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沉于天津港主航道北约10海里处的世界最大挖泥船荷兰籍超大型“奋威”号,经过交通部救捞系统300多名一线干部职工一个月的昼夜奋战,终于重见天日。
一、十万火急
3月8日12时55分,一艘9 100标箱的巴拿马籍“地中海乔安娜”轮缓缓驶过渤海湾主航道拓宽处天津新港航道7号、8号灯浮标附近,神使鬼差般地直冲正在作业的荷兰籍挖泥船“奋威”号,其船头拦腰插入20多米之深。“奋威”号船体地震般地颤动起来,倾刻间左舷中后舱破损,船舶倾斜,进而被海水吞噬,侧沉在主航道上。
真是逆风遇到装柴草船。“奋威”号挖泥船,国籍荷兰,船长232米,宽32米,载重6万吨,最大满载排水量82 910吨,空船重量23 112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挖泥疏浚船,该船于今年初被天津航道局租用,在天津新港进行航道挖泥疏浚。“地中海乔安娜”轮是当今世界最现代化的第六代集装箱船,国籍巴拿马,船长337米,船宽46米,是2006年下水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大型集装箱船。据了解,碰撞当时,“地中海乔安娜”轮船首吃水为13.6米。“奋威”号在碰撞前刚刚加满了1 900吨高黏度燃料油和400吨轻油,油舱分布在两舷底边舱,有双壳保护,所幸的是,“地中海乔安娜”轮球鼻艏插入该轮中间加长部位,没有殃及临近的油舱。
这是一起震惊国际航运界的港内船舶严重碰撞事件!
十万火急!
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对应急救援工作立即作出重要指示:“一是确保人员安全,二是尽一切努力,确保海域不受污染,三是将当事船拖离航道,防止难船沉没堵塞航道,影响港口生产……”旋即,交通部救捞系统奉命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建了以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为组长的抢险工程领导小组,并特派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总指挥王振亮赶赴现场,坐镇指挥。与此同时,在天津海上搜救中心的指挥下,“地中海乔安娜”轮与“奋威”号难船船员全部撤离。两船在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等单位多艘救助船舶和拖轮的全力协助下,于3月9日6时35分,成功分离,“奋威”号被拖离主航道约10海里,“地中海乔安娜”轮则驶入天津港靠泊卸货。
按照交通部领导的指示,抢险工程领导小组迅速组织系统内救捞专家赶赴天津,在短时间内拟定了初步的救捞施工方案。交通部烟台打捞局大型打捞工作母船“芝罘岛”号、大型远洋拖轮“德安”轮、“烟救4”轮等都在第一时间赶赴救捞现场,上海打捞局的海上除油设备也紧急调往天津防止溢油污染。潜水员及时对“奋威”号挖泥船的损坏状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探摸,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救捞施工方案。
3月19日下午,随着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一声令下,中国救捞史上规模最大的打捞工程在天津海域拉开了战幕。
二、大展身手
“奋威”号侧沉时,船上装有约24 000吨泥浆,由于船舶碰撞导致左侧多个船舱破损,使船舶浮力骤减,所以在难船扳正起浮前必须首先卸掉难船所载的泥浆以减小船舶重量。救捞船员深知肩负的重任。现场施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奋威”号上装载的燃油和泥浆转移,让“奋威”号获得足够的自浮力以摆脱困境。诚然,“奋威”号挖泥船船体庞大,破损严重,险情易变,而且是在确保环境不受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的,难度极大。
受冷暖气流的影响,渤海湾雾季又悄悄降临了。3月20日,海域浓雾弥漫,视线只有20米左右,所有进出港船舶停止航行。然而,“奋威”号救捞工程却是一番繁忙景象。27名潜水员被分成四个作业小组,两个小组负责为难船除泥和抽水,另外两个小组负责封堵难船的通气孔。为保证起浮时有充足的浮力,潜水员必须找到难船所有的通气孔并将其关闭。首战告捷,当天,潜水员已对“奋威”号的前货舱、艏尖舱和机舱等进行了检查,先后关闭了6个通气孔和机舱3个密封门。
3月23日,救捞工程进入第四天,海面浓雾笼罩,能见度只有10米,从早晨7时开始,救捞人员利用低潮时间,集中力量拆除“奋威”号左舷的通气孔帽,并将通气孔加高1米多,防止高潮时海水从通气孔罐入难船船舱。难船上类似这样需要加高的通气孔近100个,一天下来,共加高通气孔23个,而潜水员在难船左侧船员住舱位置又发现两个打开的窗户并将其关闭。“芝罘岛”号浮吊船则将放置在难船左舷的6个重达200 吨的设备移吊至难船右舷,以增加难船扳正时的扳正力矩。任务艰巨可见一斑。
此间,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所属的1 000吨浮吊船“勇士”号、“沪救捞17”轮和烟台打捞局所属的1 700吨浮吊船“德瀛”号、“烟救4”轮,以及北海救助局所属的“北海救111”轮、“北海救195”轮等相继赶赴救捞现场,紧急支援。
