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事关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儿童对美术的兴趣。现针对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的兴趣问题、报兴趣班问题、美术考级和参赛问题进行探讨。经过探讨得知,作为家长不能在主观上干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家长遇到儿童在美术培养方面的问题,应该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与此同时,家长对儿童美术学习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
【关键词】儿童美术;美术启蒙;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儿童对美术兴趣发出的信号
儿童对美术萌发兴趣,他们在家中或者商场里喜欢盯着或触摸那些色彩亮丽的物品、玩具,这是儿童在想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多点关注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变化。在家中,儿童看到桌子上的笔,一时兴起,会在墙上、地上和家具上涂画。这是儿童具有强烈探索欲望的反映,也是对美术兴趣萌发时期发出的信号,也正是儿童涂鸦时期的开始。家长应该让儿童的兴趣继续保持和提高。这时候家长开始疑惑,是否给儿童报一个美术兴趣班。
二、校外兴趣班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差异
下面笔者结合校外美术机构的教学案例,其课程名称是“超现实主义马格利特的苹果”。一个四岁的学生想把汽车画得和苹果一样大,但是,学生不会画汽车,问老师怎么办。于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画出汽车就有了如下对话(老师为A;学生为B)。
A问B:你是不是从来没有画过小汽车?
B:是的。
A:宝贝,你其实会画的,只是没画过,所以不敢画而已。你见过小汽车没有?
B:见过呀。
A:那你能想起来小汽车长什么样的吗?是不是像个长方行呢?下面是不是有两个圆圆的轮胎呢?
B:老师不对,汽车像梯形的。紧接着我就表扬她说的比老师好,比老师说的准确。
A:对呀,汽车上面窄一些,下面宽一些。
评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创作的汽车基本上达到了此次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画出了想要的汽车形状。
从上述案例来看,幼儿美术教师平时应该让儿童对周围的世界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在儿童们创作时去引导,以培养儿童的记忆、思考和概括的能力,然后让儿童用自己的方法去创作。对儿童来讲,他们需要专业美术教师引导,尤其是胆小不敢画的儿童。
去年,笔者和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聊天,家长给我看他家孩子的作品。说实话,作品表现得不错,画面感很强。但是他是我的学生,笔者没有发现在课堂上他表现得出众。那会正好是期末,有个测试,测试完发现,他甚至连简单的东西都画不好。于是我问学生在哪个机构学习、老师上课怎么教。学生讲是老师让学生跟着画,一步步紧跟老师,直到画完。其实,老师的教学方法没问题,只是教的对象错了,才7-8岁的儿童一直在临摹、示范的教学方法下学习,儿童缺乏独立思考、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因为临摹与示范课程缺少观察与思考,课堂上跟着老师才能完成作品。其实作為培训教师也很无奈,因为现在的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画的像就有天赋,画得好。但是这只能说明儿童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好,而非艺术创造力。学生的父母如果不是美术专业,不知道艺术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能依据固有的认知来判断。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去教儿童怎样观察、分析,然后怎么用儿童的艺术语言进行概括以表现出儿童想绘画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不动脑筋。因此,模仿教师示范则成为儿童学习绘画的一种习惯。
此时家长应该认识到课外美术培训班和学校美术的差异,学校美术教育是就低不就高,课外美术培训班是就高不就低。校外的学习能提升儿童的能力,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美术机构特别重要。需要家长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美术机构,关键看它的教学体系、教学执行理念与教学方法,这应该是选择美术机构考量的重点而不是凭感觉判断。
三、美术机构的选择
选择一家好的美术机构有助于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儿童在选择美术机构时,父母要仔细考察机构的环境创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教学内容及体系等。
首先,观察美术机构教学内部的环境创设。这是孩子父母了解美术机构最直观的方法。艺术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关键,它不仅起着创作刺激的作用,还起着对儿童的榜样作用。因此,父母要考虑教室环境的装饰是否有艺术氛围。
其次,仔细询问美术机构教学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美术机构是否有完整的教学体系。老师教什么?怎么教?美术机构是否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很重要。父母可以通过试听了解,评判它最终能给儿童培养带来什么。另一方面,儿童美术教学的形式是否多样化。儿童在美术教学体验中接触不同的美术形式,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有利于对儿童乐趣的培育与延续,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辨别力。
再者,找到了满意的美术机构,父母还要考虑班级人数。室内儿童美术教学,每个教室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4-12人,少于4人则儿童们缺少互动性,多于12人则需要配一位助教,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儿童。
