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易引起关注的大量突发事件其实原本都是渐发性危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最多、存在最广、最应引起注意的危机也是渐发性危机,只是在其渐发过程中常常因难以察觉而被忽视。如何避免由于忽视渐发性危机而引发的严重后果,这就需要人们多关注危机的渐发性,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危机预见力,以争取赢得危机应对的主动与成功。
关键词: 渐发性危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预见力;
危机不是所谓的“危险加机遇”,而仅仅是指危险的状态与趋势。从形态上看,最容易抓人眼球、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危机主要是突发事件即突发性危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最多、存在最广、最应引起注意的危机却不是突发事件,而更应是它的相反形态,即渐发性危机。这是因为,在整个危机体系中,渐发性危机实际是占多数和主体地位的一种基本形态;而且大量突发事件其实原本就是渐发性危机,只是其渐发过程常常被忽视了,只有其引起强烈冲击和震撼的突发过程时才为人所知、所重视,从而以为那是突发事件。这种不注重危机渐发性的情况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教训不仅深刻,而且惨重。因此,要取得危机应对的更大成功,就一定要多关注危机的渐发性,争取赢得更大的应对主动。
渐发性危机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特点
渐发性危机是指逐渐形成和强化的危险状态与趋势。“逐渐形成和强化”是这类危机的基本特性。这一特性的实质是逐步积聚风险,逐步积累能量,逐步酝酿成熟,等待寻找“引子”,突然爆发震荡,造成苦果待饬。这种基本特性实际上恰恰是危机在不同阶段前后关联、内在一致、整体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规律。其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有很多,但对于人们认识、把握和有效应对危机来说,则主要有如下五个具体特点:
第一,由微到显。“风起于青萍之末”,危机非无本之木。与其他事物一样,危机也有一个从种子到长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而危机的种子常常是很微小的因素,只有很微弱的痕迹,不易被看见、被发现,最易被疏忽、被忽视;并借助这种情境不受干扰、不得早治,而得以自由生长、逐渐成熟和逐渐显露。当人们发觉时,危机已基本成熟和近乎失控了。这里所谓的危机种子就是风险,而风险的种子却是问题。事实上,危机只是风险的积聚与爆发,风险实是问题的积聚与恶化,问题则是各种矛盾与不和谐;风险就是危机的前期形态和根子,而问题则是风险的前期形态与根子;因而,问题就是危机的源头所在。危机由微到显的过程就是从问题到风险再到危机的过程。只要不注意问题,就不会注意风险;只要不注意风险,就不会注意危机;不会注意危机,就无从谈起危机应对。因此,要看危机,就要先看风险;而要看风险,却要先看问题;然后才能防微杜渐,抓根治本,赢在早治,赢得主动。
第二,由轻到重。危机就像一个脓包,起初看来只是有点发炎,在不得早治的情况下逐渐积累病菌,逐渐强化和扩展脓肿,逐渐积聚着破坏一个区域健康的能量。通过加速增长、蕴集和放大破坏性能量,最终发展成一个危害全身健康乃至生命的巨疔大痈。这即是说,危机的危害性就是沿着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从逐步积蓄、累加到逐步放大、加速放大破坏性能量,不断增加着严重性;直至难违失控、超限而爆,把已经不可承受的严重性转化为必然的破坏性和不得不吞下的苦果。这是危机的最典型表现,是危险状态与趋势的动态化,即危险的不断叠加和严重化。看危机、治危机,如果不在危机轻时先下手,则必为危机所苦。
第三,由浅到深。随着危机的危害性不断加重,危机的恶性化也在同步推进。一方面,危机所在和即将扩散到的部位越来越多,所发生的恶性影响由浅到深,不断渗入、穿透、充盈到所历部位并积存其中,不仅逐渐改变着被影响部位的表面安全甚至表面特性,而且逐渐、有时是突然引发被影响部位的深层次因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该部位乃至该事物的整体从根本上发生深刻、实质的恶性变化,造成该事物的恶性破败甚或恶性解构,以至于最终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可救到不治的恶化过程,是一种内向式恶性舒张和恶性深化的危机酝酿与发展过程,是表现为可以感受得到、却不一定外显可以见到的恶化状态与趋势。
第四,由缓到烈。随着危机恶化的不断加深,危机的破坏性也同时不断得到强化和加剧。在这个过程中,危机的有害能量逐步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地不断积累叠加、构造成体,不仅对所影响或所在部位或整体的健康、正常运行和安全直接形成空间挤压并由此逐渐实现实质替代,而且会越来越频繁地躁动并由此酝酿和加速推进着总爆发。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危机的这种破坏性,并及早给“危机的胎盘”扎洞以使危机能量在积聚的同时就漏失、释放,那么就能有效阻止危机能量的累积与叠加,就能把危机发展有效阻止在微弱未强之时,而决不等到危机爆发失控之时才“悔之晚矣”。
