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心理品质;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57—01
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鲜明、直观的形象,他们往往能够保持高度注意。为他们提供趣味性、可读性与可视性强的学习资源,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心理得到放松,促使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若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挖掘教育素材,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如,可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探究情境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生命、感悟人生,把握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标准和行为要求,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教材中设置的“相关链接”、“读一读”、“议一议”等栏目,也要合理利用。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与讨论,以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教材中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专题课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其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与认识社会,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进行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会暴露出自己在学习态度、情绪处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不良心理通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自卑、懒惰,具有畏难情绪等。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表现,教师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与观察学习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归因的方法,提高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体验、思考及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他们对未来学习成功的期望和成就动机水平,设法引发学生情感反应的积极变化,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其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其二,果断性有所发展,但容易冲动行事,部分学生则优柔寡断。其三,坚韧性有所增强,但做事常会虎头蛇尾。其四,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然较差。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需要思想品德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应正视学生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及人格差异等,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主动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关心、理解、宽容及鼓励他们,以启迪他们的思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及自卑和逆反心理, 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想方设法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编辑:孟 刚
学习兴趣;心理品质;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57—01
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鲜明、直观的形象,他们往往能够保持高度注意。为他们提供趣味性、可读性与可视性强的学习资源,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心理得到放松,促使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若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挖掘教育素材,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如,可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探究情境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生命、感悟人生,把握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标准和行为要求,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教材中设置的“相关链接”、“读一读”、“议一议”等栏目,也要合理利用。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与讨论,以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教材中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专题课内容进行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其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与认识社会,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进行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会暴露出自己在学习态度、情绪处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不良心理通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自卑、懒惰,具有畏难情绪等。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表现,教师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与观察学习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归因的方法,提高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体验、思考及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他们对未来学习成功的期望和成就动机水平,设法引发学生情感反应的积极变化,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其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其二,果断性有所发展,但容易冲动行事,部分学生则优柔寡断。其三,坚韧性有所增强,但做事常会虎头蛇尾。其四,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然较差。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需要思想品德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应正视学生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及人格差异等,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主动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关心、理解、宽容及鼓励他们,以启迪他们的思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及自卑和逆反心理, 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想方设法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