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与机遇中突围的70后CEO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f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特殊的转折年代中成长,经历了多元文化的交汇,他们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新脊梁,是恰逢中国机遇的幸运者,却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代。他们的矛盾、敏感、低调,是适应时代背景最好的保护色。但同时,也可能成为一种阻碍他们脱颖而出担当社会领航者的障壁。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登的评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绝对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章。30多年过去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早被人们所遗忘,但实践二字却从此在神州大地上生根,而这两个字的使用也间接决定了中国社会之后的主要基调。
  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8年这篇报道的完成,中间时隔6年,两件看似没有太多关系的事情,却对于身处其中的中国人来说有着共同的意味:一扇封闭已久的门彻底打开了。70年代之所以有了那么多神秘的味道,大概也于这一点有了很深的关联。
  书店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购买外国图书的场景,至今还让很多中年人记忆犹新,人们开始跳舞了,女孩子还穿起了漂亮的红裙子,没有了阶级斗争和连年动乱,从1977年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难得的“平稳发展期”。
  “在我们的成长中,没有60后经历过的那些挫折和苦难,虽然国内依然处于不够开放的状态,但那种祥和安定的气氛,或多或少都让人心生喜悦。”同为70后生人,在泛太集团老总邓明看来,70年代生人最幸运之处,正在参与了这个复杂而伟大的进程。
  而正是这种发展的状态,使得70后所经历的变革,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恢复高考”、“农村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取消凭票供应”、“毕业包分配终结”、“下海创业”、“住房分配改革”等等,这些新鲜热辣的名词和事件背后,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巨大波动,而商业的力量也由此开始发轫。
  “1997年,当我在中关村创业时,可以说一个月就能涌现一个百万富翁!那种只要有机会和产品就能致富的年代,带给70后的不仅仅是第一桶金,而是我们长久以来对于商业世界的想像终于兑现了。”在同为70后的著名投资专家陈盛看来,70后群体的意义,是因为在中国社会当代商业史上,他们所占据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比之前或之后的人们更加深刻和丰富。新技术的兴起,国外资本的进入,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复制,都使得70后有了更好的创业资本和成功路径。
  
