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真相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一个奇妙的器官,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
  因为,我们专注于我们想看的,而不是专注于事实。
  我们想看的东西,一定与内在的感受呼应。
  你受过伤害,相信自己脆弱、无力,你不免常常看见别人的阴暗、敌意。你在被赞许声中长大,相信自己可爱、倍受祝福,便能常常发现别人的支持、宽和……
  因此,不得不警惕——
  当你看见自己的孩子满身问题,或他的环境中满是问题时,是否想过,那问题可能出在你的身上?
  那天,一位母亲打电话来倾诉,说她的女儿特倒霉,在学校总有欺压她的老师,先后转了多所小学,都待不长久。
  她忧心忡忡:“中国的教育体制太糟糕了,孩子在学校,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就拿前不久的事来说吧。那天,这位母亲的女儿说了一个秘密——班主任狠狠体罚了一个同学,那场面让女儿挺害怕,害怕哪天责罚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位母亲惊慌起来,觉得这老师就是埋伏在女儿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思来想去,她写了匿名信给校长,状告班主任。
  几天后,女儿回来说:“校长找班主任谈话了,班主任回来发了好大的火。”妈妈承认自己就是“打小报告的”。女儿恼火极了,“我只是和你聊聊,说完就舒服了。班主任挺不错的,你干嘛告状!”
  她不高兴了,“小孩子懂什么,你不是之前还抱怨……”
  我有点好奇,似乎,面对一系列状况,最紧张的不是当事人——她的女儿,而是做妈妈的。每当她感觉到危险的气息,就会迅速出击,“保护”女儿。
  細问下去,平时生活中,孩子打个哈欠,动弹下身子,都被妈妈探照灯般的目光照得无从遁形,不停地提出各种建议。妈妈的用力、紧张,像无形的绳索套在女儿身上,让我听着也很不自在。
  这也许是母女间的互动模式吧——过度的关注与被关注、过度的保护与被保护。
  “为什么总觉得学校教育会伤人?”面对我的提问,对方想了很久,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天真烂漫,笑容总挂在脸上。可进入一年级之后,她遇见一位极严肃的老师,老师总无端斥责她,骂她个性怪异,骂她不守规则……渐渐地,女孩再也笑不出来了。
  她说:“这个女孩就是我。学校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噩梦。我一方面痛恨那些想管束我、教育我的老师,痛恨他们扼杀了那个自然的我;另一方面,我又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所以处处谨慎,处处给自己提要求,活得很累。”
  原来,她将内心对世界的看法,投射在了女儿身上。
  我们的一生,都在做一场游戏——那些走过的路,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了某种解释和相信。这些信念,推动着我们去做一些事,说一些话,一点点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请保留变的心态,活在当下,抛开过去的经验,专注地觉察、感受你的孩子。任何一个瞬间,你都能开启新的觉悟,看见自己的真相,看见孩子的真相。
其他文献
1  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美国人的自信真是普遍爆表。  在美国,走在路上我会不由自主地打量别人。我发现,每一个被我观察的人,不管怎样的外貌和装扮,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是仰着头,挺胸阔步,脸上看不出丝毫自卑和不安。  在校园里,我经常看到身体有各类缺陷的人。在路上与他们相遇,我多少还带着一点少见多怪的惊讶,而其他美国同学则完全没有特别的眼色。至于那些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你也不能在他们脸上找
期刊
万物有情,因人有义,万物的底色是人情。  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情感需要以物为寄托,而物以人赋予的意义更长久、更永恒地留存于世,正应了古人所说:寄情山水,托志行云。  浪漫主义诗集《楚辞》中有一篇长篇抒情诗《九辩》,诗中宋玉有一句对秋的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个“悲”字,道尽了诗人眼里的秋的萧瑟和
期刊
