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连续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系统2008—2009年连续两个生长季期间不同耕作措施(结合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的提高,其中在"深松+秸秆还田"耕作模式下的增幅最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增幅达到19.5%,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提高了16.9%和20.5%,而免耕模式则有效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在该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深松结合秸秆粉碎还田是最理想的耕作模式,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其他文献
摘 要:肉类产品在整个农业环境影响中占有核心位置。它对土地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影响都很突出。在农业产品,特别是类肉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改变了人们对农业产品环境影响的认识,为肉类生产体系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更为视角全面和多准则的评估方法。尽管畜牧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已经有了广泛认识,但评价方法还有待标准化。为了更好地评价肉类产品消费的环境影响
副词是分析性语言中十分重要的功能词。近些年来,副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而详尽、可靠的专书研究是构建汉语史
学位
摘 要: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三观的萌芽前期阶段,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想要探索自己所处的世界,因而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也处在一种模仿状态当中,除去家长和老师教育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之外,学生其他的日常判断大多数也都是根据身边其他人的行为做出选择。这种行为范式的模仿时间长了会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加以引导,错误的则要及时督促改正。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