  70后的黑白映画
  
  “一双穿得快要裂开的塑胶凉鞋,其实并不合脚,扯扯衣服的后襟,别让人看见裤子背后妈妈补的补丁,手上的5毛钱已捏得被汗湿透,可那本《隋唐演义》的小人书还是有点太贵了……”
  70后儿时所普遍经历的匮乏和窘迫,构成了那个年代生人最独特的体验。在摄影大师刘香成的镜头下《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的黑白摄影集封面上,一对情侣坐在公园里,漂亮的女孩身着时尚的豹纹大衣,脚下却对比鲜明地穿了一双最传统的黑色手工棉鞋。用绘画的历史来形容,70年代就像是从古典派到抽象立体派之间的看似模糊和暧昧的“印象派”。
  并不宽裕的多子女家庭,整个社会工商业基础的重建,以及整个中国依然处于计划经济末期的格局,使得很多70后生人,至今依然保留着对于物质“紧缺”的深刻记忆。“我是一个完全的草根创业者,所以我也很珍惜如今获得的一切!”70后CEO世纪佳缘老总龚海燕对媒体这样说。而在外人眼里,这位出身贫寒的女强人,即便已经远赴纳斯达克上市,可还是难掩身上的朴实本色。
  与80后、90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普及而变得生活优厚富足相比,70后的童年虽不曾在饥饿中度过,但那种计划经济特有的匮乏和束缚,使简朴而又谨慎、节制而不奢求,已然成为他们思想中固化的一部分。甚至直到现在,很多70后CEO依然习惯于低调节俭的生活,他们对于自己的这种习惯,并没有感到任何尴尬,反而会觉得比蜜罐中长大的80后后生更具有韧性。
  “刚刚工作时,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我,没有太多钱租房,就住在学校的一个废弃的电梯间里,和另外一个同事就这样住了一年!”读客读书董事长华楠微笑着回忆道。对于那种经历,他不觉得有什么辛酸,反而觉得很自由和快乐。在他看来,70后的一代就像他这样,从小就没有对于物质的过高要求,反而倒是会被父辈们勤奋工作的印象深深吸引。
  简陋的物质条件也许磨练了70后的身心,使得他们不屑于去啃老和埋怨社会,宁愿选择踏实和务实地行走。而在他们成长的岁月中,那些曾经影响一时的英雄人物,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勇救山火的赖宁、吃苦耐劳的曲啸,就是他们的童年偶像,甚至连当时的电影由于大部分都是军旅题材,基本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这些70后生人的性格内核——“渴望成为大家眼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课堂教育的重返正规和高考的重新恢复,也使得这一代完整而全面地接受了基础教育,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系统地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并树立了更清晰的秩序诉求和人生目标。
  从这个角度发展开来,也许70后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60后加强版,更加理想热情和充满革命志向——但事与愿违,一切戛然而止。随着国门打开,连衣裙高跟鞋和邓丽君的歌曲,美国电影和欧洲的哲学理论,在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像潮水一样涌入大陆,国人荒芜已久的娱乐生活迅速被填满。在作业与考试的间隙,看美国大片录像、听摇滚乐卡带、读非主流小说,成为了70后在那个“前互联网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但仅仅是作为生活的补充,来形容这些新鲜事物显然低估了它们的作用。从一个满眼军绿和青灰的童年世界走来,又在绚烂的新世界曙光照耀下走入青春,70后成长中的黑白映画突然增添了厚重的油彩,显得分外突兀而又抢眼。
  这样两种相反生活同时汇聚所形成的效应,就是完全割裂了他们在幼童期和成长期的思想,也使得70后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矛盾感”,而这种矛盾感背后是对自我,也是对这个世界的探寻和追求。
  不妨再次重复作家余华的那句概括式的描述:“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年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但这珍贵的经历背后,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内心和现实的矛盾!
  
  70后身上的三大“矛盾”
  
  “为什么70后很难了解,因为我们身上本来就有很多面,不是外界看来的那么简单!”邓明说。曾经在智威汤逊和用友工作多年的他,一直是别人眼中的乖乖牌,在军队大院长大的他一直信奉纪律,信奉爸爸交给他的那些准则。直到他准备下海创业的那天,“我在镜子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我都不认识的自己,原来我一直都不满于这样平淡的人生!”邓明抬起头,突然望了望窗外强调道。
  对于这一点,龚海燕也有同样的感觉。从北大毕业后又去复旦念书,她本该顺理成章成为一名不错的学者专家,而她却仅凭着微薄的积蓄就开始踏上了网络红娘的旅途,“也许我是浪漫的双鱼座吧,喜欢梦想,所以有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命运选择!”她对《中外管理》表示,自己的人生经历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和顺利,但她自己真的乐在其中。
  与很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70后不仅仅是踏实肯干的员工和干部,其实也是目前中国国内创业潮中的主流人群,特别是在近年来新兴企业不断涌现的电子商务领域,70后CEO也不在少数。有的人,甚至是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高薪职位转而创业,实在让人感叹:70后那看似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常常隐藏着火热的激情。
  这也引出了我们总结的70后第一个主要矛盾——
  