第五,由点到面。危机的生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演进过程。无论是内透式的恶化过程还是外显式的作祸过程,危机都经历了逐渐增加危害点、连成危害面、结成危害体的破坏过程。在此过程中,危机由可控逐渐变得不可控,危机由危险的状态逐渐变成令人恐怖的祸害,结果是形成广大而深远的恶劣影响。这使危机应对由原本可能的主动变成了原本不必的被动,由原本可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效的能动变成了只能成本极大而效益极小的无奈。
概括起来说,上述特点其实具体体现了危机规律的渐发性特点,是否深知并能切实针对这些具体特点采取措施,将决定危机应对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要做好危机应对的工作,就一定要高度关注、非常熟悉并紧扣危机的渐发性,而后确保能够务实切要地拿态度、出点子、施举措。
渐发性危机应对的基本原则
对于做好危机应对工作来说,渐发性危机的特点既有天然的好处,也有天然的坏处。天然的好处主要是指危机的渐发性可以给危机治理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从容反应、稳拿措施,而且还能为危机应对提供矫正甚或从头再来的机会。天然的坏处主要是指危机的渐发性会成为麻醉剂,使人们误以为没有危机或者不会发生危机,不断造成危机麻痹和危机盲点,最终造成“温水煮青蛙”、来不及挽救的严重后果。
在危机应对实践中,渐发性危机的这些特点到底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一个前提,那就是面对现实情况能否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而实事求是、正视正对和务实认真。
如果持有这样一个前提,那么危机应对便能从一开始就保持高度的危机警觉性、危机透视力和危机把握力,由此确保至少两个方面的有效性和成功性:一是危机预见力,即可以确保及早发现危机的蛛丝马迹;二是危机预防力,既可以及早采取措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还可以在危机未酝酿之前就进行战略把握和战略应对,消除危机形成条件,挖掉危机的墙脚,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范未然。这样的危机应对就是能够早发现、早治理,从容有措,见危机于渐进,化危机于未成,真正赢得危机应对的先机和主动,确保能成本极低而收效极高,确保无恶果。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前提,那么危机应对则无从谈起,人们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麻痹和盲目状态而丧失危机警觉性、危机洞察力、危机透视力和危机把握力,直至丧失先机和主动而陷于被动和失败。事实上,没有这一前提至少会出现如下两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不知有危机正在形成和逼近而不予以早治和预防,客观上为危机的自由积聚、发展与成熟提供了机会和帮助,同时也自然放弃了危机治理的先机和主动权,使危机最终以强烈有效的突然性带来严重的袭击与破坏;二是容易形成盲目乐观、过分自信、狂妄自大、无视教训、不顾后果的心态与气氛,直接导致回避现实、忽视危机、无视危机、掩盖危机、自欺欺人的“鸵鸟做法”,憎恶危机提醒,不敢正视危机,致使危机面前无所作为、不敢作为,任由危机伏击和追击。这时,即使还能“危时有觉醒、急时抱佛脚、再做最后拼”,也基本做不到成功应对,而只能吞下苦果、坐以待毙。这样的危机应对就是迟发现、迟治理,或者是无觉察、无治理,在危机面前总是麻木不仁而措手不及、成本极大而收效极小。
常言道: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但是,在危机应对上,却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甚至摔多次跤的情况。有些危机本可避免,有些危机本可减轻和化解,但却都未能幸免,甚至一再发生,是一种典型的低级重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危机意识,不知渐发性危机的特点,不仅不能把危机的渐发性转化为危机应对取胜的空间余地和有利条件,而且还让危机的渐发性变成了打掉危机意识、特别是危机警觉性和觉察力的麻醉剂;于是,即使危机就在身边,也不会觉得有危机,甚至还会认为:危机离自己很远,危机只发生在别处,只有别人那里才会有危机。这种问题的最突出表现是:看事物总是表面化、跟前化、碎片化和主观化,凡事报喜不报忧、虚妄而僵化,以至于出现并保持“皇帝的新装”等扭曲与变态行为。其根源就是丧失了危机应对的主观能动性。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祸患多生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就是这种丧失危机意识、进而丧失危机预见力和危机应对力的表现与结果。
