如何提高专业指导素质是G大学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缺乏课堂引导能力
调查数据显示,G大学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足,对于需要思考回答没有准确答案的课堂提问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数教师没有布置就某一研究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报告的学习任务,导致课堂内外鲜有小组学习与合作的机会,学生间在课业上相互帮助的频率很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质量不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较少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烈,并未把课余时间用在自习、听取讲座、与同学讨论学术观点和学习问题上。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相对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将更多的个人时间投入到学业中。
(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能力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G大学学生参加各类讲座、学术报告的兴趣不大,参加频率偏低;参观展览、观看文艺类演出的次数也不高。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这也表明该校教师缺乏有效组织学生主动拓宽知识面的能力,无法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拓宽知识的兴趣。
(五)忽视学生的非知识能力
调查发现,G大学的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缺乏在现实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偏重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对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兼职打工、勤工俭学等实践学习环节的支持度不够,未能开设与实践学习相关的辅导课程,忽视培养学生的非知识能力。
(六)不能有效协助学生建构自我概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G大学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概念缺失的情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程度成正比。健康的自我概念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直接关系。[5]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缺乏坚定的学习品质,面对学习难题不能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学习意义感不强,对所学是否有意义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建构自我概念,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较弱
调查显示,G大学学生认为与教师的交流频率过低,教师对学业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除了课业问题,学生极少能与教师探讨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在与其他211高校的横向比较中可以看出,G大学教师无法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班主任与辅导员无法形成与学生的双向理解,办公室行政人员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体谅和理解。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G大学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较弱。
四、影响教师素质发展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能力为本职工作;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融入社会,对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的有用之人。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领悟教育真谛的过程中,才会主动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授课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重视知识与非知识两个层面的教育,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正面的自我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专业知识水平
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成果不断推陈出新,迫使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用深厚的学识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真正学有所成。虽然G大学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还存在部分教师未能实现与时俱进,造成专业指导能力欠缺、课堂引导力欠缺、无法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情况。
(三)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
我们通过访谈发现,G大学大部分教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并未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不能通过有效的授课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如何在课外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导致无法在课业上、在人生规划上较好地引导学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自我概念。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的缺位使得教师在提升素质时处于被动位置。
五、教师素质发展的对策探析
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质,还应具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如何体现教师素质的专业性和复合性,实现教师素质专业性与复合型的统一,是教师素质提升与发展的核心。基于G大学教师素质发展的现实,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元教育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其在专业领域中所拥有的教育理念、付出的教育行动、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都是教师素质发展应观照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行动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索,能够推动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使教师对教育、学生、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这种不断加深的认识就是教师素质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存在的传统教育观念仅仅将这些问题简单化、概念化了,撕裂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长期以来,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缺乏主动性,教师总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教育思想的培训,主体精神、主动精神的缺乏阻碍了教师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大力推动教师素质的元教育建设,使教师愿意主动地去理解教育,使教师素质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学校应该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观摩教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可以使听课人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2.师徒结对。在同一专业领域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小组,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3.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进行及时的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与不足,避免下次失误。4.引导探索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方法,造成课堂引导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探索适合本学科专业、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设计,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强化教师的沟通技巧
调查发现,由于G校大部分“学而优则教”的教师在其学生阶段将时间过多地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忽略了自身非知识能力的建构,从而造成入职后仅仅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缺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减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拓展训练,强化教师的沟通技巧,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改善自身沟通能力,最终实现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
[ 注 释 ]
[1] 邓玮烨,李汉邦,肖万里.2011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报告解读[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8.
[2] 盛清,高文武,李增娇,张佳玉,陈洁.美国NSSE“全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的概述及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J].科学教育,2012(2):1.
[3] 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28.
[4] 蒋华林,李华,等.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46.
[5] 张立迎,甄淼淼.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3.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