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巴黎是一个有2 000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大都市。它以醉人的塞纳河、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壮美典雅的凯旋门、名字与内容一样漂亮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藏纳世界艺术精品的罗浮宫和欧洲古代皇宫的极品——凡尔赛宫等名胜古迹著称于世,吸引着全世界各种肤色的人们蜂拥而至。我两次到欧洲,都有幸到过巴黎。
有人说,巴黎如果没有罗浮宫,她只属于法国,而因为有了罗浮宫才属于欧洲、属于世界了。我两次到巴黎,又两次都参观了罗浮宫。
罗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现为国立美术博物馆,与彼得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
罗浮宫建筑本身是法兰西王朝的历史见证。13世纪初,法王菲力浦·奥古斯特下命令在一座原皇家大牢的原址上大兴土木,一座古典主义的壮观城堡古塔在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中矗立了起来。16世纪前半期,法兰西一世开始把它改建为文艺复兴式的宫殿。后来,又经过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十四和拿破仑三世的屡次改建,完成了罗浮宫的基本建筑。
罗浮宫的最后一次扩建始于1982年,历时15个年头,于1997年竣工。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宣读了“对罗浮宫实行全面的博物馆性建设”的计划,聘请了华盛顿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做建筑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博物馆学特点的文化集锦,取名为大罗浮宫,并使它熔融于周围环境之中”的罗浮宫。
罗浮宫现占地面积共161 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1 300平方米。比较固定的展览由古东方文物和伊斯兰艺术;古埃及文物;古希腊、罗马文物;工艺品、雕刻、绘画等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的分类不尽科学,有的以地区分,有的以年代分,有的以艺术种类分,不免有交叉。如雕刻部分有法国的,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的,也有北欧的。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刻在这部分找不到,因为它们被分散收藏到各自的地区馆中去了。
罗浮宫中有42万件藏品。这些藏品的来源除这座宫殿的主宰者们陆续收藏下的而外,更得益于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用枪炮的掠夺。他把所有被征服国家(主要是欧洲各国和埃及、叙利亚等)最好的艺术品都运进了罗浮宫,其中包括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乔·凡尼的《圣母哀子像》等著名绘画。拿破仑失败之后,虽有500多件珍品又完璧归赵,却仍然被罗浮宫留下了大批当年的“缴获品”。拿破仑为法国猎取宝物的狂热,没有因为拿破仑的失败而臭名远扬,相反,大大改变了法国的形象,从此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的美称,不再属于意大利的罗马,而属于法国的巴黎了。同时,拿破仑还给法国人留下了一个“传统”,法国的外交官、教士、商人继续把搞到手的埃及、希腊、意大利、波斯、古巴比伦的文物,塞进罗浮宫,丰富了那里的本来就很丰富的藏品。
42万件藏品比起有400万件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和前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比起有600万件藏品的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330万件藏品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3亿件藏品的美国史密森博物馆,以及拥有100万件藏品的中国故宫博物馆来不算多,但这绝对不影响罗浮宫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影响和地位。它以包容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而著称于世,其收藏范围之广、品类之多、质量之高、保存之完美,都是其他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
记得第一次走进罗浮宫的时候,主人就告诉我们,把罗浮宫各个展室的文物和艺术品都细看一遍至少需要一星期的时间。而我们一行两次去罗浮宫逗留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天,就只能是走马观花,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择其要者而驻足,选其精华而留神罢了。
