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96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颈椎平均活动度(4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4.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患者颈椎固定时间及恢复健康的时间,并可保证术后颈椎活动度在正常水平,增加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50-03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工作于电脑前的白领人员,以颈椎关节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由于颈椎关节增生、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等形成疾病,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等[1]。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压迫颈髓和压迫神经根的症状,包括颈部酸痛、手指发麻、头晕、头迷等[2]。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MRI。对于颈椎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理疗、按摩等,适用于较轻的患者或不能承担手术风险的患者;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减压融合术、椎间盘置换术等。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如减压融合术在病变范围较大时容易
增加手术危险,增加术后融合关节退行性变的可能,减小颈椎活动度等[3]。因此,将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相联合可能会有更好地疗效,下面,就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9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6~58岁,平均(40.8±7.9)岁,其中神经根型28例,脊髓型20例;对照组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42.3±6.7)岁,其中神经根型30例,脊髓型18例。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96例颈椎病患者收入我院后,均完善MRI检查及颈椎活动度检查,确定采取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行全麻下,仰卧位,于颈前路入,切开减压后,置换Discover人工椎间盘,并进行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制动,留置引流管,进行抗炎治疗;对照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手术于全麻下,仰卧位,于颈前路入,切开减压,术后患者于实验组采取相同措施。患者痊愈后,统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4]
对于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度,MRI显示颈椎恢复原有解剖结构为治愈;临床症状减轻,颈椎活动度较受局限,MRI显示颈椎病变未见发展为显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颈椎活动度严重受限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显效率的和。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颈椎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见表1。
2.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关节炎、颈椎关键增生等。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肢酸痛、指尖发麻等,脊髓型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肢无力、乏力等,椎动脉型主要包括头晕、头迷等。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摄影、MRI等[5-6]。MRI对诊断颈椎病有较好的准确度,可以清晰的看到颈椎关节病变以及脊髓是否受压。根据疾病的发展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评估决定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病情较轻或不能承受手术风险的患者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运动、理疗、按摩、封闭治疗等[7]。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且能承受手术风险的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有减压融合术、椎间盘置换术等,包括颈前路入和颈后路入。本研究探讨的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通过颈前路入,在患者全麻的情况下,剥离组织,找到病变的颈椎,并取下病变的颈椎,去除椎间盘和软骨,并向后纵韧带方向减压,换上Discover假体,保证假体与上下椎关节接触良好,并用钢板内固定,术中应主要避免触碰神经、脊髓和血管,以免引起神经损伤和大出血,术后患者留置引流管,制动并进行抗炎治疗,及时进行康复训练[8-9]。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也是采用锥前路入,在患者全麻的情况下,取下病变椎体,向后纵韧带方向和钩状突方向减压,采用自身髂骨融合,并采用钢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也同样留置引流管、制动、进行抗炎治疗[10]。这两种术式均有利弊,对于颈椎病的患者,若将两种术式联合,可能会取得更好地疗效。本次研究,就是针对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实验组患者术后颈椎平均活动度(4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4.9)°,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术后有良好地颈椎活动度,减少颈椎活动局限,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证明了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可以缩短疾病疗程,减少花销并且减少恢复时间;实验组患者治疗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97.9,与对照组的87.5%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采用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使患者术后获得良好地颈椎活动度,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劲椎固定时间和恢复时间,增加总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1-12]。 [参考文献]
[1] 贡雯韵,袁文,侯洋,等.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11-15.
[2] 丁琛,刘浩,胡韬,等.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融合术的对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32-38.
[3] Ebraheim NA, Biyani A.Total disc replacement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J].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2,32(5):389-392.
[4] 杜建明,丁晓方,杜粱栋,等.交感型颈椎病的综合保守治疗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350-352.
[5] 任蓬程.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4(24):113-114.
[6] 梁磊,王新伟,袁文.颈椎人工椎问盘手术相关问题的共识与争议[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9):706-708.
[7] 王自洲,柳达,付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4-6.
[8] 蒋涛,任先军,王卫东,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7):529-533.
[9] 田伟,韩骁,刘波.术前因素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08-111.
[10] 何智勇,李开南,聂海,等.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四川医学,2012,33(11):1930-1931.
[11] 毛宁方,赵颖川,倪海健,等.颈前路非融合与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6):531-535.
[12] 辛宏力.脊髓型颈椎病36例前路手术治疗总结[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59-61.
