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出 处】
:
中华肿瘤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5期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预测宫颈病变的发生风险,及其对HPV阳性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 筛查队列来源于1项多中心子宫颈癌筛查项目.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的相对光单位与域值比值来衡量HR-HPV病毒载量,按照HR-HPV的病毒载量分为阴性组、低载量组、中载量组和高载量组,按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诊断分组.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698例肺癌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651例(包括腺癌309例,鳞癌342例),小细胞肺癌(SCLC)4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和ERβ蛋白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 探讨拉帕替尼耐药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含拉帕替尼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后进展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二线治疗是否含有曲妥珠单抗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接受不含曲妥珠单抗的常规二线治疗(非曲妥珠单抗组,25例),另一组患者接受含曲妥珠单抗的联合方案二线治疗(曲妥珠单抗组,1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5例HER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初治后进展或毒性反应不可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以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组)和单药多西他赛(化疗组)在一线化疗后继续治疗晚期NSCLC,观察客观缓解率(ORR)、临床受益率(CBR)、疾病进展时间(TrP)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和化疗组的ORR均为0,CBR分别为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增强、消退时间及增强方式.结果 肾脏恶性肿瘤210例,肾脏良性病变35例.210例肾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模式表现为快进快退82例,快进慢退64例,慢进快退18例,慢进慢退46例;高增强150例(71.4%);不均匀增强180例(85.7%).造影剂
目的 探讨肝外侧支动脉对肝癌供血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间,874例存在肝外侧支动脉供血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1356例次,对具体血管途径、例次、栓塞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类型、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右膈下动脉、左膈下动脉、右内乳动脉、左内乳动脉、右肋间动脉、网膜动脉、结肠动脉、胆囊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以及右肾包膜动脉、右肾
患者女,56岁.2008年5月因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占位.肺部穿刺活检病理为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给予吉非替尼250mg,1次/d.2009年6月至2009年10月行长春瑞宾联合吉西他滨化疗3个周期,复查胸部CT后疗效评价为进展(PD),继续口服吉非替尼1年余.2010年10月在我院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2个周期,单药培美曲塞化疗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APRIL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APRIL基因的小干扰RNA质粒载体(APRIL-siRNA)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重组人APRIL蛋白(rhAPRIL)刺激结直肠癌细胞HCT-116,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蛋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其中80%~85%的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1].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约7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2].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NSCLC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隐匿性原发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常规检查(CT、MRI及内镜)未发现原发灶,使用NBI内镜进行鼻咽喉部检查,观察NBI内镜对原发灶的检出能力.结果 在53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中,NBI内镜对隐匿性原发灶的检出率为47.2%(25/53),明显优于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