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适当的使用机械产品,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消耗。然而从目前来看,机械制造工艺中的机械设计并没能达到完善,这不利于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基于此,应当对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地位,概述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并具体阐述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以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前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机械产品,相关企业就必须注重机械设计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深入探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有效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从而为人们更好的服务。
1.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地位
要想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机械设计这一环节。从目前来看,不管是机械产品制造流程的方向还是最终结果,都是由机械设计决定的。合理的机械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还能够推动整个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机械设计水平在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相关企业不断创新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这为促进机械设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相关企业不断融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这为推动机械设计发展提供了动力。
2.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
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零件的定位;第二,零件的装夹;第三,控制加工精度。
2.1零件的定位
零件的定位,是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之一。在进行机械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證工件的位置精度和调整法获得尺寸精度时,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需要存在一个正确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我们提到的生产中的定位。工件定位是否准确,决定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能否达到要求。要想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就必须对其零件进行合理定位。一方面,为了使零件的定位更加准确,相关企业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参照物;另一方面,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关企业还需要根据不同零件的安装位置和使用要求,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2.2零件的装夹
零件的装夹,也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流程。从目前来看,零件的装夹是由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组成的。首先,在开始加工前,相关企业需要将零件安设在机床或夹具中某一正确的位置,这个过程称为定位;其次,为了使定位好的工件不致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其在加工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还需将工件压紧夹牢,这个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的整个过程合起来称为装夹。定位和夹紧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前,应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好,以接受加工或检测。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合理及简便装夹,才能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由此可见,装夹在整个流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2.3控制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精度就越高。控制加工精度,同样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流程。只有对加工精度进行合理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机械产品。由此可见,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制约机械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最大因素便是精度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已成为众多相关企业急需深思的重要问题。通常来说,安装位置、零件尺寸、表面粗糙度、零件外形,都属于加工精度的控制对象。而控制零件外形精度的轨迹法和成型法以及控制零件尺寸精度的试切法和调整法,都属于加工精度的控制方法。
3.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
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执行机械设计的准则;第二,提高加工精度;第三,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第四,贯彻绿色制造理念。
3.1严格执行机械设计的准则
机械设计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技术性准则;第二大类是安全性准则;第三大类是标准化准则。对于技术性准则来说,它要求机械设计中的所有技术性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对于安全性准则来说,它要求机械设计中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具有详细的安全条例和指导方针;对于标准化准则来说,它主要包括方法标准化、实物形态标准化以及概念标准化。除此之外,根据执行程度不同,机械设计的标准化准则可分为推荐执行和必须执行两种;根据应用范围不用,机械设计的标准化准则可分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三种。
3.2提高加工精度
所谓加工精度,实则就是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形状、尺寸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技术水平整体偏低,致使加工精度并没有那么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企业就必须对加工误差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定位误差、机床几何误差、受热变形误差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加工精度。我以数控车削单一轴类零件为例,在粗加工之前在刀补中留有1mm余量,粗加工后测量零件余量是多少?假如留给精加工余量为0.98mm,再假如零件的公差为0.04mm,纯粹是方便计算,我会取公差的中间值0.02,加上精加工余量0.98后为1mm。最后我分两刀车削,每次径向进给量为0.5mm,如果精加工第一刀后,测量工件的余量是0.5mm的话,那么第二刀大家完全不必测量了,精度一定是合格的!
3.3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以Ra\Rz\Ry三种代号加数字来表示,机械图纸中都会有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一般是工件表面粗糙度Ra<0.8um的表面时称:镜面。其加工后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被加工件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产品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零件的表面质量。一般而言,重要或关键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都比普通零件要高。这是因为表面质量好的零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破损能力。所以机械表面越粗糙,零件使用寿命就越短。所以,为了提高机械表面质量,延长零件使用寿命,相关企业就必须合理选择刀具,并严格控制刀面的切削用量和磨损宽度。这主要是因为刀面的切削速度越快,机械表面粗糙度就越小。
3.4贯彻绿色制造理念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严峻,这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必须将绿色制造理念贯彻到底。首先,相关企业应当进行绿色生产加工,在整个周期内,将机械产品的基本属性与环境属性相协调;其次,相关企业还应当革新传统技术,并转变以往理念,例如,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设计可回收机械产品、设计可拆卸机械产品、分析绿色成本等。只没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收益。
4.结语
总而言之,深入探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分析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地位,概述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零件的定位;零件的装夹;控制加工精度。并具体阐述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严格执行机械设计的准则;提高加工精度;提高加工表面质量;贯彻绿色制造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整个机械设计的水平,从而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机械产品。
参考文献:
[1] 叶曙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材的整合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12).
[2] 李宪军.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J].职業教育研究,2018(03).
[3] 孙荣良.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运用任务教学法[J].职业,2018(02).