(收稿日期:2014-05-28)
[关键词]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50-03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工作于电脑前的白领人员,以颈椎关节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由于颈椎关节增生、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等形成疾病,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等[1]。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压迫颈髓和压迫神经根的症状,包括颈部酸痛、手指发麻、头晕、头迷等[2]。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MRI。对于颈椎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理疗、按摩等,适用于较轻的患者或不能承担手术风险的患者;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减压融合术、椎间盘置换术等。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如减压融合术在病变范围较大时容易
增加手术危险,增加术后融合关节退行性变的可能,减小颈椎活动度等[3]。因此,将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相联合可能会有更好地疗效,下面,就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9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6~58岁,平均(40.8±7.9)岁,其中神经根型28例,脊髓型20例;对照组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42.3±6.7)岁,其中神经根型30例,脊髓型18例。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96例颈椎病患者收入我院后,均完善MRI检查及颈椎活动度检查,确定采取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行全麻下,仰卧位,于颈前路入,切开减压后,置换Discover人工椎间盘,并进行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制动,留置引流管,进行抗炎治疗;对照组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手术于全麻下,仰卧位,于颈前路入,切开减压,术后患者于实验组采取相同措施。患者痊愈后,统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4]
对于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度,MRI显示颈椎恢复原有解剖结构为治愈;临床症状减轻,颈椎活动度较受局限,MRI显示颈椎病变未见发展为显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颈椎活动度严重受限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显效率的和。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颈椎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颈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见表1。
2.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关节炎、颈椎关键增生等。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肢酸痛、指尖发麻等,脊髓型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肢无力、乏力等,椎动脉型主要包括头晕、头迷等。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摄影、MRI等[5-6]。MRI对诊断颈椎病有较好的准确度,可以清晰的看到颈椎关节病变以及脊髓是否受压。根据疾病的发展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评估决定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病情较轻或不能承受手术风险的患者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运动、理疗、按摩、封闭治疗等[7]。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且能承受手术风险的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有减压融合术、椎间盘置换术等,包括颈前路入和颈后路入。本研究探讨的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通过颈前路入,在患者全麻的情况下,剥离组织,找到病变的颈椎,并取下病变的颈椎,去除椎间盘和软骨,并向后纵韧带方向减压,换上Discover假体,保证假体与上下椎关节接触良好,并用钢板内固定,术中应主要避免触碰神经、脊髓和血管,以免引起神经损伤和大出血,术后患者留置引流管,制动并进行抗炎治疗,及时进行康复训练[8-9]。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也是采用锥前路入,在患者全麻的情况下,取下病变椎体,向后纵韧带方向和钩状突方向减压,采用自身髂骨融合,并采用钢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也同样留置引流管、制动、进行抗炎治疗[10]。这两种术式均有利弊,对于颈椎病的患者,若将两种术式联合,可能会取得更好地疗效。本次研究,就是针对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实验组患者术后颈椎平均活动度(4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4.9)°,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术后有良好地颈椎活动度,减少颈椎活动局限,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固定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证明了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可以缩短疾病疗程,减少花销并且减少恢复时间;实验组患者治疗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97.9,与对照组的87.5%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行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采用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使患者术后获得良好地颈椎活动度,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劲椎固定时间和恢复时间,增加总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1-12]。 [参考文献]
[1] 贡雯韵,袁文,侯洋,等.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11-15.
[2] 丁琛,刘浩,胡韬,等.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融合术的对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32-38.
[3] Ebraheim NA, Biyani A.Total disc replacement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J].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2,32(5):389-392.
[4] 杜建明,丁晓方,杜粱栋,等.交感型颈椎病的综合保守治疗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350-352.
[5] 任蓬程.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4(24):113-114.
[6] 梁磊,王新伟,袁文.颈椎人工椎问盘手术相关问题的共识与争议[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9):706-708.
[7] 王自洲,柳达,付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4-6.
[8] 蒋涛,任先军,王卫东,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7):529-533.
[9] 田伟,韩骁,刘波.术前因素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08-111.
[10] 何智勇,李开南,聂海,等.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四川医学,2012,33(11):1930-1931.
[11] 毛宁方,赵颖川,倪海健,等.颈前路非融合与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6):531-535.
[12] 辛宏力.脊髓型颈椎病36例前路手术治疗总结[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59-61.
(收稿日期: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