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代下,传统农业面临着种种问题,急需向新型农业进行转型。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质上与传统农民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有很多观点以及政策落实都不成熟,这也说明新型农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切入点,分析问题探索解决路径。
关键词: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政策建议
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体来看,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农民的积极性更高,培训的内容更加丰富化。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行业,必须有稳定的人群将农民作为终身职业,并且有能力、有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所在。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
1.农民培训现实需求不足。从理论上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生产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农民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巨大。实际情况是,农民培训的潜在需求较大,但是现实需求不足。农民大多数学历不高,思想文化水平较低,不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另外,加上农村保守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这样一来,基础文化弱的同时学习缺乏兴趣,农民在培训课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规模较小。近些年来,虽然政府对于职业农民培训颇为重视,但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有限,培训机构的规模大多在50~500人之间,导致实质开展农民培训规模无法扩大化。当前职业农民的培训主要是由一些农业职业院校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合开展,中间也会集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间组织等教育资源,但总的来说资源的获取十分有限。
3.培训的质量较低。政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培训的农民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就实际的培训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很多职能部门在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史往往是形式主义,缺乏真正的监督落实。很多培训内容以及课时的安排完全是由具体教学单位来负责,而中间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并不到位,使培训的内容缺乏实际性,农民也很难获取实用性的东西,最终的培训效果也并不可观。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建议
1.实施职业农民资格准入机制。农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农民这种职业也要实施农民资格准入证,这是农民迈向职业化的重要一步。其实,关于农民资格准入机制,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像美国等。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农业生产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此外,农民在考取农业资格证之后,还要进行后续教育,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审核,这样保证农民能力水平的合格化。
2.建设一支合格的农业职业师资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民教育的质量,必须打造一支合格、专业的农业职业师资队伍。农业职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接地气,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重要的是要学会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农民的文化基础较差,教师要学习一些农业通俗用词,将专业词汇生活化,这样农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容易。
3.创新培训模式于方法。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进行针对化培训,细化农业工种,牢牢围绕当地农民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展开相关内容的培训。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农民学习也有主动性。农民培训的内容要包含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拓展知识部分,根据农民的需求来分层次实施教学。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法探讨”(课题编号:GS[2019]GHB05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关键词: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政策建议
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体来看,培训体系更加完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农民的积极性更高,培训的内容更加丰富化。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行业,必须有稳定的人群将农民作为终身职业,并且有能力、有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所在。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
1.农民培训现实需求不足。从理论上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生产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农民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巨大。实际情况是,农民培训的潜在需求较大,但是现实需求不足。农民大多数学历不高,思想文化水平较低,不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另外,加上农村保守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这样一来,基础文化弱的同时学习缺乏兴趣,农民在培训课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规模较小。近些年来,虽然政府对于职业农民培训颇为重视,但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有限,培训机构的规模大多在50~500人之间,导致实质开展农民培训规模无法扩大化。当前职业农民的培训主要是由一些农业职业院校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合开展,中间也会集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间组织等教育资源,但总的来说资源的获取十分有限。
3.培训的质量较低。政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培训的农民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就实际的培训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很多职能部门在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史往往是形式主义,缺乏真正的监督落实。很多培训内容以及课时的安排完全是由具体教学单位来负责,而中间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并不到位,使培训的内容缺乏实际性,农民也很难获取实用性的东西,最终的培训效果也并不可观。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建议
1.实施职业农民资格准入机制。农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农民这种职业也要实施农民资格准入证,这是农民迈向职业化的重要一步。其实,关于农民资格准入机制,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像美国等。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农业生产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此外,农民在考取农业资格证之后,还要进行后续教育,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审核,这样保证农民能力水平的合格化。
2.建设一支合格的农业职业师资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民教育的质量,必须打造一支合格、专业的农业职业师资队伍。农业职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接地气,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重要的是要学会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农民的文化基础较差,教师要学习一些农业通俗用词,将专业词汇生活化,这样农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容易。
3.创新培训模式于方法。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进行针对化培训,细化农业工种,牢牢围绕当地农民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展开相关内容的培训。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农民学习也有主动性。农民培训的内容要包含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拓展知识部分,根据农民的需求来分层次实施教学。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法探讨”(课题编号:GS[2019]GHB05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