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霖缘何是“美国的珍贵资源”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作家裴高才先生来北京,与我联系,希望我为他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田长霖传奇》一书写序。尽管我与裴先生缘悭一面,且时为老母治丧期间,但我游览了一下书目后,觉得将长霖兄一生的亮点就勾勒出来了,十分醒目!于是,我一口应允了。从此以后,我们电邮往返飞鸿,并由神交到晤谈——在武汉聚首,友情日浓。今年,适逢田长霖八十华诞,高才先生的巨著《田长霖全传》即将绣梓,我再次先睹为快,不禁有感而发。
  我和华裔奇才田长霖兄是在上海位育中学相识相知的。我们是同班同学,且前后邻座;我长他一岁,他个子比我略高。
  位育中学那时为五年制完全中学,也是上海的一所历史名校。“位育”一词取自《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创校校长李楚材先生将其表述为“生长、创造”。我们一起在“位育”同学了四年,长霖兄给我的印象是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尤以数学成绩最好,代数和几何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名,谁也考不过他。他生性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喜欢打篮球,爱踢小皮球,也比较“调皮捣蛋”。在班上,我坐在他的前面,他有时从后面用铅笔捅我,和我戏耍。他的这些性格和优点一直保持到后来。在随后的五十余年中,除了有一段时间中断外,我们时常往来。
  在交往中得知,我们的父辈均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长霖兄本是湖北黄陂人,其父永谦公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曾在襄阳高中与中华大学任教,继而供职于政府财税部门,在汉口有房产。因不忍子女在倭寇占领下的武汉接受奴化教育,如学生每天上午上学,都要在操场集体合唱日本歌、学日本字、讲日语等。田父遂放弃官位与房产,逃难来到上海“孤岛”法租界谋生。小长霖因此先后在沪上励志小学与位育中学读书。长霖兄曾告诉我,其父时常带他们兄弟姐妹看中外电影、戏剧,回家后或让他们对照中英文说明书复述、背诵,或谈感想体会。
  家严伯吹府君也是教师出身,同样重视家训。作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著述的《阿丽思小姐》、《波罗乔少爷》、《华家的儿子》、《火线上的孩子们》等,曾深深打动了我。我上中学住读时,电影《发明大王爱迪生》正在上海上映,父亲专门赶到学校接我出去观看。《居里夫人》上映那天正好下大雨,父亲仍然带我去看,还与长霖一家邂逅。看完后家父还对我说:你要是像居里夫人那样,能够有所发现,能够对社会做一些大的贡献,就很好了。于是,我找来了居里夫人女儿写的传记《居里夫人》,感觉写得棒极了。居里夫人从此成为我一辈子献身科学的榜样!
  正是父辈的启迪,我们两位“位育”同学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科学的道路。长霖兄留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引领热物理领域发展的著名科学家。我留学英国后,成为加速器研究专家。而且我们同为科学院院士,同在1990年代出任中美两所名校的大学校长:他为美国一流研究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首位华人校长,我为北京大学校长。
  柏克莱加大和北大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已有三十多年,两校之间非常友好。长霖兄1990年至1997年担任柏克莱加大校长期间,我刚好在做北大副校长、校长。我们见面的机会和次数也就更多了。两校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渠道更宽了,领域更广了。作为老同学和老朋友,我感到长霖兄的柏克莱之路,是一条令人惊叹的成功之路。
  通览全书,《田长霖全传》运用真实而精彩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长霖兄光辉灿烂的一生。读后让我们明白:长霖兄的传奇经历,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成功范例。柏克莱加州大学是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精英云集。田长霖以一个中国移民的身份,成为这所著名大学的首任亚裔校长,成为第一位担任美国最优秀大学校长的华人,使亚洲人为之骄傲,更令中国人为之自豪。他取得了常人不可企及的斐然成就,固然有他聪颖天资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靠他在逆境中以坚强的意志付出的艰辛努力。他努力地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与异乡文化,以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艰辛努力地学习。他的努力,使他成为美国社会中具有卓越能力、优秀品德和持久毅力的一员,曾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之为“美国的珍贵资源”。
  同时,我们从《田长霖全传》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长霖兄的传奇之路,又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相合的典范。他学习和工作的勤勉和毅力,待人的谦逊、真诚与平和,处事的宽容与大度,都来源于自幼所受到的东方文化熏陶。他常说的“真诚待人,勤奋做事”,正是他身上的这种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体现。这对于他的成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漂洋过海,到陌生的国度去求生存、求知识、求发展。长霖兄传奇之路为所有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他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出国留学人员来说,尤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这是我再次为长霖兄传记类的书写序。第一次是在1999年春,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田长霖的柏克莱之路》而写。当年11月4日,长霖兄还来北大出席了庆祝该书出版座谈会并作了即席演讲。时至2010年11月2日,我应邀前往武汉出席“中国光谷创新发展暨田长霖国际论坛”期间,又同高才先生,以及来自大洋彼岸的田家亲友共同缅怀长霖兄,倍感温馨。至今,仿佛历历在目。
  长霖兄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纪念田长霖八十华诞之际,我们可通过《田长霖全传》追寻他的足迹,回忆他的奋斗故事与治校传奇,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借此机会寄托对窗友的深切怀念!
