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就是米。大家可曾知道,水稻,原产于中国。
在中国北方,有“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南方则有规模与“四大文明”相当的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发展是以谷子、大豆为主要作物的旱地耕作文化,而长江文明则是以水稻为主,并且更为发达一些。
历史资料证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起源时间不相上下。在公元前五世纪,气候逐渐变冷,住在北方黄河流域的人们便向同样是农耕生活的温暖的南方地区迁移。当时的南方地区湖泊、河流众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地广人稀,农业开发相对于北方黄河流域较为落后。随着南迁陆续进行,长江流域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这就有效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但要想在短期内提高谷物的产量,还需要其他的技术。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就是对水稻的“驯化”。
为什么把对水稻的“驯化”称为一项科技成就呢?野生的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和其他谷子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是,我们的祖先偶然发现水稻有一个特点,如果在它快成熟时突然把水给它断掉,水稻为了传宗接代,就拼命长种子(谷子),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而每支稻穗可以长出几十颗谷子,这样一株水稻就可以获得上百颗谷子(今天高产出水稻每株能收获300颗谷子,甚至还要多)。
古人就是利用水稻的这个特性,人为地在水稻长到一半时,让水田干掉,一下子就获得了大量的谷物。这种水稻的种植方式,和水稻原先的生长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說是中国人通过改进水稻的种植技术而创造出一种高产的谷物。
于是,适宜在南方湿润环境下生长的水稻备受人们青睐,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快就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推广开来。
现在我们都知道,全国最好的大米是产自东北黑龙江的五常大米。东北大米由于种植时间长,阳光充沛,日照时间长,米粒饱满修长,口感甜糯爽滑。为什么原来适合在南方种植的水稻会在寒冷的北方得到推广呢?说起来,这和清朝的康熙皇帝有关呢!
康熙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时候非常注重农耕立国,他住的丰泽园里有几片试验田,康熙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藉田”仪式,亲自扶犁示范,根据季节种植当时的五谷:稻、麦、黍、稷、菽,以示重视农耕。
有一次,康熙发现有一株水稻长得特别粗壮,颗粒特别多,并早熟了60天,这就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康熙吩咐将这株水稻的种子收起来。第二年试种以后,果然再次早熟,而且吃起来很不错。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是水稻基因的一次突变,这一次的基因突变让水稻适应了北方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
康熙虽然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他觉得这是一株“嘉禾”,是上天对他勤勉执政的鼓励。于是对于新稻种,康熙先在宫廷内部试种,等到试种成功后,就正式宣布在北方推广种植,并称这个新稻种为“早御稻”。这就是东北大米的来历。
小小的一粒水稻,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粮食,让人们安居乐业,还给人类带来了制作青铜器、铁器等最先进的农具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也是促进稻米推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你们知道吗?用于稻米推广的土木技术、铁器制造技术,后来被用于战争,成为至关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人类的文明,又因水稻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进步。
在中国北方,有“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南方则有规模与“四大文明”相当的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发展是以谷子、大豆为主要作物的旱地耕作文化,而长江文明则是以水稻为主,并且更为发达一些。
历史资料证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起源时间不相上下。在公元前五世纪,气候逐渐变冷,住在北方黄河流域的人们便向同样是农耕生活的温暖的南方地区迁移。当时的南方地区湖泊、河流众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地广人稀,农业开发相对于北方黄河流域较为落后。随着南迁陆续进行,长江流域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这就有效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但要想在短期内提高谷物的产量,还需要其他的技术。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就是对水稻的“驯化”。
为什么把对水稻的“驯化”称为一项科技成就呢?野生的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和其他谷子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是,我们的祖先偶然发现水稻有一个特点,如果在它快成熟时突然把水给它断掉,水稻为了传宗接代,就拼命长种子(谷子),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而每支稻穗可以长出几十颗谷子,这样一株水稻就可以获得上百颗谷子(今天高产出水稻每株能收获300颗谷子,甚至还要多)。
古人就是利用水稻的这个特性,人为地在水稻长到一半时,让水田干掉,一下子就获得了大量的谷物。这种水稻的种植方式,和水稻原先的生长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說是中国人通过改进水稻的种植技术而创造出一种高产的谷物。
于是,适宜在南方湿润环境下生长的水稻备受人们青睐,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快就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推广开来。
现在我们都知道,全国最好的大米是产自东北黑龙江的五常大米。东北大米由于种植时间长,阳光充沛,日照时间长,米粒饱满修长,口感甜糯爽滑。为什么原来适合在南方种植的水稻会在寒冷的北方得到推广呢?说起来,这和清朝的康熙皇帝有关呢!
康熙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时候非常注重农耕立国,他住的丰泽园里有几片试验田,康熙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藉田”仪式,亲自扶犁示范,根据季节种植当时的五谷:稻、麦、黍、稷、菽,以示重视农耕。
有一次,康熙发现有一株水稻长得特别粗壮,颗粒特别多,并早熟了60天,这就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康熙吩咐将这株水稻的种子收起来。第二年试种以后,果然再次早熟,而且吃起来很不错。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是水稻基因的一次突变,这一次的基因突变让水稻适应了北方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
康熙虽然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他觉得这是一株“嘉禾”,是上天对他勤勉执政的鼓励。于是对于新稻种,康熙先在宫廷内部试种,等到试种成功后,就正式宣布在北方推广种植,并称这个新稻种为“早御稻”。这就是东北大米的来历。
小小的一粒水稻,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粮食,让人们安居乐业,还给人类带来了制作青铜器、铁器等最先进的农具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也是促进稻米推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你们知道吗?用于稻米推广的土木技术、铁器制造技术,后来被用于战争,成为至关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人类的文明,又因水稻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