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考试越来越灵活多变,靠死记硬背根本无法有效提高语文水平和成绩。因此更应该从灵活机动、潜移默化上下功夫进行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当成学生提高语文功底的一个整体来推动,来促进,而不是为了做好几个题,完成几个学习任务来处理,这是提高不了语文水平的,或者提高不大,后劲不足。当然,也不是完全回归以前的私塾教学,而是取其潜移默化的精髓,去其耗时耗力的糟粕,用现代语文的形式,体现其精髓,促进学生整个语文水平有较大提高。比如,字的书写,要求学生会写,并写得好,充满美感,充分借鉴我国几千年来的毛笔字的书写技巧,同时在书写中培养兴趣,理解字音,字义,用法等。
诵读,也是一个极好的培养语文功底的方法,可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个身体感官,培养语感、语气,都大有益处。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形象的说出了诵读的妙处,值得大力发扬。最后作文,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将自己在语文上的综合素质,用作文的方式表现出来,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古时取士,仅仅凭一篇作文就行了,虽嫌偏颇,但也说明了写作文章的重要性,在语文水平的考查上是可取的。现在,大量图片图画充斥我们的视野,不少学生对文字却不大感兴趣了,反而喜欢看各种图片图画,这对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害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喜欢书写文字,并写得好,有美感;喜欢诵读文字,并读得好,也有美感;喜欢写作文章,并写得好,成为美文。
当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在电脑上看书学习,但要写读书笔记,不能当休闲书看,不能沉迷于电脑中的游戏、图画等,这样不利于提高语文水平。那么,究竟怎样来具体实现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呢?在这里谈一下我的浅见。
一、早晨诵读,培养语感。
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早起来,诵读优美的文章,使人的身心都沉浸在朗朗书声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就能记住、理解字音、字形、字义,词语,句子,段落,篇章,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能吸收其中的语文养分,不知不觉的提高语文水平。这就叫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吧。
二、课前即兴演讲,培养学生演讲的文学功底。
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生,由于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多为留守儿童,另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孩子的交流就较少,孩子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孩子在课堂上想回答一个问题,在表达上并不准确,经常词不达意,这样长期以往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必须及时加以弥补,那么课前演讲就很有必要,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为了使演讲能顺利进行,可分为由易到难的两步:初期的时候可提前给出讨论题目,让孩子们有一些准备时间,把起点降低。农村的孩子基础较差,给他们一个低起点,可以避免他们的冷场,避免失败对他们的打击。通过一段时间的提前锻炼有的学生能够完整漂亮的完成演讲任务的时候,可以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逐步提高难度,也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演讲能力。
三、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坚持写日记、周记。
写是读之外的第二语文能力,真正学好一门语言,一定要写出书面的东西。生活阅历太少,各种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缺少就会使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无病呻吟。首先要擦亮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美,缺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擦亮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心先感受到了,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并坚持训练、督导,才能有所成效。
其次是动笔去写,在作文中锻炼提高写作能力。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写作过程中才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的。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形式,需要长时间多次数的训练才能获得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技能。光看不练,光说不练,都不能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太长,不利于每天进行。而日记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每天记录一件事情,写出一份感动,日积月累,便可以积累比较多的写作经验和体会。日记不要求长,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写完之后,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跳出学生自己当局者迷的怪圈,在旁观者眼中变得清晰公正。多读、多写、多体会,真情实感的流露会使学生的感情更加细腻,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感动人。
四、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胸怀、格局,通过读书、念诗、听音乐这些途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总是给人启迪。他囊括了一个人一生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可以和他交朋友,扩大眼界、视野和养成宽广的胸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多读书可以扩宽视野,不仅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也可以领悟作者的喜怒哀乐,。多读书,才能积累更多表达特定场所、特定时间的优美语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意义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和杂志,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心灵的窗户,把整个世界都呈现给学生。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日日不间断,长期坚持,让阅读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养出一个人的文气,充满书香气息。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代诗歌字数少,在字的推敲选择上都下了很大功夫,真可谓是“一字千金”,每个字都凝聚了作者良多心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许多诗词都万古流芳。诗歌具有一定的音节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味道。读诗就是读中国的传统中最精华的文化,读传统文化部分。透过诗歌,我们跨过时空的阻隔,和古人对话,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现代文写作中,引用一两句古诗词,时空的穿越,古典的韵味使文章的气质层次上升。短小的古诗词运用,能够说明白用现代文好多字才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做到了言简意赅。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能使人获得教化,使人表现出举止文雅,風度翩翩,能提高人的修养。常读常诵诗歌,对提高人的情操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展现。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转达出了语言难以表达的复杂的情感。有人说音乐的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激动或激发人的热情。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音乐广含了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体验,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气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优美的音乐,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还有舞蹈、美术、体育等也同样陶冶学生的情操,铸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美丽的灵魂。