其他文献
1985年,余英时先生为董桥先生主编的《明报月刊》“中国的情怀”专栏写了一篇乡愁浸透纸背的随笔,题为“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其中讲到了一个佛经中陀山鹦鹉的故事:“昔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翼,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余先生并说,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所透露的情怀,与中国士大夫“志于道”的精神是相契的。“
检拾自己从学之余有关读书的断章零札若干,汇成一集,名之曰《书窗内外》。  之所以取这个名儿,实在是主编及出版社的要求,书名首字均要有一“书”字。但是想来想去,有关“书”的书名,古今中外简直太多了,差不多都用尽了。想个什么好呢?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最后终于想到“书窗内外”,算是符合要求,勉强交差了事。这是起名的过程。  可是书名儿起过,又该轮到写后记了。依常例,确实该有一后
2012年新翻拍的名著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再一次将美和毁灭推逼到人心深处。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原著《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线索:安娜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却失败自杀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时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其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和细致入微、精妙绝伦的心理描写,都使其成为那个时代的艺术经典。此次最新版的电影明显偏重于安娜这条线,并以舞台剧的华美,将人性真实而复杂的撕裂、
研讨会开到此时,发言的话题已经很难张嘴了。  闫文盛的创作是丰富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等,专家学者在前面都进行了很深刻且独到的分析和研究。我似乎再在任一方面置喙都成为画蛇添足抑或东施效颦。  然而,正是各位专家学者对文盛多种文体写作的成败得失的评价,产生出一个新的话题。  在闫文盛的创作中,涉及不少对作家的访谈和作品的评论,如访谈《沉浸在传主和他们的时代里》、《文学的终点站在心灵深处》、《报
在中国古代,数学这类自然科学属于“九九贱技”,因为不受重视,所以是上不了台面的。秦九韶在中国的古代,就是一个没有上台面的人物。  咱们先看一段湖州藏书家陆心源写的《同治乌程县志跋二》,其间说:“同治八年上元,宗湘文源翰权知湖州,邀余及汪谢城、广文丁宝书处士同修《湖州府志》,以三年之久。谢城仅认‘蚕桑’一门,馀皆余与宝书任之。及《府志》成,郡人议修县志,谢城籍录乌程,随以《乌程志》属之。其各传皆取材
关于历史使人明智,人们大都熟悉两句话,一句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一句是英国哲人弗朗西斯·培根说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人培根在他的《培根论说文集·论学问》中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许多人经常把唐太宗的话和培根
一  近代词媛吕碧城(1883-1943)写过一首《鹊踏枝》:  冰雪聪明珠朗耀,慧是奇哀,哀慧原同调。绮障尽头菩萨道,才人终曳缁衣老。极目阴霾昏八表。寸寸泥犁,都画心头稿。忍说乘风归去好,繁红刬地凭谁扫。  上词应写于1940年,吕碧城弃世前三年,是年五十八岁。词前并有小序:“杨云史《赠某上人诗》云:‘词人风调美人骨,彻底聪明便大哀。绮障尽头菩萨道,水流云乱一僧来。’兹隐括之,兼括其义而成此词。
当合上吉霞的长篇小说《青泥莲花》时,我脑子里突忽出现“性格的叙写”五个字。意思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指这部小说着力写了人物性格;另一方面是说吉霞是一个有个性的作家,她用她的《青泥莲花》鲜明地显示了她在小说作法上的“这一个”。  “文学是人学”的结论看来是不会被颠覆的。既然这样,小说的主要任务是要写好人。要写好人,让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鲜活起来,就必须写好人物的性格。吉霞正是这么做的。在《青泥莲花》
整理者按:父亲的这篇遗作,是在1985年冬,去我妹妹家浙江湖州市双林镇欢度春节时,应当地文化站的邀请所作的一篇演讲稿,当时港台琼瑶、金庸、梁羽生的作品纷纷介绍进入大陆,风靡一时,在当地爱好文艺青年的强烈要求之下,我父亲作了这样一篇演讲。时隔二十多年,翻检出来,觉得尚有一读的价值,于是不揣谫陋,略加整理,以供同好。  纯文学、俗文学、通俗文学,在文学史上这三个名词谁先谁后?勿庸置疑当然是俗文学最先。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洪湖赤卫队》,片中涉及当年湘鄂西苏区“左”倾“肃反”的历史,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湘鄂西“肃反”的核心人物是夏曦,他所制造的“大肃反”给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带来了极其惨痛的灾难性后果,可谓时人闻之色变,后人念之断肠。在中共党史上,夏曦是个著名人物,但这个“著名”主要是恶名昭著,原因就是他曾干过“大肃反”这件大坏事。关于夏曦,我看过不少文献材料,包括学术论文、人物传记和媒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