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5月18日,安徽宿州蕭县教体局曾下发通知称,因部分学校供应的学生牛奶疑似存在安全隐患,经检测合格后恢复供奶,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时试喝,试喝后没有发现异样,确保安全后方可发给学生饮用,以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此通知发布后因引发巨大反响而予以撤销。
这则来自当地官方的正式通知,按网友们的说法,是将班主任当作了检验牛奶是否安全的“小白鼠”,如此“礼遇”班主任,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首先是情感上让人难以接受。教师本就是一个重视尊严的职业,为了学生喝奶的安全,而要班主任提前试喝,看到这样的官方文件,相信广大同行的心情和我一样,除了感到滑稽,多少也会觉得有点悲哀:不想教师职业的尊严竟被如此弃之不惜!而众多网友的调侃,诸如“孩子们,我先喝。如果我口吐牛奶甚至白沫,甚至直接倒下,那你们一定不要喝……”等等,更是让为师者颜面扫地。学生、家长了解此情后,将如何看待老师,看待班主任?
此外,即使从义务上也很难讲得通。学校供应牛奶,是官方按照严格的招投标流程选定的。供货方的资质审查、正式供货合同的签定、到货的验收、供货质量的把关等等,都有相应的责任人。也就是说,任一环节出了问题,理论上来讲,都需由相应的人员负责,班主任根本不可能参与其中。可现在却要让他们来承担供应牛奶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而且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做出如此正规的要求,这显然有些荒谬。这是典型的职责错位。风险管控的科学检验手段不胜枚举,硬是要采取如此低级的验货手段,恐怕只能让人怀疑该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者是否具备基本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了。
其实这一牛奶“试喝”事件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还是不少的。首要的可能还是要尽快厘清师者的义务与责任的边界。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建立起相对科学的教师有限责任意识,而不是义务无边,责任无限。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职业的义务与责任是无限的。比如说医生,不可能包治百病,更不可能个个治愈。即使是倾尽全力,动员了整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甚至是更高层级的医护技术力量,也未必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很难避免与死神争抢失败、回力无天的悲剧。但只要自身没有出现失误,没有出现人为的过失,一般情况下,病患家属是不可能只因诊治结果很糟便纠缠医生声讨医院的。再比如说职业大巴司机,他只要合规操作不违章,遇突发情况能妥善处置,倘因不可抗力(比如地震、海啸、洪灾等)而致乘客伤亡,其自身也是没有多少责任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没有理由苛求教师这一职业义务与责任的无限化。前不久法院判决的两例学生在校受伤害案可供参考。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时不慎从单杠上摔落而致两颗牙齿脱落。法院认定学校及相关老师未尽到相关义务,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而另一位同学因在宿舍与同学追逐打闹而撞坏玻璃门并受伤,法院则只认定学校及相关老师负有40%的责任,当事学生需承担60%的责任。这两例案件判决结果恰恰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及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是有限的。就师者情怀来说,教师可以一切为了学生,但从责任与义务的边界而言,教师无需对学生的一切负责。
由于极为复杂的多种原因的叠加,时下仍有不少人在潜意识中还是以无限责任来苛求教师这一职业。这里面既包括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长,也包括部分以阅读量、点击量为最高标准的媒体,同时实际上也包括一小部分地方官员,甚至是教育职能部门的少数官员。而后者倘若把这种思想有意无意地渗透于日常工作之中,则对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潜在伤害有可能会更大。萧县的这个牛奶试喝事件即是如此。它会让许多老师为之不适,乃至心生寒意。好在及时叫停,否则也必然会损及教师的整体形象。
同样,教师的权益边界也亟待厘清。今年4月,湖南某市纪委为全面落实纪律和作风建设要求,由一位常委会同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对教育系统办公用房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从网上流传较广的《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局办公用房》的信息截图来看,其通报的情况有如下几条:发现教育局的局长办公室抽屉里有散文、小说、时事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发现几个学校办公室有大量零食瓜子、咖啡、饼干等;发现教师办公室盆栽超过2盆,有牛奶等食品;在校长办公室有正在书写的书画作品,还有小零食和化妆品。
如此检查,如此通报,当然让人感到太过魔幻,乃至于数日后当地市委明确表示“对照执纪要求和程序,此次检查过程中存在标准把握不准、检查方法不当、工作程序欠妥的问题”。
透过这一事件,我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贵为一地官员,实际上也还存在着对师者权益的边界界定不清的问题。或者说,在极少数人的意识中,教师根本没有什么权益呢?一个基本常识是,办公室虽为办公场所,但个人办公桌的抽屉总还有个隐私的问题,只要不涉嫌违法违纪,一般的工作检查还是应该尊重下师者个体的隐私权的吧?抽屉中的书籍,甚至女老师的化妆品都列为违纪物品,这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当然,你要说只此一家,别无二例,那估计人家也不服。2016年,山西长治屯留一中24名普通教师,在学校放假的时间里自掏腰包AA制聚餐喝酒,也是一样被县纪委通报批评,而且是全县通报批评,成了反面典型。
因而,当前提教师职业尊严,必须厘清教师责任与权利的边界,并予尊重,至少不要无视之。舍此,尊师重教岂非奢谈?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
这则来自当地官方的正式通知,按网友们的说法,是将班主任当作了检验牛奶是否安全的“小白鼠”,如此“礼遇”班主任,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首先是情感上让人难以接受。教师本就是一个重视尊严的职业,为了学生喝奶的安全,而要班主任提前试喝,看到这样的官方文件,相信广大同行的心情和我一样,除了感到滑稽,多少也会觉得有点悲哀:不想教师职业的尊严竟被如此弃之不惜!而众多网友的调侃,诸如“孩子们,我先喝。如果我口吐牛奶甚至白沫,甚至直接倒下,那你们一定不要喝……”等等,更是让为师者颜面扫地。学生、家长了解此情后,将如何看待老师,看待班主任?
