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阿娇留给世人的,除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和众多墨客的唏嘘叹惋外,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个有关金屋的荒谬传说。后世很多人将阿娇的悲剧归因于刘彻的不守承诺,其实这真是错怪了刘彻。这件事要怪也怪馆陶公主和王美人,是她们从一开始就让年幼的阿娇沉溺于爱情天长地久的童话里,从没有一天活在后宫婚姻的残酷现实中,认为刘彻此生此世就该爱她一人,爱上别人便是违背了当初的誓言。
其实这有关金屋的许诺本没有后世想象的那般庄严。金屋本只是王美人与馆陶公主政治联姻的一种手段,只是后世文人多要将它附会成青梅竹马最纯洁的童年盟誓。
当时的刘彻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只是蹦蹦跳跳玩着自己的游戏,就被母亲拉过来认亲。那时,刘彻还不叫刘彻,叫刘彘。王美人问他喜不喜欢阿娇、想不想娶她,估计刘彘是常玩娶媳妇的游戏,于是很爽快地答应,还添油加醋地说:“如果娶了阿娇姐姐,我就要盖一座大金屋子给她住。”
于是馆陶公主和王美人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喜笑颜开。刘彻的政治生涯也从此埋下了一颗飞黄腾达的种子。
那时的刘彻哪里会明白,他所允诺的是对一个女子一生托付的誓言。从此这女子一生便随了他,荣辱与共,同贵同贱。可惜,他心中所想,只是不异于寻常游戏的角色扮演罢了。
可阿嬌不同,此时的她已日渐成熟,虽然年齿尚幼,却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及微妙的含义。她以为,她收到了平生第一份约定,并执着地将它深深埋在心底,让它错误地生根发芽,还开出错误的花。
及至刘彻年长成为皇帝,阿娇成为皇后,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金屋藏娇,专宠她一人。而她却觉得不够,离当初那誓言还差得远,他早说过,此生此世便只爱自己一人。于是阿娇因爱生妒,终日妒火中烧、蛮横无理。
而古时男子最厌恶女子的,莫过于一个“妒”字,却不知这一个“妒”字也是女子之所以成为女子的一个要素。只是阿娇爱得太过真切,太过蛮横,自小娇生惯养的她不明白,她无论如何都不该把这份妒意在丈夫面前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及至庭院深深深几许,长门闭日无人去,一切昔时恩宠、新婚风流,同她流逝的青春一起,被束之高阁。长门宫灯,投射下她孤独的倩影。此生唯余,阿娇伴着凄凉的更鼓声,将自己亲手酿下的苦酒一饮而尽,然后再等着年华的发配放逐。
这寂寞,如此繁華,如此寥落。
阿娇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也是无人诉了。这些于他也只是心动,如何也换不回旧时恩爱之万一,到头来,还不如李白的一首《妾薄命》成全了她。
一切都是那幼时的约誓惹的祸,让阿娇先入为主地以为这男人应该爱她一生一世,却不知爱情是最要不得先入为主的,没有人能在一切未知时许下对你今生今世的约,她的一生也本是不可承诺、庇佑在儿时的一句戏言上。
更何况,那时候承诺她的是刘彘,不是刘彻。刘彘可以保证爱她一生一世,而刘彻不能。你不是要金屋藏娇吗,我履行了当初的誓约,给你一座金屋子。只是那屋子名叫长门,将你此生年华深藏,我却永远不踏进一步,可好?
