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机理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aj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集群其形成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它在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由集群风险的形成和突变诱发该区域乃至多个相关区域的灾难。本文通过解析居于最优可控价值阶段的集群群体性风险的形成诱因,依据风险的耦合与非耦合传导效应探究了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
  关键词:产业集群 风险 耦合 形成机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的出版,引起了研究产业集群的热潮,我国许多学者也开始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国内外对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产业集群风险的来源
  关于集群风险形成的原因,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归纳和分类。该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在于为了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提供的好处,这种好处包括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助性服务产品和专业化劳动市场等。随着集群内部企业的快速发展,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集群内部。但是当集群内企业超过一定限度时,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制约集群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集群也会开始衰落。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集群发展的刚性,集群内的企业容易形成战略盲点,造成技术锁定。同时,集群本身所固有的生命周期等因素,可能形成整个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风险。Pouder和St.John(1996)认为,当集群中企业把它们的竞争范围仅仅确定为它们所属的集群,就使得集群产生竞争性盲点。与集群以外的企业相比,它们的竞争优势将逐渐消失,从而使集群内的企业面临风险,走向衰落和没落。
  Markusen(1996)在研究集群的成功与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区域集群越成功,其越倾向于发展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而逐步丧失获取应变市场变化所需的能力,导致集群败落的潜在风险不断积聚,集群的竞争力不断下降,直至集群的消亡。他还指出,集群会因为其成功因素——不断提高的专业化而逐渐变成一个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最终导致集群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的必要的信息可能无法进入集群内的企业并进行传递,致使集群因此僵化、失去活力。Markusen的观点背后隐含着集群风险的本质性成因,即构成集群优势的自身性质,实际上同时也是集群风险的产生根源。另外,学习新技能容易,摆脱旧俗难(Ichniowski and Shaw,1995)。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可能会竭尽全力维持老产业结构而排斥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入者,阻碍了集群创新和调整所必需的新信息的流入、传播,从而破坏了集群保持活力的“知识基础”,导致集群学习和创新能力下降。
  波特(Porter,M.E.2000)分析了集群面临的外部威胁和内部冲击,外部威胁包括技术中断、顾客需求的转移等。集群内部风险危机起源于内部的僵化,进而减少生产力和创造力。如限制性的工会规则或缺乏弹性的法规有可能导致改善生产力步伐减缓;过度合并、相互默契、卡特尔等妨碍竞争的做法会伤害集群企业竞争力提升,等等。
  De Vol(2001)指出,促使集群形成的因素也许在支撑集群发展上显得并不重要,而带给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要素也许最终成为导致集群衰败的风险因素。
  (二)产业集群风险的类型
  奥地利区域经济学家Tichy.G(1997)在佛农“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提出区域产品周期理论。他据此论述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性风险(structuralRisk)——一个区域过于依赖一个产业集群的长期后果是:当产品一旦到达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并且产品的竞争优势开始衰减的时候,随着大量企业的退出而极少企业的进入,集群开始收缩;与此同时,集群网络变小,信息流量锐减。当缩小的区域集群已不足以激励创新时,该区域也就最终衰落成没有任何内在潜能去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的老工业区。
  Fritz(1998)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性风险,认为生产制造的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集群不能随着这种变化快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致原有的产业或者产品簇的永久性衰退将导致整个区域集群的衰落。结构性风险被认为是集群经济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
  周期性风险也就是集群外部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集群发展产生的风险,是集群走向衰退的诱发性因素。区域、国家甚至是全球性的经济波动,使相关区域集群的发展受到影响,面临风险甚至走向衰退。波特分别使用新英格兰在高尔夫球设施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美国的能源公司因为没有压力去提高和洞察消费者需求而丧失与欧洲、日本竞争对手的竞争基础的案例说明:技术中断可能是最显著的外部威胁,它将会使许多优势同时消失;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也构成集群走向衰退的原因。丹麦学者Bent Dalum等(2002)还以北欧的无线通讯工具集群为例研究了技术生命周期如何使得区域集群发展面临崩溃危险的境况。他们认为技术的重大变革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或是导致新产业群的产生,但新技术的出现和技术锁定等因素也会导致原有产业群的衰退,甚至崩溃。
  蔡宁等(2003)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认为集群的竞争力与其内部网络具有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网络在最初阶段是力量的源泉。但由于环境动荡可能成为集群僵化、失去弹性的源泉,继而集群中的企业与非集群中的竞争对手相比,对外界动荡的反应能力变得缓慢。吴晓波等(2003)借鉴植物学术语把产业集群的内生性风险称为“自稔性”风险,产业集群的“自稔性风险”是指集群借以产生优势的自身特性,同时也是削弱集群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最终导致集群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
  总的看来,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主要是从产业集群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研究,缺乏对集群风险的生成过程、扩散途径及传导效应,显得预防、化解和规避产业集群风险的相关措施和建议缺乏依据。
  