此外,即使从义务上也很难讲得通。学校供应牛奶,是官方按照严格的招投标流程选定的。供货方的资质审查、正式供货合同的签定、到货的验收、供货质量的把关等等,都有相应的责任人。也就是说,任一环节出了问题,理论上来讲,都需由相应的人员负责,班主任根本不可能参与其中。可现在却要让他们来承担供应牛奶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而且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做出如此正规的要求,这显然有些荒谬。这是典型的职责错位。风险管控的科学检验手段不胜枚举,硬是要采取如此低级的验货手段,恐怕只能让人怀疑该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者是否具备基本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了。
其实这一牛奶“试喝”事件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还是不少的。首要的可能还是要尽快厘清师者的义务与责任的边界。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建立起相对科学的教师有限责任意识,而不是义务无边,责任无限。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职业的义务与责任是无限的。比如说医生,不可能包治百病,更不可能个个治愈。即使是倾尽全力,动员了整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甚至是更高层级的医护技术力量,也未必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很难避免与死神争抢失败、回力无天的悲剧。但只要自身没有出现失误,没有出现人为的过失,一般情况下,病患家属是不可能只因诊治结果很糟便纠缠医生声讨医院的。再比如说职业大巴司机,他只要合规操作不违章,遇突发情况能妥善处置,倘因不可抗力(比如地震、海啸、洪灾等)而致乘客伤亡,其自身也是没有多少责任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没有理由苛求教师这一职业义务与责任的无限化。前不久法院判决的两例学生在校受伤害案可供参考。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时不慎从单杠上摔落而致两颗牙齿脱落。法院认定学校及相关老师未尽到相关义务,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而另一位同学因在宿舍与同学追逐打闹而撞坏玻璃门并受伤,法院则只认定学校及相关老师负有40%的责任,当事学生需承担60%的责任。这两例案件判决结果恰恰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及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是有限的。就师者情怀来说,教师可以一切为了学生,但从责任与义务的边界而言,教师无需对学生的一切负责。
由于极为复杂的多种原因的叠加,时下仍有不少人在潜意识中还是以无限责任来苛求教师这一职业。这里面既包括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长,也包括部分以阅读量、点击量为最高标准的媒体,同时实际上也包括一小部分地方官员,甚至是教育职能部门的少数官员。而后者倘若把这种思想有意无意地渗透于日常工作之中,则对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潜在伤害有可能会更大。萧县的这个牛奶试喝事件即是如此。它会让许多老师为之不适,乃至心生寒意。好在及时叫停,否则也必然会损及教师的整体形象。
同样,教师的权益边界也亟待厘清。今年4月,湖南某市纪委为全面落实纪律和作风建设要求,由一位常委会同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对教育系统办公用房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从网上流传较广的《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局办公用房》的信息截图来看,其通报的情况有如下几条:发现教育局的局长办公室抽屉里有散文、小说、时事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发现几个学校办公室有大量零食瓜子、咖啡、饼干等;发现教师办公室盆栽超过2盆,有牛奶等食品;在校长办公室有正在书写的书画作品,还有小零食和化妆品。
如此检查,如此通报,当然让人感到太过魔幻,乃至于数日后当地市委明确表示“对照执纪要求和程序,此次检查过程中存在标准把握不准、检查方法不当、工作程序欠妥的问题”。
透过这一事件,我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贵为一地官员,实际上也还存在着对师者权益的边界界定不清的问题。或者说,在极少数人的意识中,教师根本没有什么权益呢?一个基本常识是,办公室虽为办公场所,但个人办公桌的抽屉总还有个隐私的问题,只要不涉嫌违法违纪,一般的工作检查还是应该尊重下师者个体的隐私权的吧?抽屉中的书籍,甚至女老师的化妆品都列为违纪物品,这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当然,你要说只此一家,别无二例,那估计人家也不服。2016年,山西长治屯留一中24名普通教师,在学校放假的时间里自掏腰包AA制聚餐喝酒,也是一样被县纪委通报批评,而且是全县通报批评,成了反面典型。
因而,当前提教师职业尊严,必须厘清教师责任与权利的边界,并予尊重,至少不要无视之。舍此,尊师重教岂非奢谈?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