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过敏性肺炎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96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临床诊断组(49例)及病理诊断组(47例),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致敏原、肺功能、胸部CT表现、BALF细胞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96例患者中女58例(60.4%),中位年龄53岁;致敏原以小分子化学物质(42.7%)以及动物蛋白(37.5%)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气短(90.6%)、咳嗽(76.0%);肺功能以弥散功能障碍(73.5%)以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9.7%)为主;影像学除表现为磨玻璃影(64.6%)、小叶中心性结节影(21.9%)、气体陷闭征(15.6%)外,还可见网格影(45.8%)、牵张性支气管扩张(21.9%)以及蜂窝肺(9.4%)表现;BALF细胞学淋巴细胞计数>0.2以及CD4/CD8<0.9的比例在病程<1年的患者中更高;病理诊断组与临床诊断组比较,在年龄、性别分布以及临床表现、肺功能损害、影像学改变等方面具有较为一致的特点,但是病理诊断组病程更长(分别为24和6个月,Z=-2.492,P=0.013),杵状指趾(分别为23.4%和8.2%,χ2=4.227,P=0.040)、弥散功能障碍(分别为90.7%和44.0%,χ2=35.219,P<0.01)以及网格、牵张性支气管扩张、蜂窝肺(分别为57.5%和26.5%,χ2=9.434,P<0.01)表现更加突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过敏性肺炎阳性率低(8.2%),病理确诊需外科肺活检。
结论过敏性肺炎诊断困难,部分病例可通过暴露病史、影像、BALF做出临床诊断,但是当上述表现不典型时,需借助病理进行临床-影像-病理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