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福兮祸孥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dew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听说过一类食品添加剂,叫“甜味剂”,比如最常见的糖精、阿斯巴甜。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其实是一些不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的粗枝大叶的理科男无意中发现或发明了它们:1879年一个俄国化学家在实验室倒腾完瓶瓶罐罐,没洗手就回家吃饭,结果发现吃啥都是甜的,“糖精”被发现;1965年一个叫施莱特的化学家在合成药物的时候无意中舔了一下手指,大名鼎鼎的甜味剂“阿斯巴甜”问世。
  甜味剂的诞生对于食品工业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它们的甜度数百倍于蔗糖,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们提供的热量远低于蔗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既可以满足你对甜食的渴望,又可以避免因能量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但是相比那些什么都敢舔的“发明家”,普通人显得谨小慎微,因为大家对“化学合成”的物質总是充满了敬畏、怀疑甚至抵触。所以各国的监管者和研究者都在不断地检验它们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当然,科学存在不确定性,科学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科学界对安全性的诠释也会与时俱进,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诸多“化学合成”物质都曾在安全和不安全之间多次翻转。
  争论其实并不是坏事,自从1976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生产阿斯巴甜,围绕它的各种流言、阴谋论、利益绑架疑云甚至漫长的法律诉讼从来没有间断过。后来美国FDA把阿斯巴甜描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安全性“毋庸置疑”。美国疾控中心也证实,“没有流行病学证据可以验证阿斯巴甜能引起重大伤害或严重风险”。美国FDA为它制订了每公斤体重50毫克的安全摄入量。
  当然,作为阿斯巴甜的主要生产者和推动者,美国拥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专利,所以始终有人怀疑这里面有利益绑架的嫌疑。但世界各国的权威机构几乎都认可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两次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证明,每公斤体重4000毫克也未出现不良反应,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设定100倍保险系数,最后确立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为安全摄入水平。有100多个国家依此批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包括历来以保守、苛刻着称的欧洲。
  最近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又一次为阿斯巴甜出具了“安全证明”,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他们在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给出结论,“阿斯巴甜是安全的”。EFSA对现有证据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细致研究,最终再次认定,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每公斤体重40毫克的摄入水平是非常安全的,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吃2.4克,吃一辈子也没事。
  阿斯巴甜是蔗糖甜度的200倍,所以2.4克差不多可以提供1斤白糖的甜度。相对而言,每天2.4克阿斯巴甜或1斤白糖,你会选择哪一个呢?以某品牌的无糖饮料为例,355毫升罐装饮料约含有阿斯巴甜180毫克,相当于每天要喝13罐,如果换成含糖饮料呢?对于这样的“吃货”,我真的觉得甜味剂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对于网络上传说的阿斯巴甜的各种“健康危害”,EFSA的评估结果都予以了否认。他们综合大量研究结果认为,阿斯巴甜不会损伤大脑和神经组织,也不会影响人的行为和认知功能,包括儿童。对于孕妇来说,在安全摄入量下,阿斯巴甜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有苯丙酮酸尿症的孕妇除外)。基于动物和人体的充分研究证据,EFSA也排除了阿斯巴甜的致癌可能,这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资料是吻合的,我没有在致癌物列表中看到它的身影。
  对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担忧还来自于它的代谢物,它在体内会降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甲醇不是有毒的吗?实际上,水果、蔬菜中也会天然含有少量甲醇,比如在果汁生产中,果胶水解会生成甲醇,新鲜果汁甲醇含量可以达到每升100多毫克,酿制的果酒中甲醇可以达到每升数百毫克甚至更多,而一升无糖饮料中的阿斯巴甜最多生成几十毫克甲醇。所以EF-SA的总体结论是,阿斯巴甜的降解产物和我们每天正常吃进去的同类物质相比是“毛毛雨”。当然EF-SA也指出,“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应当避免摄人阿斯巴甜,因为苯丙氨酸的缘故。
  我知道还会有人心存疑虑,明明有“科学证据”证明阿斯巴甜有害健康,为什么你故意视而不见?就和法国人做的“转基因玉米导致大鼠肿瘤”一样,个别研究的“惊人”结论往往出自不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设计、统计方法等,而搅动舆论的恰恰是它们。相对于个别研究,我更信任经过严格筛选的科学证据集合,比如上述的EFSA评估结果以及之前JECFA的评估。
