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大鼠,比较延迟观察期前后DMF相关肝毒性指标及DMF血液代谢产物水平,探讨高剂量DMF致大鼠肝毒性及代谢的延迟作用。
方法将1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 d DMF+2 d延迟组、3 d DMF组、3 d DMF+3 d延迟组和对照组4组。1 d DMF+2 d延迟组单次1 d灌胃,延迟观察2 d,第4天处死;3 d DMF组连续3 d灌胃,第4天处死;3 d DMF+3 d延迟组连续3 d灌胃,延迟观察3 d,第7天处死;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3 d,第7天处死。每组3只,灌胃剂量为每天1 000 mg/kg体重。对各组大鼠进行日常观察及体重记录,测定血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等;记录肝和肾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和肾的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加合物(NMHb)浓度。
结果各组大鼠实验第1~3天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和体重变化;第4~6天(延迟观察期内),3 d DMF+3 d延迟组所有大鼠体型瘦弱,四肢无力,且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7,P<0.05)。与对照组比较,3 d DMF组大鼠AST和LD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 d DMF+3 d延迟组大鼠肝脏器系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 DMF组和3 d DMF+3 d延迟组大鼠各有1例和3例肉眼可见肝脏病变。病理结果显示,1 d DMF+2 d延迟组、3 d DMF组和3 d DMF+3 d延迟组主要病理变化分别为肝细胞点状坏死、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大鼠未检出NMHb,与3 d DMF组比较,3 d DMF+3 d延迟组NMHb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46,P<0.05)。
结论高剂量DMF染毒可能导致大鼠的肝毒性和代谢的延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