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课程改革问题,提高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并顺利进行。反言之,新课程改革落实的怎样、出现了哪些问题等折射的同样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问题。因此,全面而深入地回顾之前的教学,直面中学音乐课改问题,审视当前课改新现象,并及时纠偏、矫正和完善,是当下提高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改革;音乐教师;教师专业化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并顺利进行。反言之,新课程改革落实的怎样、出现了哪些问题等折射的同样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问题。因此,全面而深入地回顾之前的教学,直面中学音乐课改现状,审视当前课改新现象,并及时纠偏、矫正和完善,是当下提高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音乐新课改中的问题
  一是教改惰性化。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除了准备报考音乐特长生的中学生异常重视音乐学科以外,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学校等重视升学考试课程,轻视音乐课程是普遍现象。因此,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职业倦怠感滋生,久而久之,教学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敷衍习惯。虽然进入新课改,但由于长期的敷衍以及对课改的有效实施与监管持怀疑态度等多种原因,很多中学音乐教师没有真正有效地落实新课程,只在教学公开课评比时下功夫。
  二是教学内容泛化。新课程有很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倡导课程向学生既有经验及其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整合、融合与综合,这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与基本理念。为此,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努力与其它学科进行相互的关联与渗透。这对于过分注重学科体系与知识本位的传统音乐教学来讲,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脱离音乐本质及其学科特点,盲目追求“综合”与教学内容多元化,导致音乐教学内容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又成为目前中学音乐课改中极为普遍的一种不良现象。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祖国颂》一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恰当地引入了《爱我中华》与《长江之歌》等歌曲。但在教学过程中,大量教学时间都花在了展示国威、介绍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与大好河山上,音乐课“变味”成了历史课、地理课。这种弱化学科个性、盲目强化“综合”的做法,必将导致音乐课程改革的目标落空和价值丧失。
  三是教学活动外化。音乐新课改以来,中学音乐课堂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动”起来了。例如,在初二年级第三课的《青春舞曲》课堂上,为了体现“师生互动”、“重视音乐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教师除了和学生一起唱起来之外,往往还会与学生“自由的”舞起来。因此,在板凳上坐的太久的学生异常兴奋,情绪空前高涨,舞姿也“多姿多彩”———新疆舞、藏族舞、蒙古舞、交谊舞和时尚街舞应有尽有。表面看来,学生参与了,实践了,开心了,课堂“活”了,但冷静分析,喧闹、火爆、热情背后却隐藏着盲从的形式化倾向。在这种倾向下,第一,“自主”变成了“自由”,“自由”变成了“自流”。由于缺乏教师正确的、有价值的引导,本应要求学生了解、感受新疆民歌风格特点的音乐课变成了“舞蹈大杂烩”,这种“自主”是表面化的、形式上的自主,是肤浅的、虚假的甚至是歪曲了的自主,是忽视教学内涵和本质的自主。第二,互动、合作有形式无实质。无论是师生齐声高唱还是与学生疯狂共舞,都不是互动、合作学习的本质。只有在“高歌”、“共舞”之后交流、总结、分享彼此对具体音乐的感受、理解、认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互动与合作。
  四是教学层次低下。由于过分注重“以学生为本”,学生喜欢什么就欣赏什么,想唱什么就教什么等是目前中学音乐课改中的另一不良现象。心理学中把学生的发展分为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完全根据学生的趣味和现有能力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针对学生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舍弃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是一种“有温度、无高度”的教学。因此,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
  五是教学评价单一化。由于片面追求课程的“过程、方法”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乐理、识谱、歌唱、欣赏、舞蹈、乐器演奏等本课程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的讲解,都反而成了当前中学音乐课堂中稀缺的内容。教师不再追求学生演唱、演奏的音调和节奏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动听,只关注学生是否“动”了起来:“动”则认为其教学效果良好,未“动”则视为教学效果不好。这种游离于音乐知识、技能之外的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显然是割裂了三维目标,忽视了其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关系。因此,离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以及舍弃音乐本身的情感,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愉悦等等,实质上都是评价中忽视三维目标整体性、片面重视单一目标的结果。这势必导致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问题原因解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究其本质原因,是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缺乏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认同与承诺之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敬业、主动负责、热诚服务、精心研究的精神,它包含专业道德、专业认同(指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活动的态度和价值倾向性)、敬业奉献、专业责任、专业追求、专业创新和专业合作等。一个有着良好专业精神的中学音乐教师,无论其客观环境如何,都不会影响他对职业的热爱、对教学的热情以及对专业的追求。因此,敷衍、怠慢音乐新课改,实际上,暴露了这些教师专业道德、专业责任的丧失,专业认同、敬业奉献的缺失,专业追求的迷失,专业创新、专业合作的丢失。一句话,中学音乐教师在新课改中外显出来的惰性实质是其内在专业精神缺失的结果。
  二是缺少专业经验。对于积极实施中学音乐新课改的教师来说,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实践经验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等等,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惑。这也告诉我们,中学音乐新课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探索、研究的过程。
  三是专业理论水平较低,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在“音乐审美”和“音乐实践”方面,有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了,无论“动”的如何,都是做到了“音乐审美”与“音乐实践”;在认识“开发课程资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或“比较”方面,很多教师脱离音乐谈“资源”、谈“多元”、谈“综合”、谈“比较”,是对“开发课程资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和“比较”理念认识的偏颇和误解;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兴趣爱好”方面,教师认为,迎合学生的口味选择教学内容就是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以上误区都源于对三维目标的割裂和模糊认识,以及对教学评价的简化、歪曲认识。
  四是教师专业能力欠佳,教学实践存在误区。在听课以及与中学音乐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论非常熟悉、赞同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但效果不如人意。例如,在上述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祖国颂》一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恰当引入《爱我中华》与《长江之歌》等歌曲进行“比较”,应该是很好的教学设计。但由于分寸掌握不准,教学误入歧途。这其实是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有限导致的,是当前中学音乐新课改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现象。
  三、提高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策略
  .一是激情工作,培养专业精神。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精神交往。教师动情的音乐表演、热情的教学引导、真情的音乐交流等,一定会感动和激发学生的心灵与智慧,挽回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如果能时时感受到学生精神力量的召唤,中学音乐教师同样能够体验到与“主科”教师相同的教学效能感与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并从此爱上音乐、爱上学生、爱上教学,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