阿娇或许最终都没能了悟,只空空守着那金屋的誓约希冀着下一世,却给后人留下了女人善妒、男人易变的口实。这爱情的悲剧从来凄惨的是自己,成全的是后人。
随着阿娇的逝去、卫子夫的色衰,此时的刘彻心里也不禁有了一丝空虚落寞之感。望着偌大的未央宫,虽有绝色歌舞,却也只如一幅单调的仕女图,枯燥无味,只能看看罢了。
而另一个女子的出现,便是如此占尽了天时。“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刘彻酒酣时,宫廷乐师李延年唱此歌来助兴。刘彻询问当真有如此倾国倾城的佳丽,一旁的平阳公主不失时机地帮李延年举荐了他的妹妹。
于是一切复归宠妃进宫前的老套路:闻听美色,立即召见,龙颜大悦,当夜侍寝,从此艳冠六宫,恩宠无以复加。
李夫人的出场便是如此惊艳,隐匿在诗歌中,飘荡在美妙的乐声间。刘彻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一见之下更是觉得她艳惊四座。
史书上对于李夫人受宠的记载同一般的宠妃别无二致,而令后人回味的,则是她临终前的一番作为。
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进宫只几年就染病在身,即将撒手人寰。刘彻悲痛不已,亲自去看望她,希望执子之手,作天人永诀的最后安慰。
此时的李夫人病入膏肓,早没了昔时的闭月羞花,只一颗心依旧聪慧。一见刘彻到来,她急忙以被覆面,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儿子昌邑王及兄弟相托。”
刘彻安慰她,却执意要见她最后一面。她凄惨摇头,坚持说:“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实不敢与陛下相见。”这话在理,刘彻却执意不肯:“夫人不妨见我,我将加赐千金,并封拜你兄弟为官。”
李夫人无奈,冰冷地说:“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见。”刘彻不禁心灰意冷了,任凭他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背了他独自啜泣。她这一生不曾违逆刘彻半点儿,却在临终前执拗地不肯让他见自己最后一面。
李夫人的姊妹责备她不该如此违忤,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他之所以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如今我病已将死,他若见我颜色与以前大不相同,只一面必然令他心生嫌恶,唯恐弃置不及,怎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兄弟?”
这话听得让人心酸,却鞭辟入里,直刺两人感情爱的最深处。“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夫人也是明白这道理的。
几天后,李夫人仙逝,刘彻思念成疾,只得将她的画像悬于甘泉宫上日日观看,聊慰相思。
李夫人的聪明最终没有白费,她临终前只一个决绝的动作,便成功留住了刘彻一生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悠悠想念。
李夫人给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自己只是他枕畔的一丛花、一株草,供他做一时路途疲惫的停顿。刘彻可以流连于她,却不可能和她厮守。因为这样宽广伟岸的男人从来都不该是一个人的风景,更何况,她只是他在乡间小路上无意中觅到的一株娇艳野花,泛着幽幽袅袅的新鲜香气,玩赏过了,最终还是要萎谢的。
她比起阿娇,或许就聪明在更懂得定位自己。阿娇却不明白,尽管她贵为皇后,出身名门,与刘彻的皇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刘彻眼里,她也只是幽居深宫的一株花草,再提不起其他的兴趣。
编 辑/子 玉
其实这有关金屋的许诺本没有后世想象的那般庄严。金屋本只是王美人与馆陶公主政治联姻的一种手段,只是后世文人多要将它附会成青梅竹马最纯洁的童年盟誓。
当时的刘彻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只是蹦蹦跳跳玩着自己的游戏,就被母亲拉过来认亲。那时,刘彻还不叫刘彻,叫刘彘。王美人问他喜不喜欢阿娇、想不想娶她,估计刘彘是常玩娶媳妇的游戏,于是很爽快地答应,还添油加醋地说:“如果娶了阿娇姐姐,我就要盖一座大金屋子给她住。”
于是馆陶公主和王美人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喜笑颜开。刘彻的政治生涯也从此埋下了一颗飞黄腾达的种子。
那时的刘彻哪里会明白,他所允诺的是对一个女子一生托付的誓言。从此这女子一生便随了他,荣辱与共,同贵同贱。可惜,他心中所想,只是不异于寻常游戏的角色扮演罢了。
可阿嬌不同,此时的她已日渐成熟,虽然年齿尚幼,却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及微妙的含义。她以为,她收到了平生第一份约定,并执着地将它深深埋在心底,让它错误地生根发芽,还开出错误的花。
及至刘彻年长成为皇帝,阿娇成为皇后,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金屋藏娇,专宠她一人。而她却觉得不够,离当初那誓言还差得远,他早说过,此生此世便只爱自己一人。于是阿娇因爱生妒,终日妒火中烧、蛮横无理。
而古时男子最厌恶女子的,莫过于一个“妒”字,却不知这一个“妒”字也是女子之所以成为女子的一个要素。只是阿娇爱得太过真切,太过蛮横,自小娇生惯养的她不明白,她无论如何都不该把这份妒意在丈夫面前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及至庭院深深深几许,长门闭日无人去,一切昔时恩宠、新婚风流,同她流逝的青春一起,被束之高阁。长门宫灯,投射下她孤独的倩影。此生唯余,阿娇伴着凄凉的更鼓声,将自己亲手酿下的苦酒一饮而尽,然后再等着年华的发配放逐。
这寂寞,如此繁華,如此寥落。
阿娇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也是无人诉了。这些于他也只是心动,如何也换不回旧时恩爱之万一,到头来,还不如李白的一首《妾薄命》成全了她。
一切都是那幼时的约誓惹的祸,让阿娇先入为主地以为这男人应该爱她一生一世,却不知爱情是最要不得先入为主的,没有人能在一切未知时许下对你今生今世的约,她的一生也本是不可承诺、庇佑在儿时的一句戏言上。
更何况,那时候承诺她的是刘彘,不是刘彻。刘彘可以保证爱她一生一世,而刘彻不能。你不是要金屋藏娇吗,我履行了当初的誓约,给你一座金屋子。只是那屋子名叫长门,将你此生年华深藏,我却永远不踏进一步,可好?
