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介绍
竖笛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音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特别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对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可以补短扬长,使其不被拒之音乐大门外。大部分学生不可能花许多钱去购买昂贵的器乐供学习用,而竖笛在音乐课里能做到普及教学,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坚持竖笛进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题内涵
合作式教学,顾名思义是注重师生间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协作,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形式多变、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其中包括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具体操作视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所以选择竖笛进课堂对于合作精神培养这方面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竖笛学习的过程,从练习到合奏,都是在合作中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群体归属感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
三、案例描述与评析
案例一
第一节竖笛课上,在一(1)班,我讲了最难掌握的气息和按孔的严密性之后,便逐个介绍每个音的指法,说完一个让学生练习一个。有的学生手的位置放反了,以致我要逐个地纠正,在众目睽睽之下纠正学生的错误,看得出来,这些初中学生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有的学生在我的示范之下,不能一下子掌握指法,导致手忙脚乱,我便下去纠正;还有几个学生干脆乱吹,吹出刺耳的声音……
案例二
在一(2)班上课,我同样讲了最难掌握的气息和按孔的严密性之后,就在黑板上畫出音阶各个音的指法,实心的表示要按住,空心的表示要放开。然后给学生分组,采用的是同组异质分法,也就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并选好组长。座位重新安排,分好的各组坐在一起。让学生自学后吹给组长听,学得快的同学教学得慢的同学,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后,完成的组在黑板上公示。这时候学生便集中注意力看黑板,手指自由,灵活地按着,不会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大家拼命地练习,唯恐落后……
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是我在两个不同班级采用的不同教法,教学效果完全不同。在一(1)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一节课下来,还有不少学生没有掌握音阶的指法,而教师却很疲惫;在一(2)班,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竖笛的指法,互帮互学相互竞争一节课还没到,所有的学生都会了。
案例三
在教学《踏雪寻梅》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竖笛演奏基础。在“骑着驴踏着雪寻找梅花”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及情绪。然后,我顺势提出问题:“我们的歌声已经完整地表现了歌曲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第一声部 。
这时候一部分“骑驴者”演奏第一声部,另一部分“骑驴者”演奏第二声部,教师指挥。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演奏了几次之后,学生的音准已经没有问题,等到学生自己再进行二声部的演唱时,两声部声音已达到和谐、均衡,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堂生动而实用的课。
案例四
初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流行音乐。《水调歌头》等歌既有流行度,又有其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初二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便乘机教学这首歌,这样既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二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演奏这首歌,在教学互动中,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演奏竖笛,一部分学生朗诵,彼此分工合作,大家深深地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中,充分地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是学生在有一定的吹奏基础上进行的,竖笛教学对于解决学生二声部的音准确实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它还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通过这种形式的、生生合作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使不同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四、结语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上得到有效地发挥、合作、参与,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合作性学习正是能发挥这种生命活力的有效方法,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调控。教师如果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时时为学生着想,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重视学习过程,音乐课堂就一定能够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一中)
竖笛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音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特别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对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可以补短扬长,使其不被拒之音乐大门外。大部分学生不可能花许多钱去购买昂贵的器乐供学习用,而竖笛在音乐课里能做到普及教学,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坚持竖笛进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题内涵
合作式教学,顾名思义是注重师生间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协作,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形式多变、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其中包括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具体操作视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所以选择竖笛进课堂对于合作精神培养这方面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竖笛学习的过程,从练习到合奏,都是在合作中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群体归属感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
三、案例描述与评析
案例一
第一节竖笛课上,在一(1)班,我讲了最难掌握的气息和按孔的严密性之后,便逐个介绍每个音的指法,说完一个让学生练习一个。有的学生手的位置放反了,以致我要逐个地纠正,在众目睽睽之下纠正学生的错误,看得出来,这些初中学生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有的学生在我的示范之下,不能一下子掌握指法,导致手忙脚乱,我便下去纠正;还有几个学生干脆乱吹,吹出刺耳的声音……
案例二
在一(2)班上课,我同样讲了最难掌握的气息和按孔的严密性之后,就在黑板上畫出音阶各个音的指法,实心的表示要按住,空心的表示要放开。然后给学生分组,采用的是同组异质分法,也就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并选好组长。座位重新安排,分好的各组坐在一起。让学生自学后吹给组长听,学得快的同学教学得慢的同学,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后,完成的组在黑板上公示。这时候学生便集中注意力看黑板,手指自由,灵活地按着,不会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大家拼命地练习,唯恐落后……
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是我在两个不同班级采用的不同教法,教学效果完全不同。在一(1)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一节课下来,还有不少学生没有掌握音阶的指法,而教师却很疲惫;在一(2)班,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竖笛的指法,互帮互学相互竞争一节课还没到,所有的学生都会了。
案例三
在教学《踏雪寻梅》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竖笛演奏基础。在“骑着驴踏着雪寻找梅花”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及情绪。然后,我顺势提出问题:“我们的歌声已经完整地表现了歌曲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第一声部 。
这时候一部分“骑驴者”演奏第一声部,另一部分“骑驴者”演奏第二声部,教师指挥。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演奏了几次之后,学生的音准已经没有问题,等到学生自己再进行二声部的演唱时,两声部声音已达到和谐、均衡,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堂生动而实用的课。
案例四
初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流行音乐。《水调歌头》等歌既有流行度,又有其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初二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便乘机教学这首歌,这样既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二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演奏这首歌,在教学互动中,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演奏竖笛,一部分学生朗诵,彼此分工合作,大家深深地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中,充分地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是学生在有一定的吹奏基础上进行的,竖笛教学对于解决学生二声部的音准确实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它还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通过这种形式的、生生合作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使不同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四、结语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上得到有效地发挥、合作、参与,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合作性学习正是能发挥这种生命活力的有效方法,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调控。教师如果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时时为学生着想,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重视学习过程,音乐课堂就一定能够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