对于任何人来说,危机应对都贵在早发现、早准备、早治理。如果事发前就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那么危机治理就必定能绰绰有余。事实上,越早发现危机,就越便于事先布局,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而若待到危机爆发,能力再强也会陷入被动。高明的危机应对就在于能够预见危机,能够事先规避或伏击危机而决不为危机所伏击。
总之,要确保渐发性危机应对的主动性、有效性和成功率,就要依据其特点保持极强的危机警觉性、危机觉察力、危机预见力与危机把握力,从根本上避免遭受危机的打击,并以这种态度来看待、把握和应对渐发性危机,从而确保把功夫下在平时,而在关键时刻夺取胜利,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危机渐发性,提高危机预见力
基于前述分析可知,提高危机预见力至关重要。为此,总体而言要充分依据危机的渐发性,具体而言要根据渐发性危机的具体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高危机预见力:
第一,要增强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见力的质量基础、有效前提和动力源泉,危机预见力来自于高度的危机意识。只有具有了危机意识才能避免和消除危机盲点和麻痹性,增强危机敏感性和警觉性,及时感受和觉察到各种潜在与现实的危险状态和趋势,由此提高危机觉察力和危机把握力,进而增强危机应对的先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最终形成强大的危机预见力。可以说,危机意识越强,危机预见力就可能越高;危机意识越弱,危机预见力就越低。因此,只有增强危机意识,才能养成高超的危机预见力。
第二,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问题意识。危机意识直接来自于高度的忧患意识。只有具有忧患意识,才能确保高度清醒,才会认真对待各种风险和问题;没有忧患意识,即使风险再大、问题再严重,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对危机的预见。为此,还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问题意识,不仅要将这两个意识构筑成忧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将其与危机意识联系起来。在忧患意识的主导下,从危机看到风险,再从风险看到问题,形成一个“危机—风险—问题”溯源审视和把握危机的逻辑,并反向形成一个“问题—风险—危机”顺流归结和治理危机的路径。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直接体现为危机应对并确保其有效性的危机预见力。
第三,要突出三个重点来提升危机预见力。一是充分把握危机的实质特点,确保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类型的危机,主要是要善于正确区分实际危机的渐发性与突发性,还要正确区分敌我与是非、紧情与危机、常规事件与突发事件。二是科学判断危机的严重程度,确保准确掌握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危机的危害性,主要是要正确区分一般危机与严重危机、主要危机与次要危机、紧迫危机与危急危机、普通危机与重特大危机,还要把主要紧急情况进行程度分级和优先排序。三是及时掌握危机的动态变化,基本推知危机的影响走势,主抓并全力解决重大、突出的紧急问题和主要危机,这里的核心就是审时度势、速作判断、研知态势,确保正确性、掌握走向、分清轻重缓急和先后主次,确保危机应对恰切妥当、及时得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确保三个“一”来打造优良的危机预见力。一是危机一酝酿就能洞悉;二是危机一萌芽就能抓住;三是危机一变化就能掌握。诚如前文所述,危机渐发性具体表现出来的五个特点中的前期性状最易让人放松警觉、造成麻痹;要确保危机预见力的随时存在与始终锐利,就一定要时刻保持饱满的危机意识,并在此前提下密切关注、同步把握危机由微到显、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缓到烈、由点到面的进展变化,随时侦知或诊断出危机的要害,及时调整或确定危机治理的焦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方式方法,不能落后于危机在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变化发展而反应过晚或者没有反应。为此,要针对这五个具体特点,建立相应的问题分析与跟踪机制、风险分析与预测机制、危机分析与预警机制。这里的核心就是要确保从主观能动性上做到看一眼就能洞穿危情、抓住要害、锁定目标,从时间上为危机应对赢得更多的余地和更大的可能。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善于预见危机,才能确保真正掌握危机应对的主动和先机。
总之,危机预见能力就是在危机爆发之前、甚至在危机萌芽之初就能洞悉和把握住危机的本领,是一种事关能否主动掌握赢得危机博弈全局的能力。兵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强调在开战之前应能充分了解和掌握敌方情况,只有这样才算抓住了博弈胜算的关键,而这就要求博弈当事方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危机预见力。在实战当中,显然只有具备更强危机预见力的一方才能做到这一点,也才更有胜算的把握。因此,要善于成功应对渐发性危机,就一定要侧重提升和优化危机预见能力。
