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记得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学校这个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何等之大。为此,我校参加了重点科研课题“示范性高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效性研究”。高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做到的,我们必须以切合我校特点、学生实际制定的相关制度措施来作保证,制定系统性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实行,设计具体活动,组织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为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做到运用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布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而《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高中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贯彻《守则》和《规范》,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敬教 、乐学 育人 、报国”的办学理念。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计划、准则。在新生入学8天内,以军训、体操表演、运动会、《守则》、《规范》等为内容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然后开展个人仪表大检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安乡一中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各班主动报名成立文明督查小组,轮流值日督查。学生在愉悦中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这样做效果很明显。三干多学生的大学校,违纪学生数直线下降,违法学生几年来保持了零的记录,取而代之是“垃圾不再流浪”、“钱物准能失而复得”,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在实验过程中,我校要从各个方而入手:
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县、校、班级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好玩,爱动是孩予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各班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在生活中,老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展现自我、完善自我,逐渐健全自己的人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领,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要反反复复教育。运动健儿通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能拿金牌,我想我们的潜能生通过反复教育也会变得优秀。只要教师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引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为此,学校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星星评比细则》(包括“卫生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勤奋之星”等),采用月评选制,公布在学校宣传栏中,对先进集体颁发流动红旗。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發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养成教育的升华。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助管理、自我管理,班主任就能从繁锁的常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常规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来,自主成立文明、卫生督企小组,轮流值班、到岗督查,定时走进社区(村),体验感悟生活。通过近几年的自我管理,校容校貌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自我管理改变了自我,改变了学校。
三、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首先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蔡元培说:“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为此学校领导对老师加强了师德教育: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演讲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工躬身共学: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躬身共遵守(陶行知语)。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抵制经济浪潮的冲击,每半学期由学生评一次教师之星,每年在教师节时举行“夸夸我的好老师”演讲赛,这种方法,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其次,学习生活中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我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要求在我班每人用实际行动学习一位自己身边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学生首先要口述学习谁,为什么学他,怎样学,然后督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落到实处。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制度虽有约束性,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因制度生硬而易忘记。突出以人为本的提示语、标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走廊文化,建设花园文化。
最后,纯净的社会环境是养成教育的保障。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几千年前的孟母为了教育好孩子,都要再三选择育人环境,难道新世纪的我们,不该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吗?
由此可见,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在纯净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逐步形成,才能巩固和发展,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啊!
一、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布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而《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高中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贯彻《守则》和《规范》,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敬教 、乐学 育人 、报国”的办学理念。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计划、准则。在新生入学8天内,以军训、体操表演、运动会、《守则》、《规范》等为内容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然后开展个人仪表大检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安乡一中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各班主动报名成立文明督查小组,轮流值日督查。学生在愉悦中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这样做效果很明显。三干多学生的大学校,违纪学生数直线下降,违法学生几年来保持了零的记录,取而代之是“垃圾不再流浪”、“钱物准能失而复得”,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在实验过程中,我校要从各个方而入手:
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县、校、班级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好玩,爱动是孩予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各班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在生活中,老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展现自我、完善自我,逐渐健全自己的人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领,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要反反复复教育。运动健儿通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能拿金牌,我想我们的潜能生通过反复教育也会变得优秀。只要教师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引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为此,学校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星星评比细则》(包括“卫生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勤奋之星”等),采用月评选制,公布在学校宣传栏中,对先进集体颁发流动红旗。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發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养成教育的升华。他人教育,不如自我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助管理、自我管理,班主任就能从繁锁的常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常规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来,自主成立文明、卫生督企小组,轮流值班、到岗督查,定时走进社区(村),体验感悟生活。通过近几年的自我管理,校容校貌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自我管理改变了自我,改变了学校。
三、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首先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蔡元培说:“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为此学校领导对老师加强了师德教育: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演讲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工躬身共学: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躬身共遵守(陶行知语)。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抵制经济浪潮的冲击,每半学期由学生评一次教师之星,每年在教师节时举行“夸夸我的好老师”演讲赛,这种方法,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其次,学习生活中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我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要求在我班每人用实际行动学习一位自己身边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学生首先要口述学习谁,为什么学他,怎样学,然后督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落到实处。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制度虽有约束性,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因制度生硬而易忘记。突出以人为本的提示语、标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走廊文化,建设花园文化。
最后,纯净的社会环境是养成教育的保障。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几千年前的孟母为了教育好孩子,都要再三选择育人环境,难道新世纪的我们,不该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吗?
由此可见,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在纯净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逐步形成,才能巩固和发展,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