四、绘画考级和比赛
关于绘画考级和比赛的问题,先结合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个儿童6岁,学画将近2年,对绘画非常感兴趣,除了每周去美术机构学习外,平时在家也经常拿起笔主动画画。有一次培训学校组织报名考级,他发现不是所有儿童都报名。他的父母也在犹豫美术报名考级,想测试一下孩子的绘画水平。但是又担心考不好,打击孩子的自信,所以就想知道考级问题。于是家长在网上查询考级好坏。
尹少淳先生的文章《儿童绘画考级是不种地的收割者》,他认为儿童绘画考级不合理。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儿童绘画的本质是通过美术学习促使儿童在审美感受、情感体验和创造才能等方面能够获得发展。因此,儿童美术教育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要搞明白少儿绘画艺术不同于别的学科,绘画更多的是自发性的,它能体现个性的差异。创造力具有个性特征,而不是追求视觉审美。有时候丑也是一种艺术。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表面上来看,有些作品不符合现实的审美,但却名垂历史。儿童不是为了别人在画,为了别人画画是出不了好作品的,艺术作品不能缺少灵魂。画家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模仿或者复制则体现不出自己的绘画语言。所以,有很多当代艺术家像儿童学习创作。 当前,儿童美术评价主要是以专家和成人的眼光来评判的,这些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怎么想,学者较少关注。关小蕾认为,中国的美术教育有一个很大、很严重的误区就是我们习惯用大人的手去指导儿童的手,用大人的口干扰儿童的思维,因为这样做能得到一个视觉上好的效果,不自觉地把儿童的作品变成我们的装饰。其实,儿童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内在的心情。一个儿童通过绘画语言表达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人生成长、经历会带来成就感。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艺术本身而是让儿童们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艺术其实是一种生活表达。生活中有一种表达叫比赛,这种比赛给达到某种要求和准则的儿童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就是颁发获奖证书。这种美术比赛很常见,家长和学校都会让儿童参加。众所周知,很多儿童参加比赛,只有个别获奖。其实,很多儿童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儿童会获奖。比赛过后,没有获奖的部分儿童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另一部分儿童可能会模仿获奖儿童的画作。因此,比赛不仅把儿童的注意力都转向最终的作品,而且还会鼓励儿童一味模仿。
不获奖则儿童对自身艺术表现力失去自信,不少儿童不理解为何没有获奖,会疑惑作品要表现什么。如果把美术比赛的标准强加给儿童,会伤害儿童的天性,因为这些标准会遏制儿童的个性差异。由于儿童不会刻意地运用技巧,所以,儿童为了在比赛中胜出开始关注技巧,进而远离了自己的内在。即便经验丰富的评委也无法理解儿童在画面中表达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可能对儿童自身的发展极为重要。比赛中我们成人觉得具备“创意”的作品,但是这类“创意”经常是培训出来的不同寻常。一部分坚持表现自我的儿童,在比赛中没有获奖的机会。如果孩子因获奖而高兴时,多数孩子却因此感到沮丧,作为家长不应感到骄傲,而应警惕。比赛对儿童天性的伤害及创造力产生坏的影响。
有一种竞争便是自己和自己竞争,现在他是不是比以前有進步。艺术档案夹就是自己和自己竞争记录的方式,也是一种记录儿童艺术发展的质性评价方法。儿童的绘画作品与他们的心智发展有关联,绘画作品可以体现出儿童的成长历程。家长和学校应该搜集、整理儿童从小到大的作品,选择艺术档案夹的评价方式,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进行心智发展和人格特质分析,并提出美术学习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讨论可以看出,在启蒙阶段应把儿童的天性放在首位。父母可以把美术作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对待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与此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创新性,而不是一味需要肯定孩子的绘画水平去参加等级考试或者参赛,因为孩子还站在美术的起点之上。作为儿童美术教师,更应该多倡导学生天性在作品中的表达,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家长而让学生考级或参赛。因为儿童有关的任何东西都是具有未来学意义的,要看儿童的未来而不是现在。
参考文献:
[1](美)维克多·罗恩菲德.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李力加.儿童美术教育专题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路元难(1986-),男,六盘水市盘县人,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关键词】儿童美术;美术启蒙;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儿童对美术兴趣发出的信号
儿童对美术萌发兴趣,他们在家中或者商场里喜欢盯着或触摸那些色彩亮丽的物品、玩具,这是儿童在想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多点关注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变化。在家中,儿童看到桌子上的笔,一时兴起,会在墙上、地上和家具上涂画。这是儿童具有强烈探索欲望的反映,也是对美术兴趣萌发时期发出的信号,也正是儿童涂鸦时期的开始。家长应该让儿童的兴趣继续保持和提高。这时候家长开始疑惑,是否给儿童报一个美术兴趣班。
二、校外兴趣班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差异
下面笔者结合校外美术机构的教学案例,其课程名称是“超现实主义马格利特的苹果”。一个四岁的学生想把汽车画得和苹果一样大,但是,学生不会画汽车,问老师怎么办。于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画出汽车就有了如下对话(老师为A;学生为B)。
A问B:你是不是从来没有画过小汽车?