[4] 王洪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7(30).
(作者单位:大连国霖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前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机械产品,相关企业就必须注重机械设计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深入探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有效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从而为人们更好的服务。
1.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地位
要想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机械设计这一环节。从目前来看,不管是机械产品制造流程的方向还是最终结果,都是由机械设计决定的。合理的机械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还能够推动整个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机械设计水平在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相关企业不断创新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这为促进机械设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相关企业不断融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这为推动机械设计发展提供了动力。
2.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
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零件的定位;第二,零件的装夹;第三,控制加工精度。
2.1零件的定位
零件的定位,是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之一。在进行机械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證工件的位置精度和调整法获得尺寸精度时,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需要存在一个正确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我们提到的生产中的定位。工件定位是否准确,决定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能否达到要求。要想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就必须对其零件进行合理定位。一方面,为了使零件的定位更加准确,相关企业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参照物;另一方面,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关企业还需要根据不同零件的安装位置和使用要求,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2.2零件的装夹
零件的装夹,也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流程。从目前来看,零件的装夹是由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组成的。首先,在开始加工前,相关企业需要将零件安设在机床或夹具中某一正确的位置,这个过程称为定位;其次,为了使定位好的工件不致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其在加工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还需将工件压紧夹牢,这个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的整个过程合起来称为装夹。定位和夹紧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前,应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好,以接受加工或检测。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合理及简便装夹,才能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由此可见,装夹在整个流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2.3控制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精度就越高。控制加工精度,同样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流程。只有对加工精度进行合理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机械产品。由此可见,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制约机械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最大因素便是精度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已成为众多相关企业急需深思的重要问题。通常来说,安装位置、零件尺寸、表面粗糙度、零件外形,都属于加工精度的控制对象。而控制零件外形精度的轨迹法和成型法以及控制零件尺寸精度的试切法和调整法,都属于加工精度的控制方法。
3.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
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执行机械设计的准则;第二,提高加工精度;第三,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第四,贯彻绿色制造理念。
3.1严格执行机械设计的准则
机械设计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技术性准则;第二大类是安全性准则;第三大类是标准化准则。对于技术性准则来说,它要求机械设计中的所有技术性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对于安全性准则来说,它要求机械设计中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具有详细的安全条例和指导方针;对于标准化准则来说,它主要包括方法标准化、实物形态标准化以及概念标准化。除此之外,根据执行程度不同,机械设计的标准化准则可分为推荐执行和必须执行两种;根据应用范围不用,机械设计的标准化准则可分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三种。
3.2提高加工精度
所谓加工精度,实则就是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形状、尺寸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技术水平整体偏低,致使加工精度并没有那么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企业就必须对加工误差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定位误差、机床几何误差、受热变形误差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加工精度。我以数控车削单一轴类零件为例,在粗加工之前在刀补中留有1mm余量,粗加工后测量零件余量是多少?假如留给精加工余量为0.98mm,再假如零件的公差为0.04mm,纯粹是方便计算,我会取公差的中间值0.02,加上精加工余量0.98后为1mm。最后我分两刀车削,每次径向进给量为0.5mm,如果精加工第一刀后,测量工件的余量是0.5mm的话,那么第二刀大家完全不必测量了,精度一定是合格的!
3.3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以Ra\Rz\Ry三种代号加数字来表示,机械图纸中都会有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一般是工件表面粗糙度Ra<0.8um的表面时称:镜面。其加工后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被加工件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产品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零件的表面质量。一般而言,重要或关键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都比普通零件要高。这是因为表面质量好的零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破损能力。所以机械表面越粗糙,零件使用寿命就越短。所以,为了提高机械表面质量,延长零件使用寿命,相关企业就必须合理选择刀具,并严格控制刀面的切削用量和磨损宽度。这主要是因为刀面的切削速度越快,机械表面粗糙度就越小。
3.4贯彻绿色制造理念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严峻,这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必须将绿色制造理念贯彻到底。首先,相关企业应当进行绿色生产加工,在整个周期内,将机械产品的基本属性与环境属性相协调;其次,相关企业还应当革新传统技术,并转变以往理念,例如,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设计可回收机械产品、设计可拆卸机械产品、分析绿色成本等。只没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收益。
4.结语
总而言之,深入探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分析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地位,概述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零件的定位;零件的装夹;控制加工精度。并具体阐述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措施,严格执行机械设计的准则;提高加工精度;提高加工表面质量;贯彻绿色制造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整个机械设计的水平,从而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机械产品。
参考文献:
[1] 叶曙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材的整合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12).
[2] 李宪军.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J].职業教育研究,2018(03).
[3] 孙荣良.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运用任务教学法[J].职业,2018(02).
[4] 王洪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7(30).
(作者单位:大连国霖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