责 编 / 肖 洁
关键词: 渐发性危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预见力;
危机不是所谓的“危险加机遇”,而仅仅是指危险的状态与趋势。从形态上看,最容易抓人眼球、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危机主要是突发事件即突发性危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最多、存在最广、最应引起注意的危机却不是突发事件,而更应是它的相反形态,即渐发性危机。这是因为,在整个危机体系中,渐发性危机实际是占多数和主体地位的一种基本形态;而且大量突发事件其实原本就是渐发性危机,只是其渐发过程常常被忽视了,只有其引起强烈冲击和震撼的突发过程时才为人所知、所重视,从而以为那是突发事件。这种不注重危机渐发性的情况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教训不仅深刻,而且惨重。因此,要取得危机应对的更大成功,就一定要多关注危机的渐发性,争取赢得更大的应对主动。
渐发性危机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特点
渐发性危机是指逐渐形成和强化的危险状态与趋势。“逐渐形成和强化”是这类危机的基本特性。这一特性的实质是逐步积聚风险,逐步积累能量,逐步酝酿成熟,等待寻找“引子”,突然爆发震荡,造成苦果待饬。这种基本特性实际上恰恰是危机在不同阶段前后关联、内在一致、整体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规律。其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有很多,但对于人们认识、把握和有效应对危机来说,则主要有如下五个具体特点:
第一,由微到显。“风起于青萍之末”,危机非无本之木。与其他事物一样,危机也有一个从种子到长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而危机的种子常常是很微小的因素,只有很微弱的痕迹,不易被看见、被发现,最易被疏忽、被忽视;并借助这种情境不受干扰、不得早治,而得以自由生长、逐渐成熟和逐渐显露。当人们发觉时,危机已基本成熟和近乎失控了。这里所谓的危机种子就是风险,而风险的种子却是问题。事实上,危机只是风险的积聚与爆发,风险实是问题的积聚与恶化,问题则是各种矛盾与不和谐;风险就是危机的前期形态和根子,而问题则是风险的前期形态与根子;因而,问题就是危机的源头所在。危机由微到显的过程就是从问题到风险再到危机的过程。只要不注意问题,就不会注意风险;只要不注意风险,就不会注意危机;不会注意危机,就无从谈起危机应对。因此,要看危机,就要先看风险;而要看风险,却要先看问题;然后才能防微杜渐,抓根治本,赢在早治,赢得主动。
第二,由轻到重。危机就像一个脓包,起初看来只是有点发炎,在不得早治的情况下逐渐积累病菌,逐渐强化和扩展脓肿,逐渐积聚着破坏一个区域健康的能量。通过加速增长、蕴集和放大破坏性能量,最终发展成一个危害全身健康乃至生命的巨疔大痈。这即是说,危机的危害性就是沿着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从逐步积蓄、累加到逐步放大、加速放大破坏性能量,不断增加着严重性;直至难违失控、超限而爆,把已经不可承受的严重性转化为必然的破坏性和不得不吞下的苦果。这是危机的最典型表现,是危险状态与趋势的动态化,即危险的不断叠加和严重化。看危机、治危机,如果不在危机轻时先下手,则必为危机所苦。
第三,由浅到深。随着危机的危害性不断加重,危机的恶性化也在同步推进。一方面,危机所在和即将扩散到的部位越来越多,所发生的恶性影响由浅到深,不断渗入、穿透、充盈到所历部位并积存其中,不仅逐渐改变着被影响部位的表面安全甚至表面特性,而且逐渐、有时是突然引发被影响部位的深层次因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该部位乃至该事物的整体从根本上发生深刻、实质的恶性变化,造成该事物的恶性破败甚或恶性解构,以至于最终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可救到不治的恶化过程,是一种内向式恶性舒张和恶性深化的危机酝酿与发展过程,是表现为可以感受得到、却不一定外显可以见到的恶化状态与趋势。
第四,由缓到烈。随着危机恶化的不断加深,危机的破坏性也同时不断得到强化和加剧。在这个过程中,危机的有害能量逐步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地不断积累叠加、构造成体,不仅对所影响或所在部位或整体的健康、正常运行和安全直接形成空间挤压并由此逐渐实现实质替代,而且会越来越频繁地躁动并由此酝酿和加速推进着总爆发。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危机的这种破坏性,并及早给“危机的胎盘”扎洞以使危机能量在积聚的同时就漏失、释放,那么就能有效阻止危机能量的累积与叠加,就能把危机发展有效阻止在微弱未强之时,而决不等到危机爆发失控之时才“悔之晚矣”。