B:是的。
A:宝贝,你其实会画的,只是没画过,所以不敢画而已。你见过小汽车没有?
B:见过呀。
A:那你能想起来小汽车长什么样的吗?是不是像个长方行呢?下面是不是有两个圆圆的轮胎呢?
B:老师不对,汽车像梯形的。紧接着我就表扬她说的比老师好,比老师说的准确。
A:对呀,汽车上面窄一些,下面宽一些。
评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创作的汽车基本上达到了此次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画出了想要的汽车形状。
从上述案例来看,幼儿美术教师平时应该让儿童对周围的世界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在儿童们创作时去引导,以培养儿童的记忆、思考和概括的能力,然后让儿童用自己的方法去创作。对儿童来讲,他们需要专业美术教师引导,尤其是胆小不敢画的儿童。
去年,笔者和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聊天,家长给我看他家孩子的作品。说实话,作品表现得不错,画面感很强。但是他是我的学生,笔者没有发现在课堂上他表现得出众。那会正好是期末,有个测试,测试完发现,他甚至连简单的东西都画不好。于是我问学生在哪个机构学习、老师上课怎么教。学生讲是老师让学生跟着画,一步步紧跟老师,直到画完。其实,老师的教学方法没问题,只是教的对象错了,才7-8岁的儿童一直在临摹、示范的教学方法下学习,儿童缺乏独立思考、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因为临摹与示范课程缺少观察与思考,课堂上跟着老师才能完成作品。其实作為培训教师也很无奈,因为现在的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画的像就有天赋,画得好。但是这只能说明儿童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好,而非艺术创造力。学生的父母如果不是美术专业,不知道艺术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能依据固有的认知来判断。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去教儿童怎样观察、分析,然后怎么用儿童的艺术语言进行概括以表现出儿童想绘画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不动脑筋。因此,模仿教师示范则成为儿童学习绘画的一种习惯。
此时家长应该认识到课外美术培训班和学校美术的差异,学校美术教育是就低不就高,课外美术培训班是就高不就低。校外的学习能提升儿童的能力,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美术机构特别重要。需要家长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美术机构,关键看它的教学体系、教学执行理念与教学方法,这应该是选择美术机构考量的重点而不是凭感觉判断。
三、美术机构的选择
选择一家好的美术机构有助于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儿童在选择美术机构时,父母要仔细考察机构的环境创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教学内容及体系等。
首先,观察美术机构教学内部的环境创设。这是孩子父母了解美术机构最直观的方法。艺术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关键,它不仅起着创作刺激的作用,还起着对儿童的榜样作用。因此,父母要考虑教室环境的装饰是否有艺术氛围。
其次,仔细询问美术机构教学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美术机构是否有完整的教学体系。老师教什么?怎么教?美术机构是否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很重要。父母可以通过试听了解,评判它最终能给儿童培养带来什么。另一方面,儿童美术教学的形式是否多样化。儿童在美术教学体验中接触不同的美术形式,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有利于对儿童乐趣的培育与延续,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辨别力。
再者,找到了满意的美术机构,父母还要考虑班级人数。室内儿童美术教学,每个教室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4-12人,少于4人则儿童们缺少互动性,多于12人则需要配一位助教,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儿童。
四、绘画考级和比赛
关于绘画考级和比赛的问题,先结合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个儿童6岁,学画将近2年,对绘画非常感兴趣,除了每周去美术机构学习外,平时在家也经常拿起笔主动画画。有一次培训学校组织报名考级,他发现不是所有儿童都报名。他的父母也在犹豫美术报名考级,想测试一下孩子的绘画水平。但是又担心考不好,打击孩子的自信,所以就想知道考级问题。于是家长在网上查询考级好坏。