不过,罗浮宫无论你怎么看,它都会使你心动和震撼。从外观上看,它本身就是一件集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装饰艺术,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于一身的巨大的艺术品。建筑大师们把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堪称建筑学及建筑史上的华彩乐章,充分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智慧。走进展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座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博大精深、阅读不尽的历史教科书。
罗浮宫最大量、最精美也最引人入胜的是它的雕刻和绘画。谁都知道罗浮宫镇馆之宝中的至宝是古希腊石雕《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阿芙蒂特》)和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又称《焦贡纳》)。这两件希世珍宝分别藏于古希腊馆和绘画部分中的意大利绘画馆。这两个地方总是人流如潮、拥挤不堪,连照张相都非常困难。不过无论怎样拥挤,谁也不会放过拍照留念的机会。 《米洛斯的维纳斯》被发现在爱琴海米洛斯岛,据说出于2 000多年前雕塑巨匠帕克拉西戴尔之手。这件端庄典雅而富有残缺美的艺术珍品,是古典艺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解说词说:“一尊著名的希腊雕塑品,一件不能逃避观众视线的杰作,一幅众所周知的雕像,一个不完整和永远让人赏心悦目的典范。”“不完整”是指它发现时双臂已缺,故又名“断臂女神”。后世艺术家们纷纷想象原雕像的双手是怎样的姿态,并试图安接,都始终不得要领。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的达·芬奇(另外两位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画的,关于画中人,有的说是一位富商妻子,有的说是一位官员的第三位妻子,还有的说是作者“自画像的变形”等。不管是谁,她把那迷人的微笑献给了永恒。还有她的右手,也被艺术家们誉为世界美术上最美、最不可思议的一只手。这幅肖像,作者前后整整画了四年。
除了以上两件圣宝,罗浮宫里还有许多享誉世界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如雕刻《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尼卡》。有人把她看作是与维纳斯齐名的不朽之作。她头部已缺,但从仅仅披着一袭“薄纱”的胴体可以看出那轻盈婀娜的风姿。她的双臂代之以一双雄鹰的翅膀,似在有力地扑打,作舒展飞翔之姿。这是为纪念古代希腊一次海战中萨莫色雷斯岛的征服者德米特里大败埃及王托密的舰队而制作的刚柔结合的艺术品,雕成于前306年,而她在希腊萨莫色雷斯被发掘出土时,都已经到了1863年,整整沉睡于地下达2 100多年。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意大利的、西班牙的、英国的还是法国的,都可从中亲眼目睹到早已享誉世界、为一般人耳熟能详的旷世杰作,如《最后的晚餐》、《漂亮的女园丁》、《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宫女》、《梅度斯之筏》等等。
在罗浮宫中,我们没有见到过多的中国作品。第一次参观时偶然发现的几个木雕小佛头,在第二次参观时也不见了。伯希和弄走的大量敦煌藏经洞的绘画经卷、文书等也不陈列在罗浮宫中,而保存在吉美博物馆中和国立图书馆中。
罗浮宫的举世瞩目自然增加了对它看护管理的难度。事实上罗浮宫的安全保卫设施也堪称世界一流,全馆安装了一套具有现代尖端技术的保卫系统,有红外线侦察、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设备等,同时还配备了950名保安人员。尽管防范严密,文物、艺术品被盗事件仍不断发生。近年来见诸报端的被盗案件就有五次之多。被盗文物主要是绘画,如法国19世纪的画家潘·德克里塞伯爵所作的油画《风景中的黄鹿》等,还有一柄重17公斤、长1.12米的17世纪的青铜戟。
罗浮宫连连失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人问,何不将所有展品都装进玻璃框中。该馆馆长说,一是费用太贵,再是解决玻璃的反光问题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10多年前,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曾这样做过,但后来又全部撤掉了。因为这样一来,展品很重,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搬运。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贼下了决心以后,再好的设施防范也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现场有保安人员,光巡逻是不够的。
从罗浮宫的屡屡被盗,联想到我们的一些馆藏文物及珍贵展品的保护措施,我们还没有条件像法国那样配备世界尖端的保安系统,也没有条件给每个馆都安装上网络电视监控,红外线侦察也是很低档次的。我们最方便易行,也最有效的恰恰是以人为主的“人、机、狗”的三结合。在这种“三结合”的办法下,也屡屡发生文物被盗事件。而失盗的原因不在“三结合”,而在于没有真正落实“三结合”,尤其是没有落实“以人为主”。问题往往出在人的环节上,即使“机”和“狗”出了问题,责任也在人身上。所以,“以人为主”的三结合,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行之有效的安保办法。即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能在所有的博物馆里都安装上世界尖端的保安系统了,还要发挥人的作用,还要搞“三结合”,正像罗浮宫不能离开保安人员在现场一样。