三、合力攻坚
“奋威”号重大抢救工程是在交通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合力攻坚战。交通部有关司局行动起来了,交通部海事局和天津海事局行动起来了,中国船级社和天津分社以及天津航道局等部门行动起来了。交通部救捞局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作为救捞体制改革后第一次统一组织指挥系统内多个单位协同作业的大型救捞工程,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着。
——法律商务工作组和工程技术组在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现场总指挥王振亮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一方面继续就救捞合同格式的选择和补充条款的关键问题与外方进行认真友好的谈判,另一方面继续设计救捞和抽油技术方案。
——与“奋威”号中国合作方天津航道局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们双方的合作情况和“奋威”号碰撞前的一些重要情况,为下一步实施救捞工作创造了条件。
——通过天津船级社,拿到了“地中海乔安娜”轮(碰撞肇事船)的相关资料,为评估“奋威”号被碰撞后受损情况找到了一些参考依据。
——从船东方拿到了技术方案设计和下一步抢救作业所需的重要船舶图纸,为科学准确地设计救捞技术方案创造了条件。
——经中国船级总社与天津CCS分社的协调,迅速计算出了“奋威”号碰撞后的稳性和强度,为正确设计打捞技术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四、成功起浮
4月10日14时55分,现场指挥部决定进入起浮前的攻坚阶段,浮吊船“德瀛”、“芝罘岛”、“勇士”号和“北海救111”等9艘救捞船舶全部就位,集中力量对机舱抽水,浮吊船调整钢缆控制上浮力度。11日零时30分,船尾起浮成功。鉴于难船浮态良好,指挥部随即又下令起浮船首。早晨6时,“奋威”号成功离底并且未发生任何油污。随后工程人员对难船进行了调载平衡,难船左倾逐渐减小至2度,下午14时30分,浮吊船脱钩,难船完全处于自浮状态。
4月12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第30期《救捞要情》上就“奋威”号成功起浮一事批示: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好。在新形势下,救捞工作要立足“三个服务”,通过四个方面的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交通部向救捞局发出了贺电,“奋威”号救捞工程胜利竣工,是交通部领导下交通系统救捞、海事、船级社、港口、航道多部门、多单位密切协同、通力合作的成果,体现了全国交通一盘棋、海事救捞一家人的精神,这是这次工程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希望全体救捞职工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再接再厉,艰苦奋斗,为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对工程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以“奋威”号救捞工程为契机,加强与各单位的合作,争取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并要在今后中国沿海的救捞作业以此为基础进行组织,以此案例来阐述和例证中国的法律政策。
五、救捞亮剑
“奋威”号救捞工程的圆满完成用事实再次证明了救捞职工是一支人员精干的队伍,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技术过硬的队伍。在工程准备阶段,各参战单位讲,顾大局,不计成本,放弃或是中止了多艘救捞船的其他救捞任务,以最快的速度先后调遣了9艘大型救捞工程参加救捞作业,并抽调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潜水员,以最短的时间摸清了船体结构,制订了科学的救捞工程技术方案,为圆满完成救捞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救捞施工期间,救捞职工不怕困难,精心管理,奋勇拼搏,成功地攻克了船舶偏心、水下高压堵漏、大吨位抽水和起浮船体控制难等四大难题,取得成功,在中国救捞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三个特点和三大意义:成功打捞了世界上最大的挖泥船,“奋威”号载泥量为35 000立方,为目前世界之最;“奋威”号自重达2.3万吨,满载排水量达8.3万吨,是我国沿海自重最大的沉船,也是中国救捞史上迄今为止打捞的最大沉船;“奋威”号救捞工程是救捞体制改革后第一次由部救捞局统一组织指挥系统内多个单位协同作业的大型救捞工程。“奋威”号的成功起浮展现了交通部作为负责任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奋威”号救捞工程提升了中国海运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奋威”号救捞工程是交通系统各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典范。
