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NT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多项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央连续五年发出关于农业的1号文件,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新农村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注意防止各种偏差,确保健康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阶段出现的问题
  一是很多问题是原来就存在的。“三农”工作搞了这么多年,自然会存在和积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才出现的,硬把过去存在的问题归咎为新农村建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是开始出现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也是很正常的,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可以遂步克服的。
  三是要正确认识,加强引导。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不出现任何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态度,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穿于整个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长期的、宏大的历史任务,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在每个阶段都能健康发展,始终沿着中央提出的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一)进一步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第一,发挥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切实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资金投入上。
  第二,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目前,我们实行“市管县”体制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应当承担应有的投入,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建房,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事一议”方法来决策。国家财政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学会运用“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机制,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学会与群众商量办事,按民主决策程序办事。
  (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试点与推广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典型。总结以往在典型选择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应注重在经济发展处于当地中等状况的乡村中选择典型。中等状况的典型比较接近多数乡村的实际,较容易在面上推车。同时,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分别加强示范引导。应当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只是面上的工作先走一步,政府主要在规划制定、政策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应当实行普惠制,不能搞特殊化,这样的典型才有生命力。
  第二,正确处理分散与集中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对目前看不准的项目暂时不要匆忙建设。对那些长远规划要求拆并的自然村,可以有选择地推进某些建设项目。应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特别要防止现在花费很多人力才力物力投入建设、没过几年就要拆除的事情发生。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先从整治村容村貌做起,这项工作既是农民急切期盼的,又花钱少、见效快。拆并村庄是一个逐步推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
  第三,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奋斗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使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必须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集中解决某个方面的紧迫问题,每个阶段的建设和发展项目,都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根据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办事,发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一,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保持政策效力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就是因为稳定了家庭承包经济制度。因此,要继续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只要不是居家迁到城市居住,其承包经营权应当保留。对于举家外出打工的承包地,应当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合理流转,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以利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保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现代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发展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促进农业产业不断拓展、农民收入和就业较快增加。
  第三,加强农业设施基础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备足后劲。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更加喜人的局面,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158203 黑龙江省鸡东县哈达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抗体监测是检测动物免疫后免疫效果的有效办法。为全面了解地区畜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现状和免疫效果,及时发现防疫漏洞和薄弱环节,做好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以抗体检测为主要依据评价畜禽免疫的效果开展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提高畜禽免疫质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畜禽养殖
论述江泽民同志针对世界高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新变化,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提出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决策,论述了我军和我国防在武器备系统、军队
首先指出了建立企业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学习与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然后就企业如何通过建立技术联盟,实施有效的技术学习和推动技术进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等于控制”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管理等于服务”的新管理理念。在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下,管理者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营
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的凝聚升华对科技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作用.
[中图分类号] S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67-02  薏仁米是晴隆縣南部乡镇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基本占耕地面积的60-70%。经过走访和大面积田间调查,常年普遍产量不高,在中上等肥力土壤的产量旱地基本锁定在120-150公斤;水田基本锁定在150-180公斤。  1 影响产量的因素  1.1 耕作管理粗放,缺窝断行严重。  
产品形态设计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适应性特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品形态设计需要不断创新,使之适应并推动时代的发展。
中国加入 WTO已指日可待 , 中国蚕丝业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 WTO的挑战 ,是一个新的课题 . 针对当前中国蚕丝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
一、“垄三”栽培垄三模式的主要配套技术:1选择优良品种,严格进行种子精选选用高产、优质、适宜成熟、秆强、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种子定期更换。由于实行精量播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