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渐成为了教育事业关注的焦点。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体育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起着提升学生体质,锻造精神意志的特别作用。总览我国体育教育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现,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是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锻造良好体魄的黄金时期。但应该承认的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种种限制因素的影响下,初中校园的体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困境与不足。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初中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缺陷,深入探讨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提出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缺陷;对策;体育观念
1 前言
在我国当前初中体育的教学中,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仍然植根于社会及校园的各个角落,这种观念的错位导致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重心集中在了文化课程上,而学生由于环境因素,对体育的热情也被逐渐扑灭,随之变得兴趣寡淡。甚至在有些学校中,体育课程的开展严重缺乏合理的规范,教学时间也难以得到保障。种种因素之下,造成了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手段单一,创造性和趣味性不足的局面。应当注意到,在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中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不难发现,在初中时期,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断健全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化,逐渐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但受限于自身阅历及经验的匮乏,价值观念和人生规划仍处在建立阶段,这种处境也赋予了初中生极高的可塑性【1】。因此,在这一阶段,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手段,创造重视体育锻炼的氛围,对于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热爱体育的正确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在对我国初中体育课程的整体考察中,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改良方案,探索出贴近当前国情,具备操作能力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伏镇所有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校内观察与走访等活动得到了相关素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内图书馆及在线期刊库,深入了解了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同时在网上广泛收集中外文的学术专著及论述,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学术成果,明晰了目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改良方向,为研究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2.2.2 实地调研法
笔者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学术理念,深入到太伏镇所有中学,细致地对其体育课堂的开展进行了观察,并总结了各所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及先进经验。
2.2.3 访谈法
在素材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笔者对中学的体育教师群体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访谈,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看法及态度。除此之外,还访谈了部分校内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从宏观层面对体育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一定了解。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体育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当前阶段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受重视程度不足,资源倾斜较少。在紧张的社会竞争氛围中,学生很早便被学校和家庭灌输了成绩第一的观念,对文化成绩的过度强调也成为了体育教学难以得到足够重视的主要原因。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文化课程的学习难度及知识范围都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这也使得学校和家长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上。与此相对,对学生升学作用有限的体育课程就被轻视甚至忽视,社会对于校园体育普遍缺乏理性的认知和重视【2】。这些或多或少的忽视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3.1.1 体育教学观方面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观点及方向,但在体育教学中,因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程的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形成了和素质教育的呼声脱节的教学观。在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仅是使学生应付过中考。教学工作者也只是把体育作为了副科,并没有发掘出这一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意义。甚至在一些学校中,体育教师的地位也远不如文化课教师,这就形成了轻视体育锻炼的不良氛围。
因此,改变当前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现状的根本途径在于使相关教学工作者转变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和认识,通过正确的教学观和合理教学制度的双重保障,切实提高校园体育的地位【3】。首先,学校应在课程安排上体现出对体育的重视,在充分保障学生上课时间的基础上,营造活跃的体育气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其次,校方还应正视体育教师的待遇及培养问题,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业务能力,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只有通过切实的措施保证体育课程的地位,才能使这一学科更好地融入到素质教育中,为社会培养更为全面的人才。
3.1.2 体育设施配置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决定教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大因素便是場地和设施的完善与否。但在相关的调研中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是匮乏和落后的。这不仅体现在场地和设施配置的不足,还体现在对于现有设施更换及维护力度的缺乏。这样的现状不但压缩了学生的锻炼空间,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在长期过程中磨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应当认识到,完善的体育设施配置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客观基础,对这一方面投入的加大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锻炼热情。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增设体育场地及设施,以供学生上课及课余时间使用。部分条件相对不足的学校也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做到资源的全面利用。 3.1.3 教学评价体系方面
教学评价是教学课程中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积极的反馈,并使教师得以印证教学实施的情况,从而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而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是结果导向型的,更侧重于终结性评价。教学工作者们往往只看重学生完成“量”的多少或者最终成绩的优劣,而忽视了不同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体育成绩的变化【4】。
在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着重于学生健康的体育态度及情感的塑造。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不再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进步程度及参与积极性来进行评价。同时,作为教学中的平等主体,教师也应当接受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积极反馈,不断提高自身的施教水平。
3.1.4 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方面
由于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忽略了这一学科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中学里,缺乏受过系统体育教育的教师,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甚至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的。
因此,体育教师的人才引进及培养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提升的最主要途径便是人才引进,学校应当积极联系本地高校的体育院系,建立合理的引进制度,不断聘入专业的体育教学人才,并在平时的人事管理中维护体育教师的地位,为其配置应有的待遇及工作环境。其次,学校对教师队伍的业务培养问题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部分高水平教师的模范作用,带动现有体育教师队伍的进步。同时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采用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高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教学水平。
