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畏惧心理呢?本文从将作文课转型为“日记”“周记”课、利用多媒体手段和教师撰写下水文这三个方面谈一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克服作文畏惧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克服畏惧;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77-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引导学生克服畏惧情绪,解决学生写作上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惧心理。
一、重视分段训练,将作文课转型为“日记”“周记”课
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段写作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如七年级重点训练人物描写,八年级重点训练语言积累,九年级重点训练细节描写。每周进行一次片段式作文训练,每两周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使学生不断地品尝到片段训练的甜头,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外,利用当班主任的契机,要求学生(针对七年级学生)每天写日记,每周写周记或完成手抄报。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可以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的本领。写作前我有意解释作文的概念,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觉得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并不难于上青天,而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游览梅花山,我就以“记梅花山一日游”为题写一篇日记。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很难写。我耐心地加以引导,首先让大家把自己看到的以及最感兴趣的说出来,然后要求大家只要直观地有重点地写出自己所见到的梅花开放时的奇与美就可以了。效果果然不错,同学们不再觉得难了,不仅按时完成了日记,我更是从他们的文字里,听到了悦耳的声音,看到了五彩的世界。短短的篇章里有了红日,有了花朵,有了生命,更有了写作的激情。所以,以日记的形式安排学生写作,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师指导、点拨时重在创设特定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诱导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爱写”,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件快乐的事,要有事可写,要写真事,写实事,所以教师要注意平时的引导,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认为应该多让学生们写写生活中最喜欢的事物或最喜欢做的事情。字数要求不要太多,先让他们爱上作文,然后再相应增加字数。当然,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写作任务给他们。也可以给他们总结作文的类型,让他们明白作文不是一个大范围,而是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八年级的时候,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放学回家以后不理父母或对父母的询问不屑一顾。得知这些情况以后,我布置以“亲情”为话题的讨论课。在这节作文课上很多学生说父母是如何如何地不理解自己,不满足自己的要求;与父母有如何如何深的代沟。当学生的讨论达到白热化状态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父母为孩子拼命工作的画面;播放了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临死前,把带血的手指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正是那沾满泥尘的血指,给了孩子的最后的滋润,让幼小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感人报道;阅读了一位家长写来的《致全体学生》的一封信;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感人的歌曲。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听着一句句充满爱的语句,学生们都被感动了。很多学生立即提笔写出了一篇篇发自肺腑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也对每一篇作文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和高度的评价,不少学生在周记里写道:“这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获得老师评价最高的作文。通过这一节课我更加的喜欢作文课了,作文不再难写了。”一节作文课结束了,学生们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也明白了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个道理。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了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
三、教师撰写下水文,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
下水文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题目,以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典型材料亲自动笔写成并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教师写下水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下水作文”这一概念源自于叶圣陶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文汇报》写的一篇文章,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写出一手好文章来的。”可以亲身体会审题、选材、构思、语言的安排等写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写作中可能会出现的文体,进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作文。特级教师王栋生说:“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和创造兴趣告诉学生……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老师产生钦佩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的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下水文尤其是让学生喝彩的美文,不仅可以在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在平时作文教学时经常与学生进行“下水”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本班学生刘薇的作文《最爱那一抹绿》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另一位学生邵帅的作文《我也迎青奥》在全省奥运题材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想这与教师的“下水”写作不无关系。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克服畏惧;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77-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引导学生克服畏惧情绪,解决学生写作上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惧心理。
一、重视分段训练,将作文课转型为“日记”“周记”课
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段写作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如七年级重点训练人物描写,八年级重点训练语言积累,九年级重点训练细节描写。每周进行一次片段式作文训练,每两周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使学生不断地品尝到片段训练的甜头,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外,利用当班主任的契机,要求学生(针对七年级学生)每天写日记,每周写周记或完成手抄报。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可以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的本领。写作前我有意解释作文的概念,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觉得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并不难于上青天,而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游览梅花山,我就以“记梅花山一日游”为题写一篇日记。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很难写。我耐心地加以引导,首先让大家把自己看到的以及最感兴趣的说出来,然后要求大家只要直观地有重点地写出自己所见到的梅花开放时的奇与美就可以了。效果果然不错,同学们不再觉得难了,不仅按时完成了日记,我更是从他们的文字里,听到了悦耳的声音,看到了五彩的世界。短短的篇章里有了红日,有了花朵,有了生命,更有了写作的激情。所以,以日记的形式安排学生写作,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师指导、点拨时重在创设特定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诱导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爱写”,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件快乐的事,要有事可写,要写真事,写实事,所以教师要注意平时的引导,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认为应该多让学生们写写生活中最喜欢的事物或最喜欢做的事情。字数要求不要太多,先让他们爱上作文,然后再相应增加字数。当然,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写作任务给他们。也可以给他们总结作文的类型,让他们明白作文不是一个大范围,而是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八年级的时候,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放学回家以后不理父母或对父母的询问不屑一顾。得知这些情况以后,我布置以“亲情”为话题的讨论课。在这节作文课上很多学生说父母是如何如何地不理解自己,不满足自己的要求;与父母有如何如何深的代沟。当学生的讨论达到白热化状态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父母为孩子拼命工作的画面;播放了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临死前,把带血的手指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正是那沾满泥尘的血指,给了孩子的最后的滋润,让幼小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感人报道;阅读了一位家长写来的《致全体学生》的一封信;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感人的歌曲。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听着一句句充满爱的语句,学生们都被感动了。很多学生立即提笔写出了一篇篇发自肺腑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也对每一篇作文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和高度的评价,不少学生在周记里写道:“这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获得老师评价最高的作文。通过这一节课我更加的喜欢作文课了,作文不再难写了。”一节作文课结束了,学生们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也明白了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个道理。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了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
三、教师撰写下水文,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
下水文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题目,以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典型材料亲自动笔写成并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教师写下水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下水作文”这一概念源自于叶圣陶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文汇报》写的一篇文章,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写出一手好文章来的。”可以亲身体会审题、选材、构思、语言的安排等写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写作中可能会出现的文体,进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作文。特级教师王栋生说:“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和创造兴趣告诉学生……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老师产生钦佩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的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下水文尤其是让学生喝彩的美文,不仅可以在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在平时作文教学时经常与学生进行“下水”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本班学生刘薇的作文《最爱那一抹绿》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另一位学生邵帅的作文《我也迎青奥》在全省奥运题材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想这与教师的“下水”写作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