  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经历了多年的争论,这次欧盟的评估结论或许能让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围绕“人造”“化学合成”物质的安全性争论不会走远,人们对“安全”的渴望也会促使科学界不断地深入研究,去探索人类健康的奥秘。
其他文献
我的旗帜列成一队,相互没有纠缠,   我的歌声列成一队。   我正集合鲜花,动员松柏,   把天空鋪展为华盖。   我爱,我生活,   我在词语里诞生.   在早晨的旌旗下召集蝴蝶,   培育果实;   我和雨滴   在云朵和它的摇铃里、在海洋过夜。   我向星辰下令,我停泊瞩望,   我让自己登基,   做风的君王。
期刊
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其实,将关系中的动力视为麻烦,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人在关系中有过很深很深的失望,他知道自己伸向别人的手是不受欢迎的,所以把这叫作“麻烦别人”。有这种麻烦哲学的人,势必退回到孤独中。  不敢麻烦别人的人,也逐渐不愿让别人麻烦自己。久而久之,他就会活在致命的孤独中,像被罩在一个罩子或一层薄膜里。其实关系的实质,就在于麻烦彼此。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  “麻烦”这个词意味着
期刊
你爱的是春天,   我爱的是秋季。   秋季正和我相似,   春天却像是你。   你的红红的脸:   是春天的玫瑰,   我的疲惫的眼光:   秋天太阳的光辉。   假如我向前一步,   再跨一步向前,   那时,我就站到了   冬日的寒冷的门边。   可是,我假如退后一步,   你又跳一步向前,   哪,我們就一同住在   美丽的、热烈的夏天。
期刊
土豆先生马德林年轻的时候从甘肃一个小地方来到北京,当起了北漂。刚到北京,他只有三百元钱。为了心中的梦想,他先后做过锅炉工、洗碗工、群众演员、替身、统筹、副导演、作家、职业经纪人等多种工作。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编剧。  在餐厅打工的时候,有一天,土豆先生看见报纸上招聘群众演员的消息,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辞掉了工作,破釜沉舟,报了名。结果,他幸运地被录用了,在《吕后传奇》里饰演一个小兵
期刊
2017年7月20日,一个被上帝吻过嗓子的人——林肯公园乐队的主唱查斯特·班宁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查斯特是典型的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小时候,他的父母离异,弱小的他曾遭到成年男子性侵。学生时代的他多次搬家,在多所学校辗转求学,高中时,他遭到了校园霸凌,并在18岁时就沉迷于毒品和酒精。  21岁那年,朋友介绍查斯特到了一个叫做Xero的乐队——也就是后来的
期刊
中国古代最讲究的食客,莫过于清朝的袁枚,他写的《随园食单》不仅介绍了许多南北菜肴及名茶名酒,还讲了不少饮食之弊,其中有各种细微之处值得在意。  戒外加油。平庸的厨师做菜,动不动就熬上一大锅猪油,在上菜时浇上一勺。俗人以为多吃些油水有好处,这样吃简直如饿鬼投生。  戒同锅熟。不能把不同的东西同锅煮熟。  戒耳餐。袁枚说:“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腐陋之人也,全无性
期刊
“英雄留步!”  连太从书房一跃而出,我被迫与她比画几招,才得以放行。  这几天,我们在重读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家里就有了这些疯疯癫癫的场景,宛若回到少年时光。  这次重读,有一部分也是沾了工作的光。《射雕英雄传》我固然喜欢,但是事情很多,花大块时间重温,还是太奢侈。  我小妹妹的大儿子,曾经悄悄网购了咏春拳、截拳道的拳谱。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偷偷练武的自己,他是时候看一看《射雕英雄传》了。于是
期刊
老板姓修,开着一家休一咖啡店。休一咖啡店周六不营业,员工休息,店里就剩老板一个人,如果想喝咖啡得自助。咖啡店的门开着,是为了方便进店修旧东西的人。  有趣的是,休一咖啡店周六却门庭若市。年轻女子拿着破了洞的毛衣,请妈妈辈的志愿者帮忙缝补;小朋友带来坏掉的电动玩具,请眼镜哥哥修理后,尝试重新启动;白发苍苍的老人拿来10年前就停摆的手表,拜托中年大叔修理……老板也没闲着,盯着电脑,很专注地在设计图纸。
期刊
毫无疑问,如今大城市的书店,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寒酸”。十几年前人们还在担心实体书店会死去,现在却发现它们不但迎来了第二春,而且正在成为城市的焦点——书店不但变得更美,也日益成為年轻人话题的中心。  “网红”和“书店”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总让人感到怪异。网红意味着热闹和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意味着精美的照片,但是书店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清净的。读书意味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受苦”(回报也因此而来)。一个突出的现
期刊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几何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出生地和确切的生活年代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我们只知道他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園求学,后来被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延聘到亚历山大大学数学系任教。那里有一座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欧几里得由此完成《几何原本》,这是数学史上最知名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是推动现代科学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演绎推理结构方面的杰出典范,它甚至给哲学家们带来了启示。至于欧几里得的个人品格,从两个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