第五,由点到面。危机的生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演进过程。无论是内透式的恶化过程还是外显式的作祸过程,危机都经历了逐渐增加危害点、连成危害面、结成危害体的破坏过程。在此过程中,危机由可控逐渐变得不可控,危机由危险的状态逐渐变成令人恐怖的祸害,结果是形成广大而深远的恶劣影响。这使危机应对由原本可能的主动变成了原本不必的被动,由原本可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效的能动变成了只能成本极大而效益极小的无奈。
概括起来说,上述特点其实具体体现了危机规律的渐发性特点,是否深知并能切实针对这些具体特点采取措施,将决定危机应对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要做好危机应对的工作,就一定要高度关注、非常熟悉并紧扣危机的渐发性,而后确保能够务实切要地拿态度、出点子、施举措。
渐发性危机应对的基本原则
对于做好危机应对工作来说,渐发性危机的特点既有天然的好处,也有天然的坏处。天然的好处主要是指危机的渐发性可以给危机治理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从容反应、稳拿措施,而且还能为危机应对提供矫正甚或从头再来的机会。天然的坏处主要是指危机的渐发性会成为麻醉剂,使人们误以为没有危机或者不会发生危机,不断造成危机麻痹和危机盲点,最终造成“温水煮青蛙”、来不及挽救的严重后果。
在危机应对实践中,渐发性危机的这些特点到底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一个前提,那就是面对现实情况能否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而实事求是、正视正对和务实认真。
如果持有这样一个前提,那么危机应对便能从一开始就保持高度的危机警觉性、危机透视力和危机把握力,由此确保至少两个方面的有效性和成功性:一是危机预见力,即可以确保及早发现危机的蛛丝马迹;二是危机预防力,既可以及早采取措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还可以在危机未酝酿之前就进行战略把握和战略应对,消除危机形成条件,挖掉危机的墙脚,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范未然。这样的危机应对就是能够早发现、早治理,从容有措,见危机于渐进,化危机于未成,真正赢得危机应对的先机和主动,确保能成本极低而收效极高,确保无恶果。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前提,那么危机应对则无从谈起,人们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麻痹和盲目状态而丧失危机警觉性、危机洞察力、危机透视力和危机把握力,直至丧失先机和主动而陷于被动和失败。事实上,没有这一前提至少会出现如下两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不知有危机正在形成和逼近而不予以早治和预防,客观上为危机的自由积聚、发展与成熟提供了机会和帮助,同时也自然放弃了危机治理的先机和主动权,使危机最终以强烈有效的突然性带来严重的袭击与破坏;二是容易形成盲目乐观、过分自信、狂妄自大、无视教训、不顾后果的心态与气氛,直接导致回避现实、忽视危机、无视危机、掩盖危机、自欺欺人的“鸵鸟做法”,憎恶危机提醒,不敢正视危机,致使危机面前无所作为、不敢作为,任由危机伏击和追击。这时,即使还能“危时有觉醒、急时抱佛脚、再做最后拼”,也基本做不到成功应对,而只能吞下苦果、坐以待毙。这样的危机应对就是迟发现、迟治理,或者是无觉察、无治理,在危机面前总是麻木不仁而措手不及、成本极大而收效极小。
常言道: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但是,在危机应对上,却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甚至摔多次跤的情况。有些危机本可避免,有些危机本可减轻和化解,但却都未能幸免,甚至一再发生,是一种典型的低级重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危机意识,不知渐发性危机的特点,不仅不能把危机的渐发性转化为危机应对取胜的空间余地和有利条件,而且还让危机的渐发性变成了打掉危机意识、特别是危机警觉性和觉察力的麻醉剂;于是,即使危机就在身边,也不会觉得有危机,甚至还会认为:危机离自己很远,危机只发生在别处,只有别人那里才会有危机。这种问题的最突出表现是:看事物总是表面化、跟前化、碎片化和主观化,凡事报喜不报忧、虚妄而僵化,以至于出现并保持“皇帝的新装”等扭曲与变态行为。其根源就是丧失了危机应对的主观能动性。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祸患多生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就是这种丧失危机意识、进而丧失危机预见力和危机应对力的表现与结果。
对于任何人来说,危机应对都贵在早发现、早准备、早治理。如果事发前就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那么危机治理就必定能绰绰有余。事实上,越早发现危机,就越便于事先布局,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而若待到危机爆发,能力再强也会陷入被动。高明的危机应对就在于能够预见危机,能够事先规避或伏击危机而决不为危机所伏击。