一、十万火急
3月8日12时55分,一艘9 100标箱的巴拿马籍“地中海乔安娜”轮缓缓驶过渤海湾主航道拓宽处天津新港航道7号、8号灯浮标附近,神使鬼差般地直冲正在作业的荷兰籍挖泥船“奋威”号,其船头拦腰插入20多米之深。“奋威”号船体地震般地颤动起来,倾刻间左舷中后舱破损,船舶倾斜,进而被海水吞噬,侧沉在主航道上。
真是逆风遇到装柴草船。“奋威”号挖泥船,国籍荷兰,船长232米,宽32米,载重6万吨,最大满载排水量82 910吨,空船重量23 112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挖泥疏浚船,该船于今年初被天津航道局租用,在天津新港进行航道挖泥疏浚。“地中海乔安娜”轮是当今世界最现代化的第六代集装箱船,国籍巴拿马,船长337米,船宽46米,是2006年下水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大型集装箱船。据了解,碰撞当时,“地中海乔安娜”轮船首吃水为13.6米。“奋威”号在碰撞前刚刚加满了1 900吨高黏度燃料油和400吨轻油,油舱分布在两舷底边舱,有双壳保护,所幸的是,“地中海乔安娜”轮球鼻艏插入该轮中间加长部位,没有殃及临近的油舱。
这是一起震惊国际航运界的港内船舶严重碰撞事件!
十万火急!
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对应急救援工作立即作出重要指示:“一是确保人员安全,二是尽一切努力,确保海域不受污染,三是将当事船拖离航道,防止难船沉没堵塞航道,影响港口生产……”旋即,交通部救捞系统奉命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建了以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为组长的抢险工程领导小组,并特派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总指挥王振亮赶赴现场,坐镇指挥。与此同时,在天津海上搜救中心的指挥下,“地中海乔安娜”轮与“奋威”号难船船员全部撤离。两船在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等单位多艘救助船舶和拖轮的全力协助下,于3月9日6时35分,成功分离,“奋威”号被拖离主航道约10海里,“地中海乔安娜”轮则驶入天津港靠泊卸货。
按照交通部领导的指示,抢险工程领导小组迅速组织系统内救捞专家赶赴天津,在短时间内拟定了初步的救捞施工方案。交通部烟台打捞局大型打捞工作母船“芝罘岛”号、大型远洋拖轮“德安”轮、“烟救4”轮等都在第一时间赶赴救捞现场,上海打捞局的海上除油设备也紧急调往天津防止溢油污染。潜水员及时对“奋威”号挖泥船的损坏状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探摸,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救捞施工方案。
3月19日下午,随着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一声令下,中国救捞史上规模最大的打捞工程在天津海域拉开了战幕。
二、大展身手
“奋威”号侧沉时,船上装有约24 000吨泥浆,由于船舶碰撞导致左侧多个船舱破损,使船舶浮力骤减,所以在难船扳正起浮前必须首先卸掉难船所载的泥浆以减小船舶重量。救捞船员深知肩负的重任。现场施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奋威”号上装载的燃油和泥浆转移,让“奋威”号获得足够的自浮力以摆脱困境。诚然,“奋威”号挖泥船船体庞大,破损严重,险情易变,而且是在确保环境不受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的,难度极大。
受冷暖气流的影响,渤海湾雾季又悄悄降临了。3月20日,海域浓雾弥漫,视线只有20米左右,所有进出港船舶停止航行。然而,“奋威”号救捞工程却是一番繁忙景象。27名潜水员被分成四个作业小组,两个小组负责为难船除泥和抽水,另外两个小组负责封堵难船的通气孔。为保证起浮时有充足的浮力,潜水员必须找到难船所有的通气孔并将其关闭。首战告捷,当天,潜水员已对“奋威”号的前货舱、艏尖舱和机舱等进行了检查,先后关闭了6个通气孔和机舱3个密封门。
3月23日,救捞工程进入第四天,海面浓雾笼罩,能见度只有10米,从早晨7时开始,救捞人员利用低潮时间,集中力量拆除“奋威”号左舷的通气孔帽,并将通气孔加高1米多,防止高潮时海水从通气孔罐入难船船舱。难船上类似这样需要加高的通气孔近100个,一天下来,共加高通气孔23个,而潜水员在难船左侧船员住舱位置又发现两个打开的窗户并将其关闭。“芝罘岛”号浮吊船则将放置在难船左舷的6个重达200 吨的设备移吊至难船右舷,以增加难船扳正时的扳正力矩。任务艰巨可见一斑。
此间,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所属的1 000吨浮吊船“勇士”号、“沪救捞17”轮和烟台打捞局所属的1 700吨浮吊船“德瀛”号、“烟救4”轮,以及北海救助局所属的“北海救111”轮、“北海救195”轮等相继赶赴救捞现场,紧急支援。
三、合力攻坚