诵读,也是一个极好的培养语文功底的方法,可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个身体感官,培养语感、语气,都大有益处。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形象的说出了诵读的妙处,值得大力发扬。最后作文,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将自己在语文上的综合素质,用作文的方式表现出来,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古时取士,仅仅凭一篇作文就行了,虽嫌偏颇,但也说明了写作文章的重要性,在语文水平的考查上是可取的。现在,大量图片图画充斥我们的视野,不少学生对文字却不大感兴趣了,反而喜欢看各种图片图画,这对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害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喜欢书写文字,并写得好,有美感;喜欢诵读文字,并读得好,也有美感;喜欢写作文章,并写得好,成为美文。
当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在电脑上看书学习,但要写读书笔记,不能当休闲书看,不能沉迷于电脑中的游戏、图画等,这样不利于提高语文水平。那么,究竟怎样来具体实现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呢?在这里谈一下我的浅见。
一、早晨诵读,培养语感。
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早起来,诵读优美的文章,使人的身心都沉浸在朗朗书声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就能记住、理解字音、字形、字义,词语,句子,段落,篇章,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能吸收其中的语文养分,不知不觉的提高语文水平。这就叫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吧。
二、课前即兴演讲,培养学生演讲的文学功底。
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生,由于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多为留守儿童,另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孩子的交流就较少,孩子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孩子在课堂上想回答一个问题,在表达上并不准确,经常词不达意,这样长期以往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必须及时加以弥补,那么课前演讲就很有必要,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为了使演讲能顺利进行,可分为由易到难的两步:初期的时候可提前给出讨论题目,让孩子们有一些准备时间,把起点降低。农村的孩子基础较差,给他们一个低起点,可以避免他们的冷场,避免失败对他们的打击。通过一段时间的提前锻炼有的学生能够完整漂亮的完成演讲任务的时候,可以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逐步提高难度,也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演讲能力。
三、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坚持写日记、周记。
写是读之外的第二语文能力,真正学好一门语言,一定要写出书面的东西。生活阅历太少,各种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缺少就会使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无病呻吟。首先要擦亮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美,缺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擦亮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心先感受到了,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并坚持训练、督导,才能有所成效。
其次是动笔去写,在作文中锻炼提高写作能力。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写作过程中才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的。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形式,需要长时间多次数的训练才能获得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技能。光看不练,光说不练,都不能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太长,不利于每天进行。而日记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每天记录一件事情,写出一份感动,日积月累,便可以积累比较多的写作经验和体会。日记不要求长,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写完之后,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跳出学生自己当局者迷的怪圈,在旁观者眼中变得清晰公正。多读、多写、多体会,真情实感的流露会使学生的感情更加细腻,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感动人。
四、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胸怀、格局,通过读书、念诗、听音乐这些途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总是给人启迪。他囊括了一个人一生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可以和他交朋友,扩大眼界、视野和养成宽广的胸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多读书可以扩宽视野,不仅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也可以领悟作者的喜怒哀乐,。多读书,才能积累更多表达特定场所、特定时间的优美语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意义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和杂志,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心灵的窗户,把整个世界都呈现给学生。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日日不间断,长期坚持,让阅读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养出一个人的文气,充满书香气息。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代诗歌字数少,在字的推敲选择上都下了很大功夫,真可谓是“一字千金”,每个字都凝聚了作者良多心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许多诗词都万古流芳。诗歌具有一定的音节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味道。读诗就是读中国的传统中最精华的文化,读传统文化部分。透过诗歌,我们跨过时空的阻隔,和古人对话,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现代文写作中,引用一两句古诗词,时空的穿越,古典的韵味使文章的气质层次上升。短小的古诗词运用,能够说明白用现代文好多字才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做到了言简意赅。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能使人获得教化,使人表现出举止文雅,風度翩翩,能提高人的修养。常读常诵诗歌,对提高人的情操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展现。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转达出了语言难以表达的复杂的情感。有人说音乐的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激动或激发人的热情。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音乐广含了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体验,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气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优美的音乐,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还有舞蹈、美术、体育等也同样陶冶学生的情操,铸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美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