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概念多、零散,不易记忆。很多学生厌倦化学学习的重要原因就是怕记概念,他们甚至把化学当做第二门外语。事实上,对化学概念的记忆没有那么难,在新课教学中,死记硬背学化学的方法早就被淘汰了,因为新课程实行的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呢?本文就此问题作阐述。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概念教学 生活实际 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概念,才能使学生牢靠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一味地强调记忆,即使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概念,也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呢?
一、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比如,NaCl是一种盐,这是学生很熟悉的。有些概念却使学生感到费解,觉得很陌生。比如,碳酸钠叫纯碱,其实它虽然显碱性,但它不是碱而属于盐。同样,糖在化学中的概念与其在生活中的概念比较起来,差别也很大。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好化学概念。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上很多概念都是由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甚至是学生的课后实验,都给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比如,燃烧这个概念,在初中是这么陈述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而到了高中化学,燃烧的概念扩大了。欲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它,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因此,可以用H2在Cl2燃烧,Na在Cl2中燃烧,以及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完整的燃烧概念。再如,金属钠的有关化学性质,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体系中很重要的知识链,但学生对金属钠比较陌生,假如老师只顾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会使学生没有真实感。如果用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钠的相关知识,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钠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它的保存及如何取用,然后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轻轻地切开金属钠,并让学生观察其表面,这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将切下来的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边观察边描述发生的现象,然后再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几点无色的酚酞,并将收集的气体进行爆鸣验证,从而使学生推理出钠与水发生的反应。可见,利用实验,能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假如不用实验,即使记忆力再好的学生,也无法学好它。当学生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后,要有意识地将其与初中学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迅速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了初中化学后知道:金属与盐能发生置换反应,金属钠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将它放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所有它就不与盐发生置换反应了。这样的对比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而实验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揭示化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大多数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概念教学时,常采用分析关键语句,辨析其含义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听得很乏味。很多学生即使能熟练背概念,也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可见,让学生记住概念并不等于让他们掌握了概念,欲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概念的本质。
揭示化学概念所反映的本质,不仅能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化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式,了解化学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学生很难掌握的离子反应,难其一是学生不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是以离子形成存在的,难其二是学生不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哪些阳离子,哪些阴离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主要以离子形成存在的。具体做法是:选些电解质溶液(NaOH、HCl、KNO3等)做导电实验,要求学生依据导电现象能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其次,通过化学反应,比如用上面的主要物质做NaOH与稀HCl的中和滴定反应,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导电性,然后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离子变化、运动的规律,再结合师生交流,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就是离子反应,这样就能使学生有效地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
四、从教学反馈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化学有很多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学生的练习也不可能都对,没有解题不出错的学生。因此,在批改学生练习时,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差错,并及时纠正,这样能帮助学生更牢靠地掌握化学概念。比如,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等,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铜能导电,所有它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氯化钠溶液也能导电,所有氯化钠溶液也是电解质。面对这些错误,教师要找到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都不可能是电解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掌握化学概念,必须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
五、帮助学生整理化学知识的体系
化学概念确实比较多,也比较零碎,欲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就要将零碎的化学概念整理成知识体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的知识体系呢?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可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尽快地形成体系。比如,物质结构,应该从原子、分之、离子、同分异构体、化学键等角度去归纳。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形成牢不可摧的网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教学中,不能只考虑概念的教学,让学生记住概念,还应该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化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概念教学 生活实际 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概念,才能使学生牢靠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一味地强调记忆,即使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概念,也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呢?
一、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比如,NaCl是一种盐,这是学生很熟悉的。有些概念却使学生感到费解,觉得很陌生。比如,碳酸钠叫纯碱,其实它虽然显碱性,但它不是碱而属于盐。同样,糖在化学中的概念与其在生活中的概念比较起来,差别也很大。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好化学概念。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上很多概念都是由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甚至是学生的课后实验,都给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比如,燃烧这个概念,在初中是这么陈述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而到了高中化学,燃烧的概念扩大了。欲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它,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因此,可以用H2在Cl2燃烧,Na在Cl2中燃烧,以及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完整的燃烧概念。再如,金属钠的有关化学性质,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体系中很重要的知识链,但学生对金属钠比较陌生,假如老师只顾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会使学生没有真实感。如果用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钠的相关知识,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钠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它的保存及如何取用,然后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轻轻地切开金属钠,并让学生观察其表面,这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将切下来的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边观察边描述发生的现象,然后再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几点无色的酚酞,并将收集的气体进行爆鸣验证,从而使学生推理出钠与水发生的反应。可见,利用实验,能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假如不用实验,即使记忆力再好的学生,也无法学好它。当学生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后,要有意识地将其与初中学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迅速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了初中化学后知道:金属与盐能发生置换反应,金属钠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将它放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所有它就不与盐发生置换反应了。这样的对比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而实验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揭示化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大多数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概念教学时,常采用分析关键语句,辨析其含义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听得很乏味。很多学生即使能熟练背概念,也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可见,让学生记住概念并不等于让他们掌握了概念,欲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概念的本质。
揭示化学概念所反映的本质,不仅能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化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式,了解化学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学生很难掌握的离子反应,难其一是学生不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是以离子形成存在的,难其二是学生不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哪些阳离子,哪些阴离子。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主要以离子形成存在的。具体做法是:选些电解质溶液(NaOH、HCl、KNO3等)做导电实验,要求学生依据导电现象能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其次,通过化学反应,比如用上面的主要物质做NaOH与稀HCl的中和滴定反应,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导电性,然后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离子变化、运动的规律,再结合师生交流,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就是离子反应,这样就能使学生有效地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
四、从教学反馈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化学有很多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学生的练习也不可能都对,没有解题不出错的学生。因此,在批改学生练习时,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差错,并及时纠正,这样能帮助学生更牢靠地掌握化学概念。比如,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等,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铜能导电,所有它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氯化钠溶液也能导电,所有氯化钠溶液也是电解质。面对这些错误,教师要找到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都不可能是电解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掌握化学概念,必须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
五、帮助学生整理化学知识的体系
化学概念确实比较多,也比较零碎,欲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就要将零碎的化学概念整理成知识体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的知识体系呢?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可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尽快地形成体系。比如,物质结构,应该从原子、分之、离子、同分异构体、化学键等角度去归纳。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形成牢不可摧的网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教学中,不能只考虑概念的教学,让学生记住概念,还应该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