“奋威”号重大抢救工程是在交通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合力攻坚战。交通部有关司局行动起来了,交通部海事局和天津海事局行动起来了,中国船级社和天津分社以及天津航道局等部门行动起来了。交通部救捞局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作为救捞体制改革后第一次统一组织指挥系统内多个单位协同作业的大型救捞工程,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着。
——法律商务工作组和工程技术组在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现场总指挥王振亮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一方面继续就救捞合同格式的选择和补充条款的关键问题与外方进行认真友好的谈判,另一方面继续设计救捞和抽油技术方案。
——与“奋威”号中国合作方天津航道局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们双方的合作情况和“奋威”号碰撞前的一些重要情况,为下一步实施救捞工作创造了条件。
——通过天津船级社,拿到了“地中海乔安娜”轮(碰撞肇事船)的相关资料,为评估“奋威”号被碰撞后受损情况找到了一些参考依据。
——从船东方拿到了技术方案设计和下一步抢救作业所需的重要船舶图纸,为科学准确地设计救捞技术方案创造了条件。
——经中国船级总社与天津CCS分社的协调,迅速计算出了“奋威”号碰撞后的稳性和强度,为正确设计打捞技术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四、成功起浮
4月10日14时55分,现场指挥部决定进入起浮前的攻坚阶段,浮吊船“德瀛”、“芝罘岛”、“勇士”号和“北海救111”等9艘救捞船舶全部就位,集中力量对机舱抽水,浮吊船调整钢缆控制上浮力度。11日零时30分,船尾起浮成功。鉴于难船浮态良好,指挥部随即又下令起浮船首。早晨6时,“奋威”号成功离底并且未发生任何油污。随后工程人员对难船进行了调载平衡,难船左倾逐渐减小至2度,下午14时30分,浮吊船脱钩,难船完全处于自浮状态。
4月12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第30期《救捞要情》上就“奋威”号成功起浮一事批示: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好。在新形势下,救捞工作要立足“三个服务”,通过四个方面的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交通部向救捞局发出了贺电,“奋威”号救捞工程胜利竣工,是交通部领导下交通系统救捞、海事、船级社、港口、航道多部门、多单位密切协同、通力合作的成果,体现了全国交通一盘棋、海事救捞一家人的精神,这是这次工程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希望全体救捞职工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再接再厉,艰苦奋斗,为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对工程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以“奋威”号救捞工程为契机,加强与各单位的合作,争取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并要在今后中国沿海的救捞作业以此为基础进行组织,以此案例来阐述和例证中国的法律政策。
五、救捞亮剑
“奋威”号救捞工程的圆满完成用事实再次证明了救捞职工是一支人员精干的队伍,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技术过硬的队伍。在工程准备阶段,各参战单位讲,顾大局,不计成本,放弃或是中止了多艘救捞船的其他救捞任务,以最快的速度先后调遣了9艘大型救捞工程参加救捞作业,并抽调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潜水员,以最短的时间摸清了船体结构,制订了科学的救捞工程技术方案,为圆满完成救捞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救捞施工期间,救捞职工不怕困难,精心管理,奋勇拼搏,成功地攻克了船舶偏心、水下高压堵漏、大吨位抽水和起浮船体控制难等四大难题,取得成功,在中国救捞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三个特点和三大意义:成功打捞了世界上最大的挖泥船,“奋威”号载泥量为35 000立方,为目前世界之最;“奋威”号自重达2.3万吨,满载排水量达8.3万吨,是我国沿海自重最大的沉船,也是中国救捞史上迄今为止打捞的最大沉船;“奋威”号救捞工程是救捞体制改革后第一次由部救捞局统一组织指挥系统内多个单位协同作业的大型救捞工程。“奋威”号的成功起浮展现了交通部作为负责任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奋威”号救捞工程提升了中国海运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奋威”号救捞工程是交通系统各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