  二是增强实施音乐教育的迫切性,树立现代音乐课程观。课程观直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中学音乐教师,一要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中学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没有音乐课程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二要认识到音乐教育本质上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其独特性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因斯坦讲过:“如果我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无论我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因此,培养富有浪漫气质的想象力是科技工作者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只有树立现代音乐课程观,明确中学音乐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才会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全面深入地开展音乐教育和课程改革。
  三是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首先,要完整把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关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程标准”阐明了四个观点。其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的过程”;“要认真领会音乐要素、理解音乐情感内涵”;“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等等……因此,脱离鉴别、判断、领会、理解以及音乐知识技能的乱“动”、自由“舞”、快“活”都不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它们只是对“课标”的外在“形似”,而缺乏内在的、有深度的探究与体验。为此,教师应完整并深刻理解“课标”相关理论,不能断章取义。
  其次,要注重音乐学科特色。虽然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要有综合意识,但是教学内容不能泛化,不能漫无边际。因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意思是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的课程特点,改变以往单纯强调的“学科体系”、“知识本位”,并不意味着要进行脱离“音乐本位”的综合。因此,“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必须强调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为体验,比较、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而不应把所有“资源”与音乐并驾齐驱,更不应让它们拼接、叠加在一起,取代音乐的主体地位。
  四是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创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反思”是近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它被提炼为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成长规律和特征,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也是实现两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只有自觉地、不断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失败原因,才能激发终身学习的的专业追求,激活自己的专业智慧,实现专业创新。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同样需要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总之,当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改惰性和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上的失衡,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师资队伍高技能、高单项、低理论的培养模式及中学“低地位”的工作环境。教师应从自身的调整与改变入手,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课程,认识环境,认识教育,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音乐教学和课程改革之中,谋求各种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以及专业精神的全面提升,才能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其他文献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
期刊
[摘 要]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对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走进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做智慧型老师,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 课改 体育教师角色 转变细节 研究    面对课程改革巨大转变,体育教师将受到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式下,体育教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将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于教
期刊
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
期刊
[摘 要]当国家理念、政府行为、改革预期与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状况以及知识界某种较为普遍的共识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和差异,而这种距离和差异又是在短时期内无法拉近或消除的时候,特别是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具体表现在某些滞后的数学教育现状和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应试教育,这些严重影响着我国高中乃至整个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育;因素分析   一、 相对滞后的数学教育现状成为制约培养数学人才的
期刊
2003年秋,我开始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每天努力上好课,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尽管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但离学校交给我的95%的达标任务仍有很大差距。我终日思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除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和上乘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哪些“灵丹妙药”?我愿就其中的一些问题,与大家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小学英语课程安排不合理  虽然主管部门已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本文试图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态环保意识;培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重视词汇教学,不善于总结掌握词汇的方法,导致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足。教师应改变过去不重视词汇教学的错误认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英语课堂。   [关键词]词汇;基本方法;归类总结;构词法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积累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与运用,离开积累的运用是无源之水,离开运用的积累是无本之木。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通过何种途径让阅读积累与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呢?经过1年多的摸索、研讨、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做法。   一、拓宽积累渠道,丰富语
期刊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素有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之称。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写作水平是今后学生步入社会所需的重要技能之一。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作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对作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期刊
一、背景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