  二、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机理分析
  
  研究产业集群的群体性风险具体形成过程和途径,首先要探究导致产业集群风险形成的具体诱因。风险来源具体可以分为内生性风险与外生性风险。内生性风险是指由产业集群内部力量所累积的风险,是走向衰败的内部原因。外生性风险则是集群走向衰退的诱发性因素。主要是该产业集群所处的外部宏观和微观环境。就是由于以上阐述的内外不利因素的一个或多个诱导产业集群出现风险,这些可能会导致集群内个别企业或机构(也可能整个集群)出现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结构性、周期性和网络性风险等三种主要风险形态,而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关联性——相互增强机制。作为周期性风险,它可能发生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同 时导致所有部门产量下降,加速衰退效应。因此,周期性风险会发生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破坏产业集群内网络关系,诱发网络性风险,而且加速衰退阶段产业集群的死亡,使得结构性风险增强,而对于过分依赖于个别主导集群的区域来说,产业集群的衰败可能使得整个区域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不景气,诱发周期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则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结构性风险紧密相关。在产业集群诞生阶段和成长阶段网络成长的自增强机制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快速扩张,但一旦进入衰退期或遭遇经济衰退,大量企业退出,网络规模变小,产业集群内创新和复苏的内源力不足,同时可能诱发网络性风险,比如资金周转不灵、一些企业的亏损、倒闭可能引发信用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本地企业间恶性价格竞争发生可能性加大,导致整个产业集群陷入恶性循环。而网络性风险形成变量如“搭便车行为”、机会主义、类同氛围等可能不利于处于衰落中产业集群的复苏和调整,加剧产业集群的死亡,对结构性风险有加强效应。至于三种风险是否会出现相互增强机制,主要取决于其耦合与非耦合特征。邓明然等(2004)认为,风险的传导路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根据不同风险在内部传导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强度来分风险,即按传导过程中各类风险是否发生耦合来分,可以把产业集群风险分为稳态传导与非稳态传导两种。
  稳态传导是指在风险传导过程中,风险传导仅沿着既定的节点链条方向进行,风险只是在产业集群内部节点之间发生量的变化,而其性质仍是传导链初端的原始状态,不会因耦合而发生新的变化;非稳态传导则是指产业集群风险传导进程中,传导的各类风险因子在产业集群系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其耦合集成度达到阈值时,会产生新的风险或发生风险的突变。这三种风险相互传导增强机制会导致风险的加大,如果不采取措施,风险化解或消除不了,就会形成群体性风险,若群体性风险发生突变就会最终导致整个集群或相关集群的衰败、解体或发生迁移。
  
  三、结语
  
  国内外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风险的表现形式上,缺乏对集群风险的生成过程、扩散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显得预防、化解和规避产业集群风险的相关措施和建议缺乏依据。本文最后依据风险传导的耦合特征,对风险的形成和传导过程进行了动态解析。
其他文献
以资源、能源为依托的工业结构和粗放的增长方式是内蒙古工业的主要特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瓶颈。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接续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型产业发展高端和
内蒙古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拥有4200公里边境线,18个贸易口岸宛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点缀在祖国的北疆,它们敞开了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构筑了立体的、全方位开放的我国对俄、对蒙
研究了废锌锰电池在硫酸体系中,温度和硫酸浓度对金属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验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硫酸浓度为10%,温度为40℃,固液比为1:10,催化剂为1mL,反应时间为2h,搅
为进一步提升德宏州机关事业人员的文明形象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2017年12月25日,德宏州政协与农工党山东省委会共同在德宏州职业学院举办了“助推教育扶贫活动”--现代礼仪文
一、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形势    2006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7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居世界第三,实际利用外资695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主要表现在:一是外贸顺差明显扩大,2006年外贸顺差达到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6美元,同比增长74%。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外贸顺差超过了1000亿美元。二是个人外汇净流入较大。全年个人外汇净结汇710亿美元,同比增长3
受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委托,2009年11月5-6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商务部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评审会。此前,中再生协会分别于2009年9月24-25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表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央行要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推
<正>噪声污染干扰人体睡眠、损伤听力,直接影响人体心理健康,导致神经衰弱、引发或触发精神障碍、心脏病等疾病。噪声污染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煤炭市场状况良好,煤炭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要求,人力资源面临新的挑战。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创新。本文主要讨论了民营煤炭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见解。  关键词:煤炭 人力资源 民营企业    一、民营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人乃发展之本,如何抓好本,是企业能够
从全球看,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所实证。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嵌入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产业部门。对中心城市资源要素聚散效益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城市群经济良性运行。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成因分析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范围内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使得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