3.2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当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点。而教师作为这一体系中的另一主体,其主要作用应当是引导、启发和监督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的语境中,教师的教学不能限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通过各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价值观的建立。因此,在初中阶段,坚持体育教学的多样化道路,突破传统模式,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遵循的教育方针【5】。
不同于文化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向来比较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最大的学习收益。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应当在具体的教学中掌握有效的授课策略。反思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到其中仍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如何针对这些缺陷进行革新,是我们应当深思的问题。
3.2.1 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是体育知识和理念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内容也会促成不同的教学效果。长期的传统体育教育,使当前初中校园的体育教学形成了较为稳定但更新较慢的内容体系。在相关学术调研中可以发现,初中时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为球类和田径类,而新兴体育项目及益智类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匮乏,呈现出传统项目多、新兴项目和复杂项目少的特点。对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應紧密联系学生需求的变化,对体育项目进行引入和创新。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校及地域情况,可以考虑开设瑜伽、舞蹈、武术以及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同时,考虑到体育课程设置时间较少的现状,应当进一步拓展课外的体育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条件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之中。
3.2.2 授课模式及师生互动方面
初中体育课堂的中心主要放在了中考涉及的体育项目中,因此体育教师大多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手段,让学生集中训练考试项目,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导致了体育课堂多是呈现出“准备活动——考试项目训练——自由活动”这种模式,有的学校甚至为了简化体育课堂管理,直接对学生采用了“放羊式”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会打消学生学习热情,还会造成师生沟通较少,体育精神难以传递的局面【7】。
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中,主要的时间安排在了教师带着学生的训练活动中,而其余的时间则往往用来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机会较少,学生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但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应仅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起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向学生们传达体育精神。而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体育魅力,才能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与教师进行默契的配合,彰显出体育独特的风采。譬如在球类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分组后的比赛对抗中,同学生一起学习娱乐,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当一个教师的人格得到学生的亲近和认可时,其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往往能够得到学生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8】。
3.2.3 教学方法与策略方面
由于体育课程具有的特殊性,大多数体育教师将教学的方式限定在了“简单讲解——实际训练”的简单模式中,而忽视了体育教育本可以开辟出多样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体育课程的讲授也可以像文化课程一样丰富多样,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使他们感受和树立体育精神【9】。
事实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文化课一样,都有着丰富的可能性,而且,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更使得体育教学方式有了革新的空间。体育教师应当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通过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譬如,结合初中生活跃进取的性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岗位,如:器械员、裁判员、领操员等,充分增加学生参与的范围。使学生在岗位赋予的责任感下,踏实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教师应当注意到初中生在人格形成时期渴望表扬的心理,对于学生可以采取赏识教育、勉励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多包容、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乐观人格的建立【10】。其次,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充分运用激发、引导、讲授、示范等策略,使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 3.3 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3.3.1 现状:对学生意志品质塑造的忽视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的品质培养更多地被赋予在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社会和学校往往将文教视为培养学生道德水平及意志品质的唯一途径。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只把体育当做了提升学生体质的手段,而无形中忽视了它的德育作用,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体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坚韧意志的塑造便大打折扣,这不得不说是教学的一个误区。
实际上,体育作为迥异于文化学习的课程,具有着自身独特的德育功能。在艰苦的体育训练、激烈的竞赛对抗、严格的体育规则中,更能触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塑造坚韧顽强的意志力。初中生的身心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因此,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11】。
3.3.2 对策:重视起体育的德育功能,并在课堂中加以激发
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当着眼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地展开德育教育。在团体性活动,如球类和集体跳绳等项目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强调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积极沟通的意识。在田径项目中,则应注意到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为其设置合理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除了学生在训练中对其进行引导性的德育教育,教师还应主动用讲授方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训练之余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选取体育领域的榜样人物,向学生讲解其事迹与成就,使学生受到榜样的感召,树立健康的体育精神。譬如,教师可以利用国家乒乓球队与女子排球队的事迹去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仅是为了锻造体魄,还可以为国家取得荣誉,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综合而言,德育的渗入在体育教学中是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任务。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主动发挥引导作用,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寻找到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还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努力配合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改变不良的习惯与作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2】。
4 结论与建议
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占据了相当程度的比重,其對学生身心发育时期的引导和塑造功能尤为显著,也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一大助力。结合当前校园体育的现状,社会和教育系统应当切实重视起来体育教学,主动革新观念,增强学校的体育氛围,为学生创造出兼具竞争性及和谐度的成长环境,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伟大进程及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贡献体育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安彦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27):119-121
[2] 张兆青.初中体育教学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76-77
[3] 戴轶人.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2):112-113
[4] 刘强.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92-93
[5] 陈达喜,戴相荣,赵国荣.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40-41
[6] 朱解伟.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7(3):74
[7] 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发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79
