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妊娠期及婴儿早期是预防变应性疾病发生的关键期。本文将探讨在生命早期母亲的营养状态对儿童变应结局的影响,并对其潜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发育行为研究室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妊娠期及婴儿早期是预防变应性疾病发生的关键期。本文将探讨在生命早期母亲的营养状态对儿童变应结局的影响,并对其潜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治疗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各类手术方式及其优劣性、可操作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医师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特选取在本科室实习的2014级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方向的72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即为翻转课堂组,每组36人。对比学习后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试,综合能力评分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技能成绩(90.60±3.64)分高于对照组(86.74±6.85)分,观察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
鼓膜是声音传入中耳的门户,并将外耳道中的声波转换为听骨链的机械振动。声音引起的鼓膜振动早在多年前就使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证实。然而,单点测量不能提供关于鼓膜表面复杂运动的信息。鼓膜上大量位置点的测量提供了对人耳有限元模型更完整的验证。多点或扫描式激光多谱勒测振技术、时间平均或频闪全息测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测量了全鼓膜表面。这些实验测量技术是认识跨越鼓膜的能量传递以及由声音引起的鼓膜振动机制的
局部中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放疗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是5年生存率并无显著提高。诱导化疗自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到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在保留器官功能及减少远处转移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但在提高生存率方面仍存争议。本文简述了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发展历程,比较了诱导化疗、手术和同步放化疗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优势与劣势,总结了诱导化疗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和远处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研究耳、鼻、咽喉与头颈部解剖与疾病的一门学科。由于头颈部组织器官的复杂性和位置紧密性,外科医师对该组织实施手术通常具有相当大的风险。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以及手术导航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外科医师成功完成手术的把握大大增加。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手术效果可以更彻底更完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可能降低。本文回顾了影像导航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应用的进展,总结和展望了影像导航技术在耳
嗅觉功能作为人体感觉功能之一,承担着辨别气味、增进食欲、识别周围环境等功能,还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情绪和调节生命周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嗅觉功能,以嗅觉减退和丧失为主诉就诊的患者数量也显著增加。对于嗅觉功能的临床评价成为必需,嗅觉功能的检测分为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主观测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和心理物理学测试,而客观测试可以分为电生理学测试和影像学检查。
变应性鼻炎是免疫疾病中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一般症状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其发病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目前有文献报道色氨酸代谢与变应性鼻炎相关。色氨酸代谢途径为细菌代谢(外源性代谢)与内源性代谢。内源性代谢主要限速酶为吲哚胺2,3-双加氧酶,通过犬尿氨酸途径代谢物作用芳基烃受体,诱导调节性T细胞增殖,促进白介素-10分泌、抑制免疫、降低过敏反应。色氨酸细菌性代谢能产生大量的代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眩晕、耳鸣等不适症状。内耳的血供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分出的内听动脉,内听动脉为终末支动脉,后循环供血不足会引起耳蜗缺血,导致听功能和(或)平衡功能障碍,故内耳血供障碍学说作为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之一受到重视。由于听觉前庭损伤可先于后循环缺血的症状或体征发生,因此听觉前庭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适当处理可提供防止梗塞进展
鼻窦解剖复杂,变异多样,且大部分结构被颅面骨包围,窦口隐蔽,使得无创操作下很难直观观察到其内部结构,这对于鼻窦解剖变异的了解,炎症、肿瘤等病变的发现,手术路径的选择和风险的规避,造成了很大困难。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X线平片、CT、MRI以及基于上述方法为基础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鼻窦解剖结构学习、疾病诊断和术前风险评估起到重大指导意义。本文对影像学技术在鼻窦三维数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影响较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明确的发病原因之一。正常状态下的咽鼓管黏膜是咽鼓管实现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中耳腔良好微环境,保持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咽鼓管黏膜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本文综述对比近年来咽鼓管黏膜正常和分泌性中耳炎下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差异,进一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以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