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人才能力要求。这概念被引入教育领域,推动了西方教育教学的改革,随后传入我国,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2016年12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4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提出“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改理念已经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而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实践也将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初步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旅游业规模逐年增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大,需要大批量的从业者。
而旅游从业者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服务行业从业者具备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独特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更需要掌握良好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等服务技能。
从旅游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偏向于专业素质较高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52.35%的旅行社和66.7%的酒店对中职类学生表示很需要,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在旅游企业中比较受欢迎。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发〔2015〕241号,文中指出“当前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专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国际化水平不高,办学保障有待加强,质量有待提高”。
中职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阐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与旅游职教人才的素养需求相匹配,能促进旅游职教人才的培养。
(一)顺应教学理念的变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以前历史课程教学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规定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而现在的核心素养是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阐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
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可能有些历史老师过去长时间使用三维目标作为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暂时不容易改变观念,但是必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实施根本上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坚持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凸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要围绕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注意结合本专业的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甚至有条件的地区或者学校可以把部分历史教学内容,放在相关行业企业中进行,身临其境进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广州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教学时,可以去广州本地的旅游文化景点(如广州的三大会址、农讲所、黄埔军校、烈士陵园等)进行教学,真实的旅游景点、厚重的历史氛围,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三)坚持古为今用原则,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与普通的培训机构根本的区别在于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学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我,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实践的目的所在,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设计学期或学年历史教学计划或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坚持古为今用原则,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的区别与统一,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时进行古今相似问题对比,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考的能力来总结经验教训。而具体到教学环节,则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进行针对性备课,课堂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辅助引导。
(一)坚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正能量
歷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能选入课堂讲授的很多,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在坚持学科系统性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否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例如,中国历史与世界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曲折历史对比,引导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刻认知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二)坚持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提升历史课程的现实感
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还需要有社会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增加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设计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行业从业者的任务挑战、文化景点现场教学或历史话剧等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其中、知行结合,提升历史课程的现实感和参与度。例如行业从业者任务挑战,学生假设成为某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明天有个大型游客团要来参观,需要对游客进行相关任务的讲解。教师备课时要构思好教学过程:如注意提前给学生分组下达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好资料,分段讲解,教师点评补充,围绕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进行教育。
(三)利用信息化等多元方法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历史课程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历史事件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再现当时的场景,将书本上较为枯燥的文字,转变为较为生动的动画视频等,引发学生兴趣。学校和教师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围绕核心素养制作教学视频、微课等,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和资源库,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甚至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开发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不仅能自主学习,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教师能及时在线指导和答疑,而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中职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提出和实践,是响应习总书记实现立德树人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当积极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组织教学,推动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为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朱守锂
一、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与旅游人才培养的关系
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旅游业规模逐年增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大,需要大批量的从业者。
而旅游从业者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服务行业从业者具备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独特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更需要掌握良好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等服务技能。
从旅游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偏向于专业素质较高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52.35%的旅行社和66.7%的酒店对中职类学生表示很需要,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在旅游企业中比较受欢迎。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发〔2015〕241号,文中指出“当前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专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国际化水平不高,办学保障有待加强,质量有待提高”。
中职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阐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与旅游职教人才的素养需求相匹配,能促进旅游职教人才的培养。
二、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原则
(一)顺应教学理念的变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以前历史课程教学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规定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而现在的核心素养是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阐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
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可能有些历史老师过去长时间使用三维目标作为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暂时不容易改变观念,但是必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实施根本上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坚持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凸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要围绕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注意结合本专业的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甚至有条件的地区或者学校可以把部分历史教学内容,放在相关行业企业中进行,身临其境进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广州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教学时,可以去广州本地的旅游文化景点(如广州的三大会址、农讲所、黄埔军校、烈士陵园等)进行教学,真实的旅游景点、厚重的历史氛围,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三)坚持古为今用原则,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与普通的培训机构根本的区别在于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学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我,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实践的目的所在,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设计学期或学年历史教学计划或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坚持古为今用原则,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的区别与统一,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时进行古今相似问题对比,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考的能力来总结经验教训。而具体到教学环节,则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进行针对性备课,课堂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辅助引导。
三、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途径
(一)坚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正能量
歷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能选入课堂讲授的很多,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在坚持学科系统性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否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例如,中国历史与世界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曲折历史对比,引导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刻认知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二)坚持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提升历史课程的现实感
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还需要有社会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增加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设计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行业从业者的任务挑战、文化景点现场教学或历史话剧等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其中、知行结合,提升历史课程的现实感和参与度。例如行业从业者任务挑战,学生假设成为某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明天有个大型游客团要来参观,需要对游客进行相关任务的讲解。教师备课时要构思好教学过程:如注意提前给学生分组下达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好资料,分段讲解,教师点评补充,围绕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进行教育。
(三)利用信息化等多元方法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历史课程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历史事件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再现当时的场景,将书本上较为枯燥的文字,转变为较为生动的动画视频等,引发学生兴趣。学校和教师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围绕核心素养制作教学视频、微课等,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和资源库,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甚至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开发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不仅能自主学习,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教师能及时在线指导和答疑,而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中职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提出和实践,是响应习总书记实现立德树人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当积极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组织教学,推动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为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