尹少淳先生的文章《儿童绘画考级是不种地的收割者》,他认为儿童绘画考级不合理。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儿童绘画的本质是通过美术学习促使儿童在审美感受、情感体验和创造才能等方面能够获得发展。因此,儿童美术教育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要搞明白少儿绘画艺术不同于别的学科,绘画更多的是自发性的,它能体现个性的差异。创造力具有个性特征,而不是追求视觉审美。有时候丑也是一种艺术。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表面上来看,有些作品不符合现实的审美,但却名垂历史。儿童不是为了别人在画,为了别人画画是出不了好作品的,艺术作品不能缺少灵魂。画家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模仿或者复制则体现不出自己的绘画语言。所以,有很多当代艺术家像儿童学习创作。 当前,儿童美术评价主要是以专家和成人的眼光来评判的,这些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怎么想,学者较少关注。关小蕾认为,中国的美术教育有一个很大、很严重的误区就是我们习惯用大人的手去指导儿童的手,用大人的口干扰儿童的思维,因为这样做能得到一个视觉上好的效果,不自觉地把儿童的作品变成我们的装饰。其实,儿童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内在的心情。一个儿童通过绘画语言表达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人生成长、经历会带来成就感。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艺术本身而是让儿童们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艺术其实是一种生活表达。生活中有一种表达叫比赛,这种比赛给达到某种要求和准则的儿童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就是颁发获奖证书。这种美术比赛很常见,家长和学校都会让儿童参加。众所周知,很多儿童参加比赛,只有个别获奖。其实,很多儿童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儿童会获奖。比赛过后,没有获奖的部分儿童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另一部分儿童可能会模仿获奖儿童的画作。因此,比赛不仅把儿童的注意力都转向最终的作品,而且还会鼓励儿童一味模仿。
不获奖则儿童对自身艺术表现力失去自信,不少儿童不理解为何没有获奖,会疑惑作品要表现什么。如果把美术比赛的标准强加给儿童,会伤害儿童的天性,因为这些标准会遏制儿童的个性差异。由于儿童不会刻意地运用技巧,所以,儿童为了在比赛中胜出开始关注技巧,进而远离了自己的内在。即便经验丰富的评委也无法理解儿童在画面中表达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可能对儿童自身的发展极为重要。比赛中我们成人觉得具备“创意”的作品,但是这类“创意”经常是培训出来的不同寻常。一部分坚持表现自我的儿童,在比赛中没有获奖的机会。如果孩子因获奖而高兴时,多数孩子却因此感到沮丧,作为家长不应感到骄傲,而应警惕。比赛对儿童天性的伤害及创造力产生坏的影响。
有一种竞争便是自己和自己竞争,现在他是不是比以前有進步。艺术档案夹就是自己和自己竞争记录的方式,也是一种记录儿童艺术发展的质性评价方法。儿童的绘画作品与他们的心智发展有关联,绘画作品可以体现出儿童的成长历程。家长和学校应该搜集、整理儿童从小到大的作品,选择艺术档案夹的评价方式,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进行心智发展和人格特质分析,并提出美术学习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讨论可以看出,在启蒙阶段应把儿童的天性放在首位。父母可以把美术作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对待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与此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创新性,而不是一味需要肯定孩子的绘画水平去参加等级考试或者参赛,因为孩子还站在美术的起点之上。作为儿童美术教师,更应该多倡导学生天性在作品中的表达,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家长而让学生考级或参赛。因为儿童有关的任何东西都是具有未来学意义的,要看儿童的未来而不是现在。
参考文献:
[1](美)维克多·罗恩菲德.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李力加.儿童美术教育专题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路元难(1986-),男,六盘水市盘县人,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