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学习习总书记2013年教师节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分析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建设途径 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是201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慰问信里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
近年来,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行为规范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绝大多数教师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有职业操守、道德建设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尚未形成对人的行为约束力,因此,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尤其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诱发了个人私欲膨胀,滋生了诸如不讲诚信、不守契约等各种道德问题。在此背景下,某些教师开始出现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丧失等问题。
一、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心不强。
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部分教师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不稳定,这山望着那山高,患得患失,牢骚满腹;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教师的饭碗,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想的不是怎样提高业务水平能力,而是怎样运用“关系学”达到“教而达到不教”;更有甚者校内养精蓄锐,校外满头大汗,将个人主要精力放到了校外,将本职工作当成了“第二职业”。
(二)育人意识不强。
有的教师对当前学校办学方向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某些重大问题,思想上认识不清,不能自觉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不关心学生全面成才,只教书,不育人。
(三)奉献精神不够。
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追求个人名利与得失,对本职工作消极应付,缺乏无私奉献精神。
(四)协作精神欠缺。
有的教师热衷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五)竞争意识不强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特别在科技高度发展,新知识激增的今天,不好好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可是有的教师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个别教师不钻研业务,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六)师表观念淡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诱导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都特别强调了师德的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在某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接手机;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给学生做了很不好的导向。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形象,污染了育人环境。
(七)爱生作风不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部分学生存在骄娇之气,学习兴趣不足,纪律观念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有正确的爱生观,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和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待“问题”学生,不是谆谆善诱地引导学生,而是冷嘲热讽,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如果教师职业道德下滑,就必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社会职业操守的形成,并最终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将是不可放松的一项重要和必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好坏。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作为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迎接新形势新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
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师德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树立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从而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建设途径 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是201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慰问信里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
近年来,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行为规范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绝大多数教师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有职业操守、道德建设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尚未形成对人的行为约束力,因此,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尤其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诱发了个人私欲膨胀,滋生了诸如不讲诚信、不守契约等各种道德问题。在此背景下,某些教师开始出现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丧失等问题。
一、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心不强。
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部分教师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不稳定,这山望着那山高,患得患失,牢骚满腹;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教师的饭碗,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想的不是怎样提高业务水平能力,而是怎样运用“关系学”达到“教而达到不教”;更有甚者校内养精蓄锐,校外满头大汗,将个人主要精力放到了校外,将本职工作当成了“第二职业”。
(二)育人意识不强。
有的教师对当前学校办学方向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某些重大问题,思想上认识不清,不能自觉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不关心学生全面成才,只教书,不育人。
(三)奉献精神不够。
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追求个人名利与得失,对本职工作消极应付,缺乏无私奉献精神。
(四)协作精神欠缺。
有的教师热衷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五)竞争意识不强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特别在科技高度发展,新知识激增的今天,不好好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可是有的教师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个别教师不钻研业务,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六)师表观念淡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诱导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都特别强调了师德的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在某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接手机;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给学生做了很不好的导向。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形象,污染了育人环境。
(七)爱生作风不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部分学生存在骄娇之气,学习兴趣不足,纪律观念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有正确的爱生观,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和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待“问题”学生,不是谆谆善诱地引导学生,而是冷嘲热讽,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如果教师职业道德下滑,就必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社会职业操守的形成,并最终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将是不可放松的一项重要和必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好坏。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作为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迎接新形势新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
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师德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树立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从而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