阿娇或许最终都没能了悟,只空空守着那金屋的誓约希冀着下一世,却给后人留下了女人善妒、男人易变的口实。这爱情的悲剧从来凄惨的是自己,成全的是后人。
随着阿娇的逝去、卫子夫的色衰,此时的刘彻心里也不禁有了一丝空虚落寞之感。望着偌大的未央宫,虽有绝色歌舞,却也只如一幅单调的仕女图,枯燥无味,只能看看罢了。
而另一个女子的出现,便是如此占尽了天时。“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刘彻酒酣时,宫廷乐师李延年唱此歌来助兴。刘彻询问当真有如此倾国倾城的佳丽,一旁的平阳公主不失时机地帮李延年举荐了他的妹妹。
于是一切复归宠妃进宫前的老套路:闻听美色,立即召见,龙颜大悦,当夜侍寝,从此艳冠六宫,恩宠无以复加。
李夫人的出场便是如此惊艳,隐匿在诗歌中,飘荡在美妙的乐声间。刘彻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一见之下更是觉得她艳惊四座。
史书上对于李夫人受宠的记载同一般的宠妃别无二致,而令后人回味的,则是她临终前的一番作为。
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进宫只几年就染病在身,即将撒手人寰。刘彻悲痛不已,亲自去看望她,希望执子之手,作天人永诀的最后安慰。
此时的李夫人病入膏肓,早没了昔时的闭月羞花,只一颗心依旧聪慧。一见刘彻到来,她急忙以被覆面,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儿子昌邑王及兄弟相托。”
刘彻安慰她,却执意要见她最后一面。她凄惨摇头,坚持说:“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实不敢与陛下相见。”这话在理,刘彻却执意不肯:“夫人不妨见我,我将加赐千金,并封拜你兄弟为官。”
李夫人无奈,冰冷地说:“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见。”刘彻不禁心灰意冷了,任凭他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背了他独自啜泣。她这一生不曾违逆刘彻半点儿,却在临终前执拗地不肯让他见自己最后一面。
李夫人的姊妹责备她不该如此违忤,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他之所以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如今我病已将死,他若见我颜色与以前大不相同,只一面必然令他心生嫌恶,唯恐弃置不及,怎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兄弟?”
这话听得让人心酸,却鞭辟入里,直刺两人感情爱的最深处。“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夫人也是明白这道理的。
几天后,李夫人仙逝,刘彻思念成疾,只得将她的画像悬于甘泉宫上日日观看,聊慰相思。
李夫人的聪明最终没有白费,她临终前只一个决绝的动作,便成功留住了刘彻一生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悠悠想念。
李夫人给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自己只是他枕畔的一丛花、一株草,供他做一时路途疲惫的停顿。刘彻可以流连于她,却不可能和她厮守。因为这样宽广伟岸的男人从来都不该是一个人的风景,更何况,她只是他在乡间小路上无意中觅到的一株娇艳野花,泛着幽幽袅袅的新鲜香气,玩赏过了,最终还是要萎谢的。
她比起阿娇,或许就聪明在更懂得定位自己。阿娇却不明白,尽管她贵为皇后,出身名门,与刘彻的皇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刘彻眼里,她也只是幽居深宫的一株花草,再提不起其他的兴趣。
编 辑/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