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①,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②。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③,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④,二十年、软红尘里⑤。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注释】
① 飚:狂风。
② 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后指老年人。此处意为花白的头发。
③ 芙蓉宝剑:《越绝书》:“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取纯钩示之,薛烛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意思是纯钩宝剑光华如出水芙蓉一般雍容清冽。代指好剑。
④ 长安:此处指京城。
⑤ 软红尘:繁华都会之地。
品读
晚清文人在人生境界上要比传统知识分子开阔得多,这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文廷式就是这样一位遭逢帝国末世的士子。
戊戌政变后,文廷式被清廷追捕,只能远渡重洋,到日本躲避。此前,他是光绪皇帝的股肱之臣,支持康有为变法不遗余力。
又一个春天。落花、飞絮,依旧漫天雪飞,游丝低软,给人无尽宛转情思。这千古不变的春愁,在流落天涯的文廷式那里,多了几分彻骨悲凉。春光在他眼里,不仅意味着新旧更替,也意味着刚发生的遍及朝野的人事变迁。暗移人世的,有春风,更有惊飚。这突如其来的政坛狂风,跟时光一样难以抵抗。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是不太能感觉到时光变迁的。直到人生的秋天到来,春夏的繁华落尽,就像从一场梦里惊醒。他开始对镜端详,迟疑而又坚决地拔掉几根白发。葡萄美酒、芙蓉宝剑,似乎都只是少年心事,谁能感受这位失掉君主的臣子的哀戚呢?
软红尘里,二十年。文廷式寄居京城,不知梦过多少壮阔景象,不知挫过多少壮志雄心。俱往矣!当年志士,或喋血或沦落,终于星散。在一座岛上,对着一盏青灯发呆,他在想些什么呢?
海天空阔。似是空中楼阁,却也万重苍翠。
1900年夏,文廷式回国,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参加唐才常在上海张园召开的“中国议会”,计划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汉人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自立军起义”失败,唐才常死于自己的老师张之洞之手。文廷式再遭缉捕。此后数年,他往来故乡江西萍乡与上海、南京、长沙之间,沉伤憔悴,寄情文酒,以佛学自遣,同时从事著述。
1904年,文廷式卒于萍乡,年仅49岁。他在另一首词中写晚年在故乡的生活:“劫火何曾燎一尘?侧身人海又翻新。”“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鹧鸪天·即事》)
据说他在诗歌中委婉表达过反对革命,他牵念的,肯定有给过他光荣与梦想的光绪皇帝。戊戌这辈人,走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保皇还是革命?
文廷式去世后不久,革命党以炸弹暗杀登上历史舞台,在文廷式的故乡,萍浏醴起义引燃了暴力革命的引线。
逝世前文廷式层霄回首,让他茫然困惑的,或许不再是西风又起。革命时代轰轰烈烈展开,中国将走向何方?文廷式不需要像其他传统知识分子一样面对这个问题。历史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他以杰出词人的身份,站立在帝国末世的册页间。
(卞流光)
【注释】
① 飚:狂风。
② 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后指老年人。此处意为花白的头发。
③ 芙蓉宝剑:《越绝书》:“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取纯钩示之,薛烛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意思是纯钩宝剑光华如出水芙蓉一般雍容清冽。代指好剑。
④ 长安:此处指京城。
⑤ 软红尘:繁华都会之地。
品读
晚清文人在人生境界上要比传统知识分子开阔得多,这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文廷式就是这样一位遭逢帝国末世的士子。
戊戌政变后,文廷式被清廷追捕,只能远渡重洋,到日本躲避。此前,他是光绪皇帝的股肱之臣,支持康有为变法不遗余力。
又一个春天。落花、飞絮,依旧漫天雪飞,游丝低软,给人无尽宛转情思。这千古不变的春愁,在流落天涯的文廷式那里,多了几分彻骨悲凉。春光在他眼里,不仅意味着新旧更替,也意味着刚发生的遍及朝野的人事变迁。暗移人世的,有春风,更有惊飚。这突如其来的政坛狂风,跟时光一样难以抵抗。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是不太能感觉到时光变迁的。直到人生的秋天到来,春夏的繁华落尽,就像从一场梦里惊醒。他开始对镜端详,迟疑而又坚决地拔掉几根白发。葡萄美酒、芙蓉宝剑,似乎都只是少年心事,谁能感受这位失掉君主的臣子的哀戚呢?
软红尘里,二十年。文廷式寄居京城,不知梦过多少壮阔景象,不知挫过多少壮志雄心。俱往矣!当年志士,或喋血或沦落,终于星散。在一座岛上,对着一盏青灯发呆,他在想些什么呢?
海天空阔。似是空中楼阁,却也万重苍翠。
1900年夏,文廷式回国,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参加唐才常在上海张园召开的“中国议会”,计划北上营救光绪皇帝,建立汉人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自立军起义”失败,唐才常死于自己的老师张之洞之手。文廷式再遭缉捕。此后数年,他往来故乡江西萍乡与上海、南京、长沙之间,沉伤憔悴,寄情文酒,以佛学自遣,同时从事著述。
1904年,文廷式卒于萍乡,年仅49岁。他在另一首词中写晚年在故乡的生活:“劫火何曾燎一尘?侧身人海又翻新。”“堆盘买得迎年菜,但喜红椒一味辛。”(《鹧鸪天·即事》)
据说他在诗歌中委婉表达过反对革命,他牵念的,肯定有给过他光荣与梦想的光绪皇帝。戊戌这辈人,走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保皇还是革命?
文廷式去世后不久,革命党以炸弹暗杀登上历史舞台,在文廷式的故乡,萍浏醴起义引燃了暴力革命的引线。
逝世前文廷式层霄回首,让他茫然困惑的,或许不再是西风又起。革命时代轰轰烈烈展开,中国将走向何方?文廷式不需要像其他传统知识分子一样面对这个问题。历史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他以杰出词人的身份,站立在帝国末世的册页间。
(卞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