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从真实的化学课堂教学出发,来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概念。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极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欲望,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生活化;原则;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生活化教学问题,尤其是在各级公开课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反映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同。但在常规课堂中,对生活化教学的关注还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
(1)重视建立化学知识结构,忽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建立离不开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堂上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很重视,但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效联系却不多。于是就出现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现象,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2)重视归纳习题类型,忽视问题的生活情景
受应试影响,高考题对教学的导向是不容忽视的。于是就出现“高考资深教师”将历届高考考过的知识内容列表分析,对习题进行类型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组题、练题、猜题、甚至押题,这妨碍学生真正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去把握化学问题的脉络,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就题论题地套类型,使化学与生活割裂开来。
(3)重视记忆实验原理与现象,忽视学生实验体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是教师实验表演,甚至纸上谈兵地讲实验,而不是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这样很难落实实验能力培养,更谈不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验能力的迁移。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学活知识,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深思的问题。生活与化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离不开实际。只有把生活实际与化学教学联系起来,才能使化学更有趣、更易懂。
如何使化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综合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合作探究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由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倡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多元化探究学习。
3、亲和性原则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筛选经验用于化学教学,必须让学生感到亲近,具体说就是要选择大多数学生确有体验的、易接受的、能引发共鸣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尤其是关注城乡生活环境的差异,否则会脱离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
4、合理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忽略学科自身需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的加进了许多与化学教学无关的环节,让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所谓的生活化过程中无谓的浪费了。
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方法
1、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既可以用学生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例子来引入新课,也可以联系自然现象引入新课,既可以通过生活小实验来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科学小故事来引入新课。应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我通过演示生活中一个小实验来作为教学的序幕。我拿出家里常见的84消毒液和一块蓝色的毛巾,然后将84消毒液倒了少量在毛巾上,学生们发现蓝色的毛巾发生了褪色。接着,我又拿出一个集气瓶,里面充满了黄绿色气体,我向集气瓶加入少量的水,使之形成黄绿色的溶液。我再向集气瓶中放入了几片粉色的花瓣,不一会儿花瓣也发生了褪色。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两个实验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毛巾和花瓣都发生了褪色?两个简单的实验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化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如果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来理解摸不到的微观世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1)提出问题。①教室中桌子、凳子、门窗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还能做成其它物质吗?本质发生了变化吗?然后又举例几个生活中事例。②在生活中有些地方還用木材燃烧来做饭和我们前面讲到教室中桌子、凳子、门窗都是由木材做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本质发生什么变化呢?又如燃烧纸张、燃烧蜡烛等。(2)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要强调“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把实验教学与生活现象结合,牢固印象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好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学过的每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是整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有很多,如何去记住这些方程式是一个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反應实质的理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制,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有些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他们看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可以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对于反应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后,可以让学生去市场调查,从色泽上看有没有不法商贩出售用硫磺熏制的银耳、干果等等;在学习了石油、煤、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后,可以让学生从这三大能源的认识出发,就未来新能源问题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谈谈该如何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
4、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化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只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会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学生的探究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挖掘学生探究潜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学化学,要会用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化学素养。
例如,食用松花蛋时蘸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用双氧水的稀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氢氧化铝来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5、创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生活资源做实验,学生对实验所用的物品熟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化学教学贴近,消除畏难情绪及对化学的神秘感,顺应学生爱玩、爱动脑的心理,使其玩出化学规律。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自制水果电池;用食醋和纯碱溶液改变花的颜色;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实验等。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一些简单易找的器材,独立完成。这类实验教师一般不做现场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寻找器材,操作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科学联系实际的能力。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的发展与更新,生活化模式的指导教学已经被各个学科都普遍运用。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而生活又是基于知识而存在的。将生活中化学引入化学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也可以将化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在学校的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大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有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极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出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掌握化学,实践化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生活化;原则;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生活化教学问题,尤其是在各级公开课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反映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同。但在常规课堂中,对生活化教学的关注还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
(1)重视建立化学知识结构,忽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建立离不开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堂上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很重视,但将知识点与生活有效联系却不多。于是就出现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现象,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2)重视归纳习题类型,忽视问题的生活情景
受应试影响,高考题对教学的导向是不容忽视的。于是就出现“高考资深教师”将历届高考考过的知识内容列表分析,对习题进行类型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组题、练题、猜题、甚至押题,这妨碍学生真正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去把握化学问题的脉络,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就题论题地套类型,使化学与生活割裂开来。
(3)重视记忆实验原理与现象,忽视学生实验体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是教师实验表演,甚至纸上谈兵地讲实验,而不是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这样很难落实实验能力培养,更谈不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验能力的迁移。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学活知识,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深思的问题。生活与化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离不开实际。只有把生活实际与化学教学联系起来,才能使化学更有趣、更易懂。
如何使化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综合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合作探究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由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倡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多元化探究学习。
3、亲和性原则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筛选经验用于化学教学,必须让学生感到亲近,具体说就是要选择大多数学生确有体验的、易接受的、能引发共鸣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尤其是关注城乡生活环境的差异,否则会脱离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
4、合理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忽略学科自身需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的加进了许多与化学教学无关的环节,让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所谓的生活化过程中无谓的浪费了。
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方法
1、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既可以用学生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例子来引入新课,也可以联系自然现象引入新课,既可以通过生活小实验来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科学小故事来引入新课。应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我通过演示生活中一个小实验来作为教学的序幕。我拿出家里常见的84消毒液和一块蓝色的毛巾,然后将84消毒液倒了少量在毛巾上,学生们发现蓝色的毛巾发生了褪色。接着,我又拿出一个集气瓶,里面充满了黄绿色气体,我向集气瓶加入少量的水,使之形成黄绿色的溶液。我再向集气瓶中放入了几片粉色的花瓣,不一会儿花瓣也发生了褪色。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两个实验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毛巾和花瓣都发生了褪色?两个简单的实验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化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如果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来理解摸不到的微观世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1)提出问题。①教室中桌子、凳子、门窗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还能做成其它物质吗?本质发生了变化吗?然后又举例几个生活中事例。②在生活中有些地方還用木材燃烧来做饭和我们前面讲到教室中桌子、凳子、门窗都是由木材做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本质发生什么变化呢?又如燃烧纸张、燃烧蜡烛等。(2)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要强调“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把实验教学与生活现象结合,牢固印象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好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学过的每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是整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有很多,如何去记住这些方程式是一个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反應实质的理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制,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有些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他们看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可以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对于反应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后,可以让学生去市场调查,从色泽上看有没有不法商贩出售用硫磺熏制的银耳、干果等等;在学习了石油、煤、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后,可以让学生从这三大能源的认识出发,就未来新能源问题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谈谈该如何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
4、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化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只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会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学生的探究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挖掘学生探究潜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学化学,要会用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化学素养。
例如,食用松花蛋时蘸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用双氧水的稀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氢氧化铝来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5、创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生活资源做实验,学生对实验所用的物品熟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化学教学贴近,消除畏难情绪及对化学的神秘感,顺应学生爱玩、爱动脑的心理,使其玩出化学规律。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自制水果电池;用食醋和纯碱溶液改变花的颜色;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实验等。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一些简单易找的器材,独立完成。这类实验教师一般不做现场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寻找器材,操作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科学联系实际的能力。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的发展与更新,生活化模式的指导教学已经被各个学科都普遍运用。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而生活又是基于知识而存在的。将生活中化学引入化学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也可以将化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在学校的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大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有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极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出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掌握化学,实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