总之,要确保渐发性危机应对的主动性、有效性和成功率,就要依据其特点保持极强的危机警觉性、危机觉察力、危机预见力与危机把握力,从根本上避免遭受危机的打击,并以这种态度来看待、把握和应对渐发性危机,从而确保把功夫下在平时,而在关键时刻夺取胜利,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危机渐发性,提高危机预见力
基于前述分析可知,提高危机预见力至关重要。为此,总体而言要充分依据危机的渐发性,具体而言要根据渐发性危机的具体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高危机预见力:
第一,要增强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见力的质量基础、有效前提和动力源泉,危机预见力来自于高度的危机意识。只有具有了危机意识才能避免和消除危机盲点和麻痹性,增强危机敏感性和警觉性,及时感受和觉察到各种潜在与现实的危险状态和趋势,由此提高危机觉察力和危机把握力,进而增强危机应对的先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最终形成强大的危机预见力。可以说,危机意识越强,危机预见力就可能越高;危机意识越弱,危机预见力就越低。因此,只有增强危机意识,才能养成高超的危机预见力。
第二,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问题意识。危机意识直接来自于高度的忧患意识。只有具有忧患意识,才能确保高度清醒,才会认真对待各种风险和问题;没有忧患意识,即使风险再大、问题再严重,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对危机的预见。为此,还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问题意识,不仅要将这两个意识构筑成忧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将其与危机意识联系起来。在忧患意识的主导下,从危机看到风险,再从风险看到问题,形成一个“危机—风险—问题”溯源审视和把握危机的逻辑,并反向形成一个“问题—风险—危机”顺流归结和治理危机的路径。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直接体现为危机应对并确保其有效性的危机预见力。
第三,要突出三个重点来提升危机预见力。一是充分把握危机的实质特点,确保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类型的危机,主要是要善于正确区分实际危机的渐发性与突发性,还要正确区分敌我与是非、紧情与危机、常规事件与突发事件。二是科学判断危机的严重程度,确保准确掌握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危机的危害性,主要是要正确区分一般危机与严重危机、主要危机与次要危机、紧迫危机与危急危机、普通危机与重特大危机,还要把主要紧急情况进行程度分级和优先排序。三是及时掌握危机的动态变化,基本推知危机的影响走势,主抓并全力解决重大、突出的紧急问题和主要危机,这里的核心就是审时度势、速作判断、研知态势,确保正确性、掌握走向、分清轻重缓急和先后主次,确保危机应对恰切妥当、及时得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确保三个“一”来打造优良的危机预见力。一是危机一酝酿就能洞悉;二是危机一萌芽就能抓住;三是危机一变化就能掌握。诚如前文所述,危机渐发性具体表现出来的五个特点中的前期性状最易让人放松警觉、造成麻痹;要确保危机预见力的随时存在与始终锐利,就一定要时刻保持饱满的危机意识,并在此前提下密切关注、同步把握危机由微到显、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缓到烈、由点到面的进展变化,随时侦知或诊断出危机的要害,及时调整或确定危机治理的焦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方式方法,不能落后于危机在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变化发展而反应过晚或者没有反应。为此,要针对这五个具体特点,建立相应的问题分析与跟踪机制、风险分析与预测机制、危机分析与预警机制。这里的核心就是要确保从主观能动性上做到看一眼就能洞穿危情、抓住要害、锁定目标,从时间上为危机应对赢得更多的余地和更大的可能。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善于预见危机,才能确保真正掌握危机应对的主动和先机。
总之,危机预见能力就是在危机爆发之前、甚至在危机萌芽之初就能洞悉和把握住危机的本领,是一种事关能否主动掌握赢得危机博弈全局的能力。兵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强调在开战之前应能充分了解和掌握敌方情况,只有这样才算抓住了博弈胜算的关键,而这就要求博弈当事方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危机预见力。在实战当中,显然只有具备更强危机预见力的一方才能做到这一点,也才更有胜算的把握。因此,要善于成功应对渐发性危机,就一定要侧重提升和优化危机预见能力。
责 编 / 肖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