罗浮宫是一面镜子,从那里我们看到了文物、艺术品对于人类的重要和珍贵,也看到了保护、利用这些极其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为人类服务的艰难和责任重大。这是我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两次参观考察罗浮宫后感受最深的。
有人说,巴黎如果没有罗浮宫,她只属于法国,而因为有了罗浮宫才属于欧洲、属于世界了。我两次到巴黎,又两次都参观了罗浮宫。
罗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现为国立美术博物馆,与彼得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
罗浮宫建筑本身是法兰西王朝的历史见证。13世纪初,法王菲力浦·奥古斯特下命令在一座原皇家大牢的原址上大兴土木,一座古典主义的壮观城堡古塔在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中矗立了起来。16世纪前半期,法兰西一世开始把它改建为文艺复兴式的宫殿。后来,又经过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十四和拿破仑三世的屡次改建,完成了罗浮宫的基本建筑。
罗浮宫的最后一次扩建始于1982年,历时15个年头,于1997年竣工。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宣读了“对罗浮宫实行全面的博物馆性建设”的计划,聘请了华盛顿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做建筑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博物馆学特点的文化集锦,取名为大罗浮宫,并使它熔融于周围环境之中”的罗浮宫。
罗浮宫现占地面积共161 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1 300平方米。比较固定的展览由古东方文物和伊斯兰艺术;古埃及文物;古希腊、罗马文物;工艺品、雕刻、绘画等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的分类不尽科学,有的以地区分,有的以年代分,有的以艺术种类分,不免有交叉。如雕刻部分有法国的,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的,也有北欧的。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刻在这部分找不到,因为它们被分散收藏到各自的地区馆中去了。
罗浮宫中有42万件藏品。这些藏品的来源除这座宫殿的主宰者们陆续收藏下的而外,更得益于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用枪炮的掠夺。他把所有被征服国家(主要是欧洲各国和埃及、叙利亚等)最好的艺术品都运进了罗浮宫,其中包括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乔·凡尼的《圣母哀子像》等著名绘画。拿破仑失败之后,虽有500多件珍品又完璧归赵,却仍然被罗浮宫留下了大批当年的“缴获品”。拿破仑为法国猎取宝物的狂热,没有因为拿破仑的失败而臭名远扬,相反,大大改变了法国的形象,从此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的美称,不再属于意大利的罗马,而属于法国的巴黎了。同时,拿破仑还给法国人留下了一个“传统”,法国的外交官、教士、商人继续把搞到手的埃及、希腊、意大利、波斯、古巴比伦的文物,塞进罗浮宫,丰富了那里的本来就很丰富的藏品。
42万件藏品比起有400万件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和前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比起有600万件藏品的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330万件藏品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3亿件藏品的美国史密森博物馆,以及拥有100万件藏品的中国故宫博物馆来不算多,但这绝对不影响罗浮宫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影响和地位。它以包容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而著称于世,其收藏范围之广、品类之多、质量之高、保存之完美,都是其他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
记得第一次走进罗浮宫的时候,主人就告诉我们,把罗浮宫各个展室的文物和艺术品都细看一遍至少需要一星期的时间。而我们一行两次去罗浮宫逗留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天,就只能是走马观花,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择其要者而驻足,选其精华而留神罢了。
不过,罗浮宫无论你怎么看,它都会使你心动和震撼。从外观上看,它本身就是一件集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装饰艺术,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于一身的巨大的艺术品。建筑大师们把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堪称建筑学及建筑史上的华彩乐章,充分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智慧。走进展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座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博大精深、阅读不尽的历史教科书。
