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创新”,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当前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近年来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缺乏民主、科学、和谐的教育氛围,学生怯于参与教学实践。师生之间谨小慎微,缺少互动,处于紧张、沉闷的状态中,学生思维和技能受到压抑,创新无从谈起;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缺少互动。
  创新教育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分析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创新的原因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人教版教材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若能有效运用,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还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没能完全发挥作用。具体原因:一是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着课程创新的真正落实;二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教师性格的原因,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纸空文;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让创新无从谈起;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没能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观。在具体教学中一味强调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育活动
  1.允许插话
  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对学生疑难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植的沃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当然,这里的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且怀疑须有根据。作为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正确意见;对不够正确的意见也要表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而不是训斥、打击、挖苦。诚然,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我们营造了宽松民主的环境,并加以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了。
  2.允许失败
  创新教育强调失败和错误也对人有益,拨开失败和错误的迷雾,真理就会光芒四射。课堂上,学生不活跃,不敢大胆发言,原因之一就是怕说错,怕失败,既丢面子,又可能招致同学笑话,甚至老师的批评。这样,课堂气氛必定死气沉沉,学生的智慧必被埋没,创造力、创新精神必遭扼杀。因此,要鼓励大胆创新的精神,要使学生认同爱迪生对失败的看法。有人认为他寻找灯丝失败了500多次,而他却认为自己成功地知道了500多种材料不可以作灯丝。高度的心理自由是爱迪生创造潜能极大显现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就要允许失败。学生的回答尽管是错的,也要赞扬他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在此基础上再启发诱导,通过读书、思索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3.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进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等,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 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
  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发挥语文学科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比较明显,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较为隐蔽,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去挖掘。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课程创新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优化设计,改变旧的思维模式,精心组织教学,并进行科学指导,促进教学成果。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容量大、省时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且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从而容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两极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的
期刊
一、教师专业化及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为此,教师专业化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两个方向是专业教育的重建与教师作用的改变。专业化的核心因素是正规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自主权。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一) 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
期刊
训练落实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讲求一个“实”字,实实在在地学习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实实在在地训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实实在在地教书育人,不搞花架子,防止追求形式而跌入误区,训练落实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对象是学生,其实施过程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操作意识。小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操作意识,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全身心投入,提倡“操练”精神。特别是动手动笔能
期刊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我们很多老师以前都有“读”的意识,但把握不住“读”分寸,缺少“读”的指导方法,于是读则读矣,读与不读的差别不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一些课例中的“读”是深深触动孩子们的心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且教材的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期刊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小学阶段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习惯养成为主,把习惯养成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细化行为规范,引导养成教育  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弟子规》中倡导的
期刊
摘要: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英语的学困生越来越多,更有甚者有部分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辍学。这些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影响极大,危害甚重。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英语成绩 教学质量  搞好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是21世纪最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
期刊
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引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1、不当活动事故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挤压、践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
期刊
朗读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形式,也是书面语的口语创作活动;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很多语文课把朗读作为了课堂点缀:上公开课时,善于朗读的教师是充分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佩服、让听者动容;不善于朗读的教师就用近乎完美的朗读带让学生听读,学生高山仰止,很少有像样的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四年级学生还在唱读,更别奢谈“有感情的朗读”。
期刊
一、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将美的知识和概念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从而在学生心中确立美的标准,提高审美的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线条、颜色、形象、空间等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存在的、切切实实的美;也可以通过欣赏、综合等抽象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美的深层涵义。由于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