  一、守规矩vs个性化
  
  70后人群,作为中国社会目前真正意义上受到标准高等教育的第一代,同时也是中国企业中真正可以称为职业人的第一代,在一个重新建立的社会中成长起来,深谙纪律的重要性,因此守规矩就是他们心中的底线。最近为了宣传《藏地密码》系列图书的大结局,华楠还特意和员工一起出镜,扮演痴迷的读者。但在看似不拘小节的背后,他却自认为有着一套对于做事做人的“纪律”。“我想70后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很喜欢平等的工作氛围,也能够和下属打成一片,他们把自己放得很低,但不要触及底线,不能破坏职场的一些规律。这不是由个人定出来,而是中国职业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必须遵守的!”此时的华楠,与那个视频中淘气的大孩子仿佛判若两人。
  而这个所谓的职场规矩,也成为了许多70后管理者眼中很重要的基准点。“我的上级就是70后,说实话我挺羡慕他们,不是羡慕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而是羡慕他们制定了这些规则和方法,我们80后基本上就是要按照他们的规矩来办事。所以我们只是执行层,他们才是决策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80后职场人这样告诉《中外管理》。
  不过在这些规矩背后,70后似乎又有着我们不易发现的另外一面,个性十足。从周鸿祎怒摔办公桌椅,到老罗在网上掀起的巨大争论,从丁磊花下巨资兴建养猪场,到刘强东兴起的图书销售革命,从江南春的高调炒作,到王卫的神秘低调,虽然他们很少就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但个性和激情却难以掩盖。有人说,这是青春期的延迟。也有人说,这是70后纾解自己压力的方式。越是守规矩的人,也许内心越有着更多的情感和梦想吧!
  如果说第一个矛盾是从个性层面来说,第二个主要矛盾,则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来看——
  
  二、人文情怀vs商业现实
  
  根据调查,70后人群最喜爱的歌手中,齐秦绝对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位,直到现在他还在大陆拥有数量可观的“中年”粉丝。那么齐秦的魅力到底何在?一位70后CEO幽默地说道:“我有一次坐飞机遇到了齐秦,感觉很不错。我也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也许他是我们70后的一个梦吧!”实际上,齐秦对70后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让我们第一次在崇高主旋律之外,感受到了卑微个体受到了关注与理解,以及个性追求中不可避免的孤独与苍凉。对于第一代关注自我的人群,这种强烈的青春共鸣注定是刻骨铭心的。
  1980年代台湾的抒情民谣、三毛的浪漫游记、琼瑶的唯美小说,及余光中的忧伤诗句,飘扬过海后对一代人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许是之后人们永远都不会再遇到的。“他们(70后)是最后的文艺青年,这是他们身上难得的特质!”随机采访中,一位80后白领对《中外管理》感叹道。不过,当这些风花雪月一旦遭遇冷冰冰的商业利益时,70后又会何去何从呢?
  薛莉,笔名“谁谁谁”,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职场专家。同为70后,她对此感受更加深刻:“60后不喜欢谈利益,他们虽然现在都是商业世界的主宰者,但他们一直羞于谈钱。70后也一样,不过他们虽然有很文艺的外表,内心却已经被环境影响,接受了商业世界快速发展的现实。不过他们可能会先和你谈谈价值观,这一点比60后直接,却比80后更加委婉。”
  在梳理70后管理者的想法和做法时,我们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代真正的职业社会成员,他们内心对精神和对物质有着很强烈的双重追求,缺一不可。他们不会空谈壮志,他们认可物质,他们希望自己能为员工提供更加现实的利益环境,但70后骨子里的精神偏好在遇到冲突时便会显现。“我觉得企业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仅仅靠制度,信仰和文化一定要建立起来,我们做慈善就是为了给员工树立一个信仰,我们是向善,我们支持爱与互相回馈,也愿意帮助弱势人群和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恒信钻石机构的老总李厚霖表示。他这些年做慈善,深深感到:一个只有制度和利益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最后一个决定70后前景的关键矛盾就是——
  
