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一个奇妙的器官,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
因为,我们专注于我们想看的,而不是专注于事实。
我们想看的东西,一定与内在的感受呼应。
你受过伤害,相信自己脆弱、无力,你不免常常看见别人的阴暗、敌意。你在被赞许声中长大,相信自己可爱、倍受祝福,便能常常发现别人的支持、宽和……
因此,不得不警惕——
当你看见自己的孩子满身问题,或他的环境中满是问题时,是否想过,那问题可能出在你的身上?
那天,一位母亲打电话来倾诉,说她的女儿特倒霉,在学校总有欺压她的老师,先后转了多所小学,都待不长久。
她忧心忡忡:“中国的教育体制太糟糕了,孩子在学校,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就拿前不久的事来说吧。那天,这位母亲的女儿说了一个秘密——班主任狠狠体罚了一个同学,那场面让女儿挺害怕,害怕哪天责罚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位母亲惊慌起来,觉得这老师就是埋伏在女儿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思来想去,她写了匿名信给校长,状告班主任。
几天后,女儿回来说:“校长找班主任谈话了,班主任回来发了好大的火。”妈妈承认自己就是“打小报告的”。女儿恼火极了,“我只是和你聊聊,说完就舒服了。班主任挺不错的,你干嘛告状!”
她不高兴了,“小孩子懂什么,你不是之前还抱怨……”
我有点好奇,似乎,面对一系列状况,最紧张的不是当事人——她的女儿,而是做妈妈的。每当她感觉到危险的气息,就会迅速出击,“保护”女儿。
細问下去,平时生活中,孩子打个哈欠,动弹下身子,都被妈妈探照灯般的目光照得无从遁形,不停地提出各种建议。妈妈的用力、紧张,像无形的绳索套在女儿身上,让我听着也很不自在。
这也许是母女间的互动模式吧——过度的关注与被关注、过度的保护与被保护。
“为什么总觉得学校教育会伤人?”面对我的提问,对方想了很久,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天真烂漫,笑容总挂在脸上。可进入一年级之后,她遇见一位极严肃的老师,老师总无端斥责她,骂她个性怪异,骂她不守规则……渐渐地,女孩再也笑不出来了。
她说:“这个女孩就是我。学校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噩梦。我一方面痛恨那些想管束我、教育我的老师,痛恨他们扼杀了那个自然的我;另一方面,我又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所以处处谨慎,处处给自己提要求,活得很累。”
原来,她将内心对世界的看法,投射在了女儿身上。
我们的一生,都在做一场游戏——那些走过的路,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了某种解释和相信。这些信念,推动着我们去做一些事,说一些话,一点点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请保留变的心态,活在当下,抛开过去的经验,专注地觉察、感受你的孩子。任何一个瞬间,你都能开启新的觉悟,看见自己的真相,看见孩子的真相。
因为,我们专注于我们想看的,而不是专注于事实。
我们想看的东西,一定与内在的感受呼应。
你受过伤害,相信自己脆弱、无力,你不免常常看见别人的阴暗、敌意。你在被赞许声中长大,相信自己可爱、倍受祝福,便能常常发现别人的支持、宽和……
因此,不得不警惕——
当你看见自己的孩子满身问题,或他的环境中满是问题时,是否想过,那问题可能出在你的身上?
那天,一位母亲打电话来倾诉,说她的女儿特倒霉,在学校总有欺压她的老师,先后转了多所小学,都待不长久。
她忧心忡忡:“中国的教育体制太糟糕了,孩子在学校,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就拿前不久的事来说吧。那天,这位母亲的女儿说了一个秘密——班主任狠狠体罚了一个同学,那场面让女儿挺害怕,害怕哪天责罚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位母亲惊慌起来,觉得这老师就是埋伏在女儿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思来想去,她写了匿名信给校长,状告班主任。
几天后,女儿回来说:“校长找班主任谈话了,班主任回来发了好大的火。”妈妈承认自己就是“打小报告的”。女儿恼火极了,“我只是和你聊聊,说完就舒服了。班主任挺不错的,你干嘛告状!”
她不高兴了,“小孩子懂什么,你不是之前还抱怨……”
我有点好奇,似乎,面对一系列状况,最紧张的不是当事人——她的女儿,而是做妈妈的。每当她感觉到危险的气息,就会迅速出击,“保护”女儿。
細问下去,平时生活中,孩子打个哈欠,动弹下身子,都被妈妈探照灯般的目光照得无从遁形,不停地提出各种建议。妈妈的用力、紧张,像无形的绳索套在女儿身上,让我听着也很不自在。
这也许是母女间的互动模式吧——过度的关注与被关注、过度的保护与被保护。
“为什么总觉得学校教育会伤人?”面对我的提问,对方想了很久,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天真烂漫,笑容总挂在脸上。可进入一年级之后,她遇见一位极严肃的老师,老师总无端斥责她,骂她个性怪异,骂她不守规则……渐渐地,女孩再也笑不出来了。
她说:“这个女孩就是我。学校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噩梦。我一方面痛恨那些想管束我、教育我的老师,痛恨他们扼杀了那个自然的我;另一方面,我又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所以处处谨慎,处处给自己提要求,活得很累。”
原来,她将内心对世界的看法,投射在了女儿身上。
我们的一生,都在做一场游戏——那些走过的路,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了某种解释和相信。这些信念,推动着我们去做一些事,说一些话,一点点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请保留变的心态,活在当下,抛开过去的经验,专注地觉察、感受你的孩子。任何一个瞬间,你都能开启新的觉悟,看见自己的真相,看见孩子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