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sea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它有两方面的涵义,即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的一个关键的社会组织——班级,其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影响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因素主要包括校内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相应地,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应从以下几点入手:新课改的适度进行,改变传统分班标准,开设补偿性课程等。
  关键词:班级教育机会均等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0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00-02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教育公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包括教育权力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权力平等是社会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它要求社会个体根据其天赋取得各种教育机会。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并不假定所有个体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因为每个不同的个体在天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一方面,它与个体的自身素质有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它的实现又受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所谓班级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处于同一班集体中的学生都有参与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都能依据其天赋取得各种教育机会,使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影响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主要因素
  
  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公正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正的核心环节。虽然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无法绝对实现,也应力求缩小这一差距,达到最大限度的接近。在中小学管理中影响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和校内因素两个方面。
  (一)影响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因素
  1.新课改与教学实际的诸多不适
  新课改正进行的轰轰烈烈,但课改的进程并未与教学实际环环相扣。教材,教法,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都在改变,唯独没变的是评价机制,这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虽然新课改在评价方式上力求多元化,但勿庸置疑,分数的好坏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考核和学生的评价并没有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杠杆,追求升学率依然是多数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于是,出现这样的怪形象:教师在使用新课标的同时还使用旧大纲;教师为了提高成绩急功近利,在教学方法上沿袭单一的注入式方法,无视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目标和内容虽然有了很多变化,但缺乏特色和实用价值;由此,教师的育人功能、教育的指导作用、考试的检验和评价作用及试题的科学性都没能发挥出素质教育理念下这些方面的巨大功效,与新课改的初衷相去甚远。
  2.性别差异
  由于长期受到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在教育上更是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社会及家族观念牢牢束缚着女性的手脚。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许多地区现在还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这种男优女劣的思想更为明显。在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教师对男女生的期望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在班级管理和其它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生,教师在班干部的任用方面也更多的趋向于男生。无形中男女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性就产生了变化,教育上的这种性别差异也对她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成熟度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小学作为社会育人的基础性教育工程,应对这一现象给予高度重视,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男性”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影响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校内因素
  1.班级规模过大
  班级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机会的均等。班级规模过大,就会使得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及其他方面的活动非常有限,这样,大多数学生就没有进入班委会参与管理实践的机会;另外,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性格内向或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就会受到忽视,而这一部分被忽视的学生恰恰是我们的教育取得进展的关键部分。此外,班级规模过大还会给教师增加管理难度,面对水平和性格等各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加以引导,遇到问题只能浮于表面,简单处理,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了师生感情。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灌输,升学成为教学内容的唯一宗旨。由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久而久之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多数学生而言,学习不具有任何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只是接受和记忆知识的机器,进而造成了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局面,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脱离当地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学生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大批学生辍学,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致使学校升学率低下,而学校只能更加强调与升学内容相符课程的传授,学校越注重单一理论课程的传授,学生也就愈加厌学。这种恶性循环长期运行,导致了教育自身调节能力的丧失和学校威望的下降,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进一步加大。
  3. 教师素质尚低
  在班级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对班级教育资源的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否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观念会影响学生教育机会均等的获得。首先,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影响学生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有些教师会对学生划分等级,用“有色眼镜”给学生贴标签,这种人为制造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作为育人者不能也不该具有这种思想素质。其次,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影响着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教师业务素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因素,学生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本身知识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知之甚少,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无的放矢,不同状况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第三,依个人“喜好度”对学生区别对待。有的教师喜欢聪明的男生,而有的则喜欢文静漂亮的女生,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三、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诸多建议
  
  在影响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诸多因素中,有些是学校管理者很难控制的,如传统教育模式的现状。但并不是说,学校就此无能为力,坐以待毙了。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措施来尽可能地实现中小学管理中的教育机会均等。
  1.新课改要适度进行
  我们提倡“改革要适度”,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要“破立有度”;在变革的速率控制上,要“疾徐有度”;在改革的关系把握上,要“收放有度”。在课程设置上,不具备开设条件的学校要量力而行,不可急于上马;教学内容要有所改动,以适合地方与农村学校;改变原有评价机制,积极树立素质教育观,形成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在班级管理和教师管理方面,应做到公平公正,并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要求,灵活多变的进行管理,做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和谐发展。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对象是学校的主体,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并且都希望能够在班集体中扮演合适的角色,以争取更多的表现与锻炼机会,完成自我实现。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除了采取必要的硬性措施和规章制度约束之外,在教师和学生考核方面,应多注重柔性化管理和多元的评价标准。考核过程中采用集体评议、双方互评和自评等方法,人人有权参与学校管理。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和谐,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集体。
  2.改变传统分班标准,按兴趣分班
  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情商,而不是智商。这是众多研究揭示的成果。但我们目前中小学分班的标准还是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操作,这种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真正的不公。按学生兴趣进行分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按照学生兴趣进行分班,与教育的差别对待原则和处理差别的“切合性”原则相适应。不同的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班级,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某一点上的真正突破,利于培养精英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不感兴趣的科目进行集体补习。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逐步建立起学生对该科目的认同感。这种集体补缺的方法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3.开设补偿性课程
  这种课程采取最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方式进行。如果学生具有听觉优势,则可以用有声读物代替传统的文本图书,以口试代替笔试,以录音代替笔记;如果学生具有视觉学习优势,就用情境和视觉形象代替听觉材料。充分利用学生之长补其之短,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他们都有平等的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机会,同时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由于没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而放弃学习的概率,这对成长中尚缺少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来说是不无裨益的。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可以对教师的任用采取聘任制,并逐渐实现“以新代老”的过渡,为学校注入新思想,新活力。要聘用授课能力强,思想品德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同时教师的聘任级别与教师待遇挂钩。
  (2)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出学习。应当从过去的一劳永逸的静态发展观转变为终身学习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观。不仅要有明晰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规划,还要有明晰的教师发展工作规划。为教师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机会,要有长远眼光,不必急功近利,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学生参与教师考评
  让学生给教师考评打分,既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又真实的再现了教师的实际水平,便于学学校决定对不同水平教师的聘任。
  (4)控制教师流向
  当前社会人才流动中,教师流动是单一的,多数是从农村流向城市,造成了人才大量向城市集中,农村中小学缺乏优秀教师的局面。人员的频繁变动,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开展和有序进行。因此,要以签约的方式控制教师流动。加强教师人员流动的计划性。
  5.改变“男优女劣”的性别观
  对于性别的不同对待造成的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首先,要从人们的思想上改变这种观念,做好宣传工作,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外在环境和政策方面有所倾斜,做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对女童的失学和辍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法律途径保障女童的合法受教育权利。
  总之,教育公正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改变传统观念,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分班制度以及改善中小学教师资源结构等措施,尽可能为中小学班级教育机会均等最大化的实现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吕景城.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2]史湘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非经济因素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4(10).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王善迈,等.我国就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1998(6).
  
  Tentative Study on the Equivalence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in the Class of the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SHI Hong-meiLI Bao-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273165)
  Abstract: Education Justice is an eternal goal of our society.It includes the equity of education right and education opportunity.Class is a critical parts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equivalence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in class should not be ignored by us.At present,there are two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blem: school and society.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unfavorable problems,we should take action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Change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 to divide class;Open the compensating couse,as well.
  Key words: Class; Education opportunity; Factors; Suggestions
其他文献
爸爸:怎么搞的,大白天还开着灯?  儿子:这是你早上上班走时忘记关的。  爸爸:你发现了,為什么不关?  儿子: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用事实说话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