[8] 张玉兰.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金智慧.上海市部分区初中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全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29-30
[11] 徐丽娟.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62-163
[12] 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J].学周刊,2016(25):140-141
作者简介:安敏(1995-)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缺陷;对策;体育观念
1 前言
在我国当前初中体育的教学中,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仍然植根于社会及校园的各个角落,这种观念的错位导致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重心集中在了文化课程上,而学生由于环境因素,对体育的热情也被逐渐扑灭,随之变得兴趣寡淡。甚至在有些学校中,体育课程的开展严重缺乏合理的规范,教学时间也难以得到保障。种种因素之下,造成了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手段单一,创造性和趣味性不足的局面。应当注意到,在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中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不难发现,在初中时期,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断健全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化,逐渐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但受限于自身阅历及经验的匮乏,价值观念和人生规划仍处在建立阶段,这种处境也赋予了初中生极高的可塑性【1】。因此,在这一阶段,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手段,创造重视体育锻炼的氛围,对于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热爱体育的正确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在对我国初中体育课程的整体考察中,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改良方案,探索出贴近当前国情,具备操作能力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伏镇所有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校内观察与走访等活动得到了相关素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内图书馆及在线期刊库,深入了解了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同时在网上广泛收集中外文的学术专著及论述,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学术成果,明晰了目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改良方向,为研究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2.2.2 实地调研法
笔者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学术理念,深入到太伏镇所有中学,细致地对其体育课堂的开展进行了观察,并总结了各所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及先进经验。
2.2.3 访谈法
在素材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笔者对中学的体育教师群体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访谈,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看法及态度。除此之外,还访谈了部分校内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从宏观层面对体育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一定了解。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体育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当前阶段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受重视程度不足,资源倾斜较少。在紧张的社会竞争氛围中,学生很早便被学校和家庭灌输了成绩第一的观念,对文化成绩的过度强调也成为了体育教学难以得到足够重视的主要原因。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文化课程的学习难度及知识范围都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这也使得学校和家长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上。与此相对,对学生升学作用有限的体育课程就被轻视甚至忽视,社会对于校园体育普遍缺乏理性的认知和重视【2】。这些或多或少的忽视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3.1.1 体育教学观方面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观点及方向,但在体育教学中,因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程的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形成了和素质教育的呼声脱节的教学观。在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仅是使学生应付过中考。教学工作者也只是把体育作为了副科,并没有发掘出这一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意义。甚至在一些学校中,体育教师的地位也远不如文化课教师,这就形成了轻视体育锻炼的不良氛围。
因此,改变当前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现状的根本途径在于使相关教学工作者转变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和认识,通过正确的教学观和合理教学制度的双重保障,切实提高校园体育的地位【3】。首先,学校应在课程安排上体现出对体育的重视,在充分保障学生上课时间的基础上,营造活跃的体育气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其次,校方还应正视体育教师的待遇及培养问题,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业务能力,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只有通过切实的措施保证体育课程的地位,才能使这一学科更好地融入到素质教育中,为社会培养更为全面的人才。
3.1.2 体育设施配置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决定教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大因素便是場地和设施的完善与否。但在相关的调研中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是匮乏和落后的。这不仅体现在场地和设施配置的不足,还体现在对于现有设施更换及维护力度的缺乏。这样的现状不但压缩了学生的锻炼空间,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在长期过程中磨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应当认识到,完善的体育设施配置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客观基础,对这一方面投入的加大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锻炼热情。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增设体育场地及设施,以供学生上课及课余时间使用。部分条件相对不足的学校也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做到资源的全面利用。 3.1.3 教学评价体系方面
教学评价是教学课程中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积极的反馈,并使教师得以印证教学实施的情况,从而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而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是结果导向型的,更侧重于终结性评价。教学工作者们往往只看重学生完成“量”的多少或者最终成绩的优劣,而忽视了不同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体育成绩的变化【4】。
在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着重于学生健康的体育态度及情感的塑造。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不再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进步程度及参与积极性来进行评价。同时,作为教学中的平等主体,教师也应当接受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积极反馈,不断提高自身的施教水平。
3.1.4 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方面
由于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忽略了这一学科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中学里,缺乏受过系统体育教育的教师,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甚至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的。
因此,体育教师的人才引进及培养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提升的最主要途径便是人才引进,学校应当积极联系本地高校的体育院系,建立合理的引进制度,不断聘入专业的体育教学人才,并在平时的人事管理中维护体育教师的地位,为其配置应有的待遇及工作环境。其次,学校对教师队伍的业务培养问题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部分高水平教师的模范作用,带动现有体育教师队伍的进步。同时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采用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高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教学水平。
3.2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当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点。而教师作为这一体系中的另一主体,其主要作用应当是引导、启发和监督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的语境中,教师的教学不能限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通过各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价值观的建立。因此,在初中阶段,坚持体育教学的多样化道路,突破传统模式,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遵循的教育方针【5】。