罗浮宫最大量、最精美也最引人入胜的是它的雕刻和绘画。谁都知道罗浮宫镇馆之宝中的至宝是古希腊石雕《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阿芙蒂特》)和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又称《焦贡纳》)。这两件希世珍宝分别藏于古希腊馆和绘画部分中的意大利绘画馆。这两个地方总是人流如潮、拥挤不堪,连照张相都非常困难。不过无论怎样拥挤,谁也不会放过拍照留念的机会。 《米洛斯的维纳斯》被发现在爱琴海米洛斯岛,据说出于2 000多年前雕塑巨匠帕克拉西戴尔之手。这件端庄典雅而富有残缺美的艺术珍品,是古典艺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解说词说:“一尊著名的希腊雕塑品,一件不能逃避观众视线的杰作,一幅众所周知的雕像,一个不完整和永远让人赏心悦目的典范。”“不完整”是指它发现时双臂已缺,故又名“断臂女神”。后世艺术家们纷纷想象原雕像的双手是怎样的姿态,并试图安接,都始终不得要领。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的达·芬奇(另外两位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画的,关于画中人,有的说是一位富商妻子,有的说是一位官员的第三位妻子,还有的说是作者“自画像的变形”等。不管是谁,她把那迷人的微笑献给了永恒。还有她的右手,也被艺术家们誉为世界美术上最美、最不可思议的一只手。这幅肖像,作者前后整整画了四年。
除了以上两件圣宝,罗浮宫里还有许多享誉世界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如雕刻《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尼卡》。有人把她看作是与维纳斯齐名的不朽之作。她头部已缺,但从仅仅披着一袭“薄纱”的胴体可以看出那轻盈婀娜的风姿。她的双臂代之以一双雄鹰的翅膀,似在有力地扑打,作舒展飞翔之姿。这是为纪念古代希腊一次海战中萨莫色雷斯岛的征服者德米特里大败埃及王托密的舰队而制作的刚柔结合的艺术品,雕成于前306年,而她在希腊萨莫色雷斯被发掘出土时,都已经到了1863年,整整沉睡于地下达2 100多年。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意大利的、西班牙的、英国的还是法国的,都可从中亲眼目睹到早已享誉世界、为一般人耳熟能详的旷世杰作,如《最后的晚餐》、《漂亮的女园丁》、《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宫女》、《梅度斯之筏》等等。
在罗浮宫中,我们没有见到过多的中国作品。第一次参观时偶然发现的几个木雕小佛头,在第二次参观时也不见了。伯希和弄走的大量敦煌藏经洞的绘画经卷、文书等也不陈列在罗浮宫中,而保存在吉美博物馆中和国立图书馆中。
罗浮宫的举世瞩目自然增加了对它看护管理的难度。事实上罗浮宫的安全保卫设施也堪称世界一流,全馆安装了一套具有现代尖端技术的保卫系统,有红外线侦察、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设备等,同时还配备了950名保安人员。尽管防范严密,文物、艺术品被盗事件仍不断发生。近年来见诸报端的被盗案件就有五次之多。被盗文物主要是绘画,如法国19世纪的画家潘·德克里塞伯爵所作的油画《风景中的黄鹿》等,还有一柄重17公斤、长1.12米的17世纪的青铜戟。
罗浮宫连连失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人问,何不将所有展品都装进玻璃框中。该馆馆长说,一是费用太贵,再是解决玻璃的反光问题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10多年前,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曾这样做过,但后来又全部撤掉了。因为这样一来,展品很重,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搬运。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贼下了决心以后,再好的设施防范也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现场有保安人员,光巡逻是不够的。
从罗浮宫的屡屡被盗,联想到我们的一些馆藏文物及珍贵展品的保护措施,我们还没有条件像法国那样配备世界尖端的保安系统,也没有条件给每个馆都安装上网络电视监控,红外线侦察也是很低档次的。我们最方便易行,也最有效的恰恰是以人为主的“人、机、狗”的三结合。在这种“三结合”的办法下,也屡屡发生文物被盗事件。而失盗的原因不在“三结合”,而在于没有真正落实“三结合”,尤其是没有落实“以人为主”。问题往往出在人的环节上,即使“机”和“狗”出了问题,责任也在人身上。所以,“以人为主”的三结合,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行之有效的安保办法。即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能在所有的博物馆里都安装上世界尖端的保安系统了,还要发挥人的作用,还要搞“三结合”,正像罗浮宫不能离开保安人员在现场一样。
罗浮宫是一面镜子,从那里我们看到了文物、艺术品对于人类的重要和珍贵,也看到了保护、利用这些极其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为人类服务的艰难和责任重大。这是我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两次参观考察罗浮宫后感受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