从2岁起,大多数孩子的小手就开始发痒了。他们会想要一支笔,一边咿咿呀呀地讲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一边比画着挥舞手里的新玩具——彩笔、蜡笔、铅笔……可是,孩子的这种画画欲望会受到限制,父母说,不能在地板上画,老师说,只能在图画纸上画。事实上,让孩子尽情发挥涂鸦欲望,对孩子大有帮助。  源源的家里有一面由涂鸦墙膜贴成的涂鸦墙。这面涂鸦墙跟3岁的源源产生出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1.锻炼得更多了  源源
期刊
2017年12月7日,江苏省妇联的微信公众号“江苏女性”推出了一篇文章《為了不上幼儿园,戏精宝宝们想出的奇葩借口,笑到肚子疼!》让我笑坏了。但笑完,我的心却倏忽沉重了起来。  我想远在加拿大的儿子了。  文中贴心地提到一个问题:宝宝们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确实应该引发深思。  儿子小时也怕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要反复动员,各种威逼加利诱,甚至拖着拽着去……  由于工作忙,于是我请了个阿姨。她是个年轻姑
期刊
在我们的古典文化里,与山与水与自然相依相偎、和谐共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  山和水,都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表意符号,它们代表的可不只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地貌,更是一种含蕴深厚的精神气质。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的祖先会有专门吟诵山水的诗、专门描摹山水的画,而山和水,也总是相伴共生在同一首诗同一幅画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
期刊
一天,妈妈跟女儿说:“妈妈以后不能天天来接你了,要让爸爸接你放学,但是偶尔妈妈会去接你的。”  女儿看着妈妈认真地问:“偶尔妈妈是谁啊?”喜歡月亮还是太阳  我问儿子:“你喜欢月亮呢,还是喜欢太阳呀?”  儿子说:“月亮能给黑夜带来光明,在外面玩得再晚,也能看清回家的路。太阳每天一大早就晒着我的床,想睡个懒觉都不行。”感觉如何  教一个小男孩弹钢琴时,感觉他弹得有问题。于是我说:“你先起来,听老师
期刊
1  前两天,我陪儿子搭积木,他把积木搭得很高,直到轰然倒下。儿子带着撒娇的哭腔大叫:“倒掉了,妈妈!妈妈你快看,倒掉了。”一边说一边用小手拍积木。  那天我有点累,情绪不太好,就回他说:“好了好了,倒掉再搭就是了。你这样老哭,妈妈会生气的。”说完我继续躺着玩手机。  “媽妈,你玩手机不陪我玩,我会生气的。”儿子开始表达他的不满。我都没有发现,当我用生气来威胁他的时候,他无形中就学会了这一招。  
期刊
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这是一种成人朗读、幼儿听赏的活动。为幼儿朗读,让幼儿先用耳朵进行“阅读”,是精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听绘本”只是一种方式,尽可能调动更多感官,品出更多滋味。  耳朵——感受精读之“乐”  听,是天生的本领。但是,“听”未必意味着善于“倾听”。在给幼儿朗读故事的同时,让他们边听边想:“故事里有谁?”“你听到的哪句话最美?”“谁的话最有道理?”此时的幼儿已不再是单一的听
期刊
刘奕辰: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还想在雪地上画画、去小溪边看冰雕,我还要去田野里和小动物合影呢!  王子涵:我回老家,老太太她一个人在家,我要陪陪她!(好孝顺的小朋友呀)  卢沂霄:我想穿过年的新衣服,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如果新年能放烟花就好了,可是现在雾霾不能放烟火……过年会下雨吗?(小小年纪就有环保意识)  黄凤岐:想和妈妈一起去重庆,和外公、外婆一起过年,顺便带上爸爸!(爸爸地位堪忧
期刊
孩子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有些事情急不得,太过强硬的话,会适得其反。在孩子6岁之前,这些事情千万别逼着孩子做。  1.逼着孩子勇敢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孩子走不动,想要妈妈抱,妈妈偏偏就不抱,让孩子自己走;孩子不敢上台表演,打着骂着也要让孩子上台;孩子因怕黑哭泣,就让孩子一直哭,哭到适应黑暗。在这些家长心中有一个想法:孩子一定要勇敢,只有这样,将来才不怕面对困难。  但是,孩子的勇敢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