不同于文化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向来比较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最大的学习收益。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应当在具体的教学中掌握有效的授课策略。反思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到其中仍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如何针对这些缺陷进行革新,是我们应当深思的问题。
3.2.1 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是体育知识和理念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内容也会促成不同的教学效果。长期的传统体育教育,使当前初中校园的体育教学形成了较为稳定但更新较慢的内容体系。在相关学术调研中可以发现,初中时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为球类和田径类,而新兴体育项目及益智类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匮乏,呈现出传统项目多、新兴项目和复杂项目少的特点。对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應紧密联系学生需求的变化,对体育项目进行引入和创新。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校及地域情况,可以考虑开设瑜伽、舞蹈、武术以及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同时,考虑到体育课程设置时间较少的现状,应当进一步拓展课外的体育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条件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之中。
3.2.2 授课模式及师生互动方面
初中体育课堂的中心主要放在了中考涉及的体育项目中,因此体育教师大多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手段,让学生集中训练考试项目,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导致了体育课堂多是呈现出“准备活动——考试项目训练——自由活动”这种模式,有的学校甚至为了简化体育课堂管理,直接对学生采用了“放羊式”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会打消学生学习热情,还会造成师生沟通较少,体育精神难以传递的局面【7】。
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中,主要的时间安排在了教师带着学生的训练活动中,而其余的时间则往往用来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机会较少,学生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但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应仅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起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向学生们传达体育精神。而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体育魅力,才能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与教师进行默契的配合,彰显出体育独特的风采。譬如在球类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分组后的比赛对抗中,同学生一起学习娱乐,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当一个教师的人格得到学生的亲近和认可时,其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往往能够得到学生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8】。
3.2.3 教学方法与策略方面
由于体育课程具有的特殊性,大多数体育教师将教学的方式限定在了“简单讲解——实际训练”的简单模式中,而忽视了体育教育本可以开辟出多样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体育课程的讲授也可以像文化课程一样丰富多样,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使他们感受和树立体育精神【9】。
事实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文化课一样,都有着丰富的可能性,而且,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更使得体育教学方式有了革新的空间。体育教师应当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通过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譬如,结合初中生活跃进取的性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岗位,如:器械员、裁判员、领操员等,充分增加学生参与的范围。使学生在岗位赋予的责任感下,踏实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教师应当注意到初中生在人格形成时期渴望表扬的心理,对于学生可以采取赏识教育、勉励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多包容、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乐观人格的建立【10】。其次,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充分运用激发、引导、讲授、示范等策略,使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 3.3 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3.3.1 现状:对学生意志品质塑造的忽视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的品质培养更多地被赋予在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社会和学校往往将文教视为培养学生道德水平及意志品质的唯一途径。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只把体育当做了提升学生体质的手段,而无形中忽视了它的德育作用,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体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坚韧意志的塑造便大打折扣,这不得不说是教学的一个误区。
实际上,体育作为迥异于文化学习的课程,具有着自身独特的德育功能。在艰苦的体育训练、激烈的竞赛对抗、严格的体育规则中,更能触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塑造坚韧顽强的意志力。初中生的身心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因此,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11】。
3.3.2 对策:重视起体育的德育功能,并在课堂中加以激发
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当着眼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地展开德育教育。在团体性活动,如球类和集体跳绳等项目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强调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积极沟通的意识。在田径项目中,则应注意到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为其设置合理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除了学生在训练中对其进行引导性的德育教育,教师还应主动用讲授方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训练之余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选取体育领域的榜样人物,向学生讲解其事迹与成就,使学生受到榜样的感召,树立健康的体育精神。譬如,教师可以利用国家乒乓球队与女子排球队的事迹去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仅是为了锻造体魄,还可以为国家取得荣誉,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综合而言,德育的渗入在体育教学中是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任务。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主动发挥引导作用,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寻找到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还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努力配合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改变不良的习惯与作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2】。
4 结论与建议
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占据了相当程度的比重,其對学生身心发育时期的引导和塑造功能尤为显著,也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一大助力。结合当前校园体育的现状,社会和教育系统应当切实重视起来体育教学,主动革新观念,增强学校的体育氛围,为学生创造出兼具竞争性及和谐度的成长环境,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伟大进程及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贡献体育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安彦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27):119-121
[2] 张兆青.初中体育教学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76-77
[3] 戴轶人.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2):112-113
[4] 刘强.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92-93
[5] 陈达喜,戴相荣,赵国荣.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40-41
[6] 朱解伟.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7(3):74
[7] 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发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79
[8] 张玉兰.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金智慧.上海市部分区初中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全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29-30
[11] 徐丽娟.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62-163
[12] 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J].学周刊,2016(25):140-141
作者简介:安敏(1995-)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