  三、守成vs创新
  
  这一点,相信经过刚才的梳理,大家并不难理解。在采写的70后管理者案例中,我们发现:70后身上有着浓浓的对于社会和员工的责任感,同时又富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过一直以来,他们对于自身的苛刻要求和从年轻时就养成的沉着谨慎作风,也使得在创新层面上既没有60后敢于赌一把的决心,也没有80后勇走自己路的豪情。
  而这也使得,70后虽然在技术领域内是真正的创新一代,但在整个商业发展过程中,70后给社会各界留下的印象,还是比较保守的。“这是他们的重要特征,很稳妥,也敢于吃苦,但的确还欠缺一点锐利,一点冲劲!”一位70后管理者对《中外管理》表示。虽然自己身为70后,也接触过很多70后CEO,不过如果不是刻意归类,他觉得70后依然还是容易被人们遗忘的一群人,说到底还是天然的价值观使然。“我觉得他们是很好的管理者,体恤下属,常常为员工着想,这一点是很多60后CEO没能做到的。但问题是,他们心中还是顾虑比较多,比较害怕犯错,所以这也造成了很多70后难以迅速晋升的原因。”这位同龄者不无感慨地表示。
  事实上在人们心目中,70后企业家往往更加乐于放权和培养下级员工,不过常常过度拘泥于制度和传统的管理方式,也让许多80后、90后员工感到了深深的不适应。“我的领导是一个真正的工作狂,他可以一天24个小时都在工作,但我觉得这样仅仅拼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希望他能采取项目制管理,可说服他很难!”一位80后中层管理者对《中外管理》表示。他很尊重自己的领导,不过他并不理解和喜欢领导这种耗时间的传统工作方法。
  这种拘泥于自身习惯的工作方式,在很多70后CEO中也屡见不鲜。所谓萧规曹随,70后之前长时间掩盖在60后伟岸身影的背后,让他们学会了隐忍和付出,但却因为内心背负了过于丰富的价值元素,而往往缺少了冲劲和果敢。这一点,或许将是70后担起历史使命的重要障碍。
  
  70后能否“领导”未来?
  
  当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追赶美国的时候,当中国从世界工厂变成全球商场的时候,在现在这个时刻,中国的经济未来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势,而中国企业家也必将在未来10年登上国际舞台扮演更加抢眼的角色。
  那么70后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呢?在最近轰动一时的《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区40岁以下富豪中,70后企业家已经在这个榜单中超过大半。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70后企业家从事的依然是互联网、物流以及服务等新兴行业,真正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制造企业中,70后管理者依然凤毛麟角。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70后企业家以自主创业和家族继承为主,完全依靠企业内部提升到高位的比例甚少。究其原因,固然与中国大型企业的用人机制相关,但70后身上的一些特质,如前文所示也阻碍了这条渠道。
  一流品牌院校毕业,大型企业工作经历,能够职业快速完成自己的工作,与同事关系和睦,闲时还继续抓紧深造,说得了外语,微博粉丝也不少,有房有车有家庭,但就是缺乏一个最重要的能力——领导力。
  “他们从小被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集体主义就是好,要谦让别人,和别人打成一片,当然中庸色彩很浓,而这中庸下又被时代环境影响而包裹了极强的自我目的和现实主义!”薛莉对此总结道。我们甚至发现,由于生长于计划经济末期、推崇集体主义的时代,使得很多70后CEO对于领导力一词甚至有点畏惧。
  一位专家总结说:70后更加平等温和的管理方式,应该说是受到员工好评的。不过如果一味推崇亲情文化和家庭模式,虽然刚开始可以凝聚人心,但时间久了就很难锻造出富有竞争力的组织,所谓的领导力当然就无从谈起。
  在此次的采访中,《中外管理》听到70后CEO说得较多的管理词汇分别为:方法、合作、团队、阅历、技术、创新等等。给我们最深的印象,还是对于集体主义的赞美和坚持。“而这样则容易造成一种和谐的假象,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也许是他们目前还没有成为更多大型企业高级管理者的重要原因!”一位专业人士这样评价。
  在60后看来,依然缺乏经验的70后,在他们的下属看来却已经显得老成有余。未来随着60后逐步淡出历史舞台,70后是否能够真正完成自己的全面接班,还是迅速成为80后咄咄逼人中的一片浮云,将必须依赖于70后如何看待自己未来的使命和责任。
  沉默的一代,理性的一代,矛盾的一代,同时也是迷茫和困惑的一代。提及70后,就常常让人联想到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970年代的背景,炙热而明媚的阳光,提醒人们一切正在悄然改变,不要困守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屋顶上的阳